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金派熊猫人声望最高的提升方式

相声演员的肚,是杂货铺。传统相声里要会的东西很多,贯口、开门柳儿、怯口甚至暗春,还有一些“学”的东西则是因人而异去学,比如学戏曲,学评剧,还有一个就是学大鼓,可以学的大鼓里有梅花大鼓,铁片大鼓,西河大鼓,东北大鼓,唐山大鼓、滑稽大鼓以及今天要说的京韵大鼓。
浅谈京韵大鼓,和相声行业关系密切,也存在竞争关系

一、 京韵大鼓的产生

京韵大鼓顾名思义,是指北京韵调的大鼓,但它和很多大鼓一样都不是原产于北京的曲艺,而是来自于河北,具体就是河北沧州和河间一带的木板大鼓。不过要注意的是,木板大鼓虽然在北京进化成了京韵大鼓,但木板大鼓本身还存在。

在京韵大鼓的艺术正式命名之前,它有很多名字,比如在北京叫“小口大鼓”“平韵大鼓”等,在天津叫“卫调大鼓”“文武大鼓”等,而京韵大鼓最早常见名字是“怯大鼓”,从名字上就知道这里面有口音,在“怯大鼓”时代已经有几个人著名的艺人了,分别是金德贵、胡金堂、霍明亮和宋玉昆等人。

由于怯大鼓的口音问题在北京受欢迎程度一般,只能在庙会等撂地上演出,因此艺人们结合京音京韵逐渐改变了唱腔口音,同时将长篇书目改成短篇小唱段,在伴奏乐器里加上三弦,这样就形成最后的京韵大鼓。

在1946年,北京城成立了曲艺公会,正式将“京韵大鼓”这个曲艺名称确立下来。

常见的京韵大鼓演出乐器,包括书鼓、响板、三弦、四胡和琵琶等。我们在各种民国电视剧和纪录片里常听到一些带有琵琶、鼓和三弦等乐器的背景音乐,一般都是京韵大鼓的前奏声。
浅谈京韵大鼓,和相声行业关系密切,也存在竞争关系

二、 京韵大鼓的流派和传人

听相声演员说《学大鼓》时,常听到一些关于京韵大鼓流派的说法,一般来说,京韵大鼓按照唱腔可以分为五派,分别是刘派、白派、张派、少白派和骆派。而最早流行的则是著名的“刘、白、张”三派,少白派和骆派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
浅谈京韵大鼓,和相声行业关系密切,也存在竞争关系

1、刘派刘宝全

刘派京韵大鼓,创始人是河北深县人刘宝全(1869-1942年),他在京韵大鼓行的地位堪比相声行的朱绍文,拥有崇高的声望。刘宝全自幼学的就是怯大鼓,先后师从怯大鼓的宋玉昆、胡金堂和霍明亮,可谓集各家之所长。后来在京剧大师谭鑫培的指点下,刘宝全借鉴京剧名家如龚云甫等人的唱腔韵味,逐渐形成刘派京韵大鼓的特点。

刘派的唱腔特点简单说是又高又亮,气势恢宏,刚柔并济。他的三国唱段如《单刀会》《战长沙》、抒情曲目《大西厢》等都是刘派著名代表作。

在刘宝全的努力下,京韵大鼓迅速成为京津两地杂耍园子里的大轴节目,他也被称为“鼓王”。

刘派京韵大鼓的传承相对比较好,传承人中比较著名的有小映霞、孙书筠等人,此外像少白派创始人白凤鸣也是刘宝全的徒弟,骆派创始人骆玉笙曾私淑刘宝全。
浅谈京韵大鼓,和相声行业关系密切,也存在竞争关系

2、白派白云鹏

出生于河北霸县的白云鹏(1874-1952年)和刘宝全是同时代的人,他镶蓝旗出身,早年学唱西河大鼓,后来改唱木板大鼓,26岁到北京城卖艺,逐渐从怯大鼓改唱京韵大鼓。

白云鹏在三十多岁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立“白派京韵大鼓”,白派京韵大鼓特点简单说相对刘派比较婉约一些,吐字清晰、依字行腔、半诵半唱,唱腔变化丰富,艺术感染力比较强。

白派京韵大鼓的著名唱段如《黛玉焚稿》《探晴雯》等都是经久不衰的曲目,其传承人也比较多,如阎秋霞、赵学义等人,郭德纲的妻子王惠也是白派京韵大鼓传人,相当于白云鹏的徒曾孙辈。
浅谈京韵大鼓,和相声行业关系密切,也存在竞争关系

3、张派张小轩

也叫张筱轩,出生于北京(1876-1945年),是和刘宝全、白云鹏同时代的著名京韵大鼓艺人。

张小轩是唱时调和京剧出身,后来改学木板大鼓,也是以唱三国曲目著名,如《博望坡》《华容道》等。

张小轩身形魁梧,嗓音宽厚,因此唱腔比较高昂,每次演出气势很足,观众看起来比较过瘾。

张派京韵大鼓主要是在天津和东北等地流传,后来随着张小轩和其弟子的先后去世,张派京韵大鼓失传,目前已无传人。
浅谈京韵大鼓,和相声行业关系密切,也存在竞争关系

4、少白派白凤鸣白凤岩

白凤鸣和白云鹏并无关系,其少白派的名字是为了区分白云鹏的白派。

白凤鸣(1909-1980年)是刘宝全的徒弟,他的哥哥白凤岩则是刘宝全的弦师,白凤岩有感于刘宝全的走红,和刘宝全分手后沉下心创作三年然后亲自教自己的弟弟,最终形成了少白派京韵大鼓,其创始人应该是白凤岩白凤鸣兄弟二人。

