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夕阳(帝国夕阳南明那些事)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帝国夕阳(帝国夕阳南明那些事),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让我们看一看。

说起郑成功,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收复了台湾的民族英雄。《鹿鼎记》中,他开创了天地会,韦小宝的师父是他的爱将……临终前,郑成功大声疾呼:“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

帝国夕阳(帝国夕阳南明那些事)

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先帝”又是谁?

明朝灭亡后,帝国王室先后在南方建立了一些包括弘光政权的地区性政权,统称南明。自1644年大顺军攻入北京到1662年永历帝等被吴三桂缢杀于昆明,前后共历18年。

国家博物馆藏《郑成功“围棋赌墅”图》局部

我们看一下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双方军力对比数据:

郑军:战船100多艘、将领100多员,水陆大军2.5万人;

荷军:1000多人;

战船数量比:15(郑):1(荷)。

当然,荷兰人装备精良,船坚炮利。但荷兰人却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支撑了大半年终于投降。

其实,这已经是第二代“海贼王”与荷兰人的交手了。28年前,就在金门料罗湾海域,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率战舰150艘和数万士兵,将荷兰东印度公司海军与海盗刘香的战舰组成的联军打得大败,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海上大败西方海军。

此后郑芝龙得以在明朝末年强势崛起,拥有军队40万,战船数千艘,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海军力量。

正因有了这么强大的海上势力,崇祯帝、弘光帝死后,郑芝龙于1645年7月在根据地福建拥立了唐王朱聿键为帝,史称隆武帝,使南明政权得以延续,并以自家强大的水军力量和雄厚的资本,把持了南明隆武朝政。隆武帝对郑芝龙、郑鸿逵兄弟拥兵自重的做法尤其不满。

影视剧中的郑芝龙形象

郑芝龙早年在日本经商时,娶当地女子田川氏(一作翁氏,生于田川家)为妻。郑森于1624年生于日本平户(今长崎松浦郡平户町)。据史料记载,田川氏正在海边拾贝,忽感腹痛,便倚在一块巨石上休息,不久产下了一名男婴。当时那块巨石旁边有一棵松树,所以田川氏就给这个孩子起了个小名叫福松。

郑森七岁时被郑芝龙派人接回中国,受到了精英式教育,文武双全。1644年,郑森来到南京国子监读书,拜入钱谦益门下。钱谦益十分欣赏他,赠他表字“大木”,寓意为栋梁之才。

可是不久,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入北京,崇祯帝吊死。随后南京城内弘光帝登基,然后朝中大臣分成了马阮集团和东林党两派,再次开始党争,搞内斗。郑森一腔热血无处安放,就回到了福建家乡。

在福建,少年英俊的郑森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隆武帝。话说隆武帝见郑森英风侠骨,儒雅威武兼具,举止得体,便问他:“现在国家的形势很危急,你看应该怎么办?”郑森脱口而出:“文不贪财,武不怕死,江山可保矣。”

隆武帝大喜,把郑森召到面前,继续就国事时事与郑森探讨了起来,并赐郑森以国姓,赐名成功。并同时任命他为御林军都督、仪同驸马都尉。自此之后,郑森在南明官兵口中也就有了新的称呼——“国姓爷”。之所以要以“成功”为名,其实就是意寓反清复明事业必定成功,可见隆武帝对大明中兴事业是寄予了极大的热忱与希望的。

赐姓这件事,历朝历代都有皇帝干过,但到了明朝,皇帝主动向臣下赐予姓氏的事却非常少。自开国以来,只有郑和一人曾获此殊荣。

知遇之恩,当肝脑涂地以报。郑成功下定决心,要尽全力挽救这个日益没落的帝国,决定尝试改变眼前文武不和、上下离心的危局。

郑芝龙此时位极人臣,也非常清楚南明这小片江山随时都会沉没,不能拉着郑氏家族陪葬。最终,掌握兵权的郑芝龙撤掉了仙霞关守兵,不做战备,清军得以长驱直入,隆武帝被俘杀。郑芝龙找儿子商议投降之事,郑成功性格刚烈,不同意父亲投降,父子决裂。

郑芝龙降清后,福建各地明军溃散,清军趁乱攻入郑芝龙苦心经营的安平,郑成功的母亲受辱,以剑切腹自杀身亡,时年45岁。郑成功亲手埋葬了母亲后,来到当地文庙,默默跪拜先师孔子像后,取出了自己曾经穿戴过的儒服和青巾,在孔庙内就地焚烧,并立誓:“昔为孺子,今为孤臣,谨谢儒服,惟先师昭鉴!”史称“孔庙焚衣”。

郑成功安平誓师起兵,仍用隆武年号,自称招讨大将军。接下来十多年中,郑成功率军纵横海上,一度令清军无可奈何。清军与郑成功多次作战屡屡受挫,曾对郑成功多次招降,甚至以郑芝龙等人性命为威胁,但郑成功始终不为所动。

郑成功在兵力最盛之时,曾一度连克瓜洲、镇江,进逼南京。在南京城外因轻敌受清军突袭大败,骁将甘辉等死难。郑成功损失惨重,实力大大削弱,只得退出长江,回到厦门。

此时的内地局势已然发生了变化。清政府索性来了个釜底抽薪:发布“迁界令”,将滨海居民迁入内地,增兵守边。满清铁骑入关后,兵锋所指,无不披靡。而南明永历帝已无力组织大规模的反攻。郑成功可回旋的战略余地越来越小,他必须拓展新的根据地。

此时,郑芝龙当年的部下何斌,从台湾来到金门向郑成功献上了一份秘密地图,并自告奋勇充当向导。而台湾早年也是郑芝龙的屯兵之地,更在郑氏集团鼎盛时期开发过台湾,曾招纳福建漳州、泉州地区的数万灾民去台湾谋生,“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造福民众,民多感念。

在需要解决几十万兵员粮饷物资供应的后方基地的实际需求驱动下,在得悉台湾的群众基础和荷兰方面的兵力部署情况下,知己知彼,统一了军队将领思想后,遂于1661年3月亲率大军挥师东征台湾。

攻到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献城投降,签订投降书,不久即率残部离开台湾。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盘踞近40年的台湾岛。

可惜天妒英才,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没过几个月后,就染病去世了,终年39岁。1662 年四月到六月,永历帝及其太子、名将李定国相继离开人世,标志着南明复兴最后一线希望的彻底幻灭。正是:大厦将倾,忠臣良将欲挽狂澜于既倒;风雨骤至,铁血丹心虽千万人矣吾往。时不我与,痛何如哉!

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的精彩人生和心路历程,各位读者请细看《帝国夕阳:南明那些事儿》。

《帝国夕阳:南明那些事儿》,作者士承东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参与秒杀,请戳链接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