我的数学教学故事,数学家的画像简单

《一个数学家的自画像》:和数学有关的有趣的故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名为《不知疲倦的人》的文章,主角就是数学家陈景润。其中的刻画栩栩如生,确实非常符合人们对那些数学家的印象——譬如,“当人们迎着初照的曙光跃身起床的时候,陈景润的床头一边,已积起了一沓数学演篡手稿”;譬如,“为了攻克数学难关,陈景润每天都沉浸在书堆里,游弋在无数的数学符号之中,忘掉了自己,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但是这些,就是数学家的统一印象吗?
答案当然是——未必!世界毕竟是丰富多彩的,数学家要是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也未必太单调、太乏味了些。对于一个在38岁就斩获了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茨奖——的数学家皮埃尔-路易·利翁来说,他显然就不是一个这样的人。虽然从他的成才过程来说,皮埃尔确实无愧于“天才数学家”的称谓,而且在数学上确实也取得了堪称非同寻常的成果,但他的确是一个“很接地气”的数学家,一个很有点意思的数学家!
很难想象,一个数学家,还很喜欢摇滚音乐,对披头士、滚石、桑塔纳、深紫、大门这些乐队也非常熟悉,直到现在,用皮埃尔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即使到了今天,我的每一天也是伴着劲歌热舞开始的”。这样的一个数学家,确实和课本中的数学家陈景润迥然不同。
但皮埃尔的自传——《一个数学家的自画像》——除了讲述自己成为一名数学家的过程,这个过程无异会让人觉得非常着迷,似乎也有点不可复制——他出身于数学世家,可以说有相当的数学天赋,但从这个过程中的一些因素来看,还是可以给人以许多有益的启示。不是每个孩子将来都必然有所成就,但如果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遵循一定的成长经历、需要付出很多。天赋只是加分项而已。
皮埃尔的父亲就是一名数学家。在皮埃尔9岁或者10岁时的一个故事也相当传奇。他的父亲打量着准备一劈为二的原木,居然有非常有兴趣地和孩子开始讨论这个圆柱体,以及怎么计算它的体积、表面积,以及球体的表面积!作者之所以讲述这个故事,本意倒不在于显示自己早慧什么的,而是想要说明好奇心的重要性——“好奇心首先是一种方法,它能帮助我们看清一门深受陈腐观念困扰的学科”。9岁或者10岁的皮埃尔解决父亲提出的问题的方法,是“连蒙带猜”,“勉强有点儿推理、有点直觉,但更多是靠运气”;但无疑,也是有点儿依据的分析!
因为同事孩子成为数学家后的命运悲剧,皮埃尔的父亲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走上研究数学的道路,这条路基本完全是皮埃尔自己选择的。在探讨自己所谓的天分时,皮埃尔认为,“智力是多种属性综合构成的产物,其中包括适应力、理解力、觉察力、共情力,以及其他能力”;同时他认为自己更多的是靠“后天习得”,是因为“我有幸在一个教育、逻辑和文化无处不在的优异家庭长大,此外还得益于人生中一些偶然的机遇”。这些机遇,比如他上小学三年级时那位生病的数学老师对他的培养——让他给班里的孩子们讲课!
数学究竟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可真的不容易用三言两语就说明白。但皮埃尔却用真实事件证明了,数学知识不仅在数学领域里有用,而且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来讲就是,作者的图像处算法成功还原了行凶者胳膊上的一块刺青,从而锁定了行凶者。法院认为,案件中使用的处理技术是基于数学推理,因此完全可以接受!这个过程也相当具有传奇性。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名数学家,数学上的成就已经非常瞩目,但从《一个数学家的自画像》来看,作者的文学素养也是非常不错的。能够把深奥的数学知识、他的研究领域用一般人殾能够读得懂的语言流畅地讲出来,而且能够饶有兴趣地读进去,确实需要一些方式方法和写作技巧。不得不说,这一点真是令人感到无比惊叹!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