少白派唱腔吸收了刘派和白派京韵大鼓的特点,结合了白凤鸣的嗓音,还融入了一些京剧余派等人的艺术,因此形成的少白派京韵大鼓迅速走红,在上海、武汉和南京等地都取得了相当好的口碑。

少白派京韵大鼓的唱腔简单说比较婉转、韵味醇厚、儒雅倜傥,白凤岩还为弟弟创作了一些新曲目如《击鼓骂曹》《罗成叫关》等。

解放后白凤鸣成为中央广播说唱团的团长,但其少白派艺术在其逝世后有失传的危险,现在正宗少白派艺人已经极少,其他流派的艺人多少还能演唱一些少白派的经典曲目。
浅谈京韵大鼓,和相声行业关系密切,也存在竞争关系

5、骆派骆玉笙

艺名小彩舞,骆玉笙(1914-2002年)出生在江南地区,六个月大的时候被送给骆彩武为养女,因此长大以后得艺名小彩舞。

骆玉笙长大的时候正值社会风气开化,同时京韵大鼓刘、白、张三派正红火,因此唱京韵大鼓的女艺人开始增多,而骆玉笙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骆玉笙早年学过京剧老生,后来改学京韵大鼓,曾私淑刘宝全,同时也采白云鹏和白凤鸣之所长,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骆派”特点。

骆玉笙的唱腔音域宽广、韵味浓郁、抒情和激越均擅长,骆派的代表作有《子期听琴》《剑阁闻铃》等著名曲目,尤其是八十年代骆玉笙曾受邀为电视剧《四世同堂》演唱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更是成为不朽经典。

骆玉笙是京韵大鼓在现代的代表人物,她本人也曾担任过中国曲协主席。骆派传承人以刘春爱等人为主。
浅谈京韵大鼓,和相声行业关系密切,也存在竞争关系

三、 其他大鼓和代表人物

我们在听相声时经常听到各种学大鼓,但并不都是京韵大鼓,常见的大鼓和代表人物主要有:

东北大鼓:主要在东北流行,代表人物如改说评书的刘兰芳等。

铁片大鼓:也叫醋溜大鼓,创始人是王佩臣,在天津比较流行,特点是手拿铜片,代表人物以王佩臣和姚雪芬为主。

京东大鼓:起源于北京东部三河一带,也称大鼓书,其代表人物是董湘昆等。“火红的太阳刚出山”就是京东大鼓的唱词。

西河大鼓:西河大鼓和京韵大鼓有亲戚关系,其起源地也是河北河间,也是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西河大鼓代表人物较多,因为其鼓白的部分后来发展成了评书形式,如单田芳、田连元、金文声、郭德纲等人都是西河大鼓的传承人。
浅谈京韵大鼓,和相声行业关系密切,也存在竞争关系

滑稽大鼓:起源于北京,属于京韵大鼓的分支,相当于将京韵大鼓中的比较滑稽可笑的曲目摘出来形成的表演形式。其代表人物有叶德霖(架冬瓜),张文顺,莫岐等。

梅花大鼓:这个渊源比较长,起源于北京的清口大鼓。其代表人物众多,光是流派就有金派、花派、芦派、白派等,代表人物有著名的金万昌,花四宝、花五宝等人。
浅谈京韵大鼓,和相声行业关系密切,也存在竞争关系

四、 京韵大鼓和相声行业的爱恨交织

京韵大鼓和相声行关系一直很密切,这中间有合作也有竞争。

相声演员有的段子里就经常学京韵大鼓,像魏文华的《学大鼓》学了刘派、白派和骆派三种唱腔。侯宝林的《改行》则拿刘宝全和刘派唱腔作为重点学唱内容。

刘宝全当年和李德钖曾经同台,白云鹏和侯宝林、戴少甫等人也曾同台,戴少甫在被袁文会手下毒打时,年过花甲的白云鹏曾奋力用身体护住戴少甫。

白凤鸣曾经是中央广播说唱团团长,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和马季、唐杰忠等人都是他的骨干下属。
浅谈京韵大鼓,和相声行业关系密切,也存在竞争关系

骆玉笙和马三立的交情延续了几十年,她还曾点拨魏文华等柳活儿见长的相声演员。作为曲协主席,她更是直接领导了相声界。

有合作就有竞争,京韵大鼓和相声行业也曾有过竞争关系。

这中间最著名的就是攒底之争。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杂耍园子里,京韵大鼓一直是铁打的大轴,刘宝全、白云鹏、林红玉和骆玉笙都是各个园子的攒底,相声演员再有名再有本事也只能在压轴出场,而且收入还差了几倍。
浅谈京韵大鼓,和相声行业关系密切,也存在竞争关系

李德钖、张寿臣和戴少甫都曾先后攒底,但都是京韵大鼓演员临时不能上场代为攒底,收入还是压轴的收入。直到侯宝林时才第一次完成相声对京韵大鼓的逆袭,他凭借自己的名气和本事取代年老的林红玉成为攒底,而且收入也是攒底的标准。正因为此,张寿臣夸奖侯宝林为相声行立了大功。

解放后京韵大鼓艺人骆玉笙一度担任曲协主席,相声演员则直到近些年才由姜昆完成行业逆袭成为曲协主席。

不过,相声行业和京韵大鼓行业的这种竞争是曲艺内部的良性竞争关系,虽然近些年京韵大鼓有些式微,但相声行业则用相声的形式让京韵大鼓保持着一定关注度。
浅谈京韵大鼓,和相声行业关系密切,也存在竞争关系

相声行业里有不少演员都是京韵大鼓的高手,如马志明和魏文华等人,而马志明的《黛玉焚稿》《探晴雯》则是他的大鼓代表作。这也是两个行业之间上百年情谊延续的一部分。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