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论坛 最新资讯 各种讨论
张一山版《鹿鼎记》,一打开就让观众惊呼:为什么能把韦小宝演成猴戏?
他一会儿像孙猴子进宫;
一会儿又像《猫和老鼠》里走出来的。
唐艺昕的建宁公主明显加戏要当女一了,也没个正形,演刁蛮也不能跟张一山一样进入猴戏状态啊。
也就是说,该剧目前打破了金庸作品影视化的豆瓣最低分纪录。而之前最低的是2018《新笑傲江湖》,也是2.5分,但那是一万多人打出来的。论难看的影响力,还是比不过2020《鹿鼎记》。
最近十年内地拍摄金庸作品的影视化也非常密集,但绝大部分都特别特别糟糕。
我简单列一下大家感受一下↓
2013-2014年于正版《笑傲江湖》《神雕侠侣》
关键词:五颜六色辣眼睛、东方不败是女主角、小笼包小龙女,于正说自己的《笑傲江湖》跟李安的《少年派》差不多。
2013-2014华策版《天龙八部》《鹿鼎记》
关键词:钟汉良的乔峰滑滑板、木婉清脸上有蕾丝内裤、阿紫全身是紫色,金基范的段誉好吓人、《天龙八部》收视不佳被湖南卫视腰斩连累韩栋主演《鹿鼎记》无人问津。
2018版《新笑傲江湖》
关键词:岳不群是全剧颜值最高的男人。
2019曾舜晞主演版《倚天屠龙记》
关键词:张无忌和他的老婆们也撞脸
2020张一山主演版《鹿鼎记》
不说了
2017《射雕英雄传》是近年来比较好评的金庸改编,喜欢看的说这一版最符合原著。但我个人实在是接受不了四个男女主角,既没有特色也没有魅力。打斗慢镜头频繁使用也看得人着急。
所以 千万别说观众因为时代滤镜对旧作宽容而对新作苛刻,2017《射雕英雄传》足可证明观众是多么想鼓励现在的创作者,只要一板一眼照着拍别太雷人就行了。
观众对于金庸剧的记忆主要分两块:一块是香港拍的,一块是张纪中拍的。在本世纪初张纪中拍的金庸剧,出来一部被骂一部,当时的网络论坛里70后还是发声主力,言必称83射雕,相当于现在咱们中年社畜活跃网友每天都在琢磨《还珠格格》。
我的童年是央视版和港版的金庸剧穿插播放的年代。小时候就有个感觉:同样剧情,我总是容易看进去港版的,哪怕明知道布景简陋,甚至设定也是简陋的,可是一旦入戏就不会追究这些,只被情感和情节吸引。
马浚伟不是浓眉大眼,但胜在清朗少年气,激动时双目炯炯,开心时天真简单。
唐艺昕的建宁公主用尽全身力气演出刁蛮,也没有刘玉翠的建宁生动可爱。
刘玉翠演刁蛮女孩真是一绝,阿紫和建宁都蛮横骄傲,但也有少女的可爱。
TVB版《鹿鼎记》还有个很有港剧特色的选角是梁小冰。
梁小冰在香江美人里还是属于小家碧玉,但在古装剧里总能扣人心弦,因为呈现得合适。
陈圆圆和阿珂都是她,陈圆圆明显艳光四射又成熟,因为表情总是眉头微蹙,动作更缓慢优雅,再加上发型唇色以及音乐效果镜头语言的配合,就觉得这是绝世美人。
删了关键剧情再注水,还是很慢很无聊,何苦来哉?
同样的场景,港片的情节和台词内核明显更精巧。
TVB版《鹿鼎记》最初,鳌拜和康熙在讨论时局,文字狱应该如何处置。这一方面暗合原著开头定下的宏大主题,一方面给天地会情节铺下线索,同时还可以交代了鳌拜跋扈且和康熙理念不同,君臣矛盾一触即发,少年康熙危机四伏。
2020版《鹿鼎记》鳌拜亮相,说的是要杀苏克萨哈,“一定要杀”“不杀也得杀”反复出现,君臣对话其实是没有太大进展的,就是一个矛盾重复表述。
TVB版总是会擅长做小细节,建宁以为韦小宝死了,烧纸人还要吃醋,不让给他烧宫女。人物立刻就生动起来。
演员和剧情都在塑造着角色。可以拿来对比的是,新版建宁明显给唐艺昕加了很多“大闹皇宫”戏份。
还有像武打动作,内地武侠都喜欢上天下地拍,显得咱场地大,显得咱镜头多,还360度旋转拍,可是这种炫技式拍摄根本留不住观众,反而想问武打动作设计,为什么没有内在逻辑?我看不出他们在攻击谁在防御谁啊?
(△慢动作到让人想退出的2019《倚天屠龙记》)
比如张一山嘴里这块布,有什么意义,直接吐了不行吗?设计设计这种细节吧别瞎折腾了。
海公公死得莫名其妙,几句台词车轱辘说个半天。“咱捋捋”说好几遍也没捋出个所以然。
再说,这一版也没有比香港所谓的“简陋”好多少,作为今天的剧来说也够简陋了,韦春花穿的这是什么?还有什么新拍版本的优势可言?
“吸引人”是一个综合的感觉。演员、情节、台词、节奏等等要综合在一起呈现最佳效果。港剧擅长把一切手段做到最恰当。
到这里我要跑题举个例子来类比,虽然《演员请就位》这个节目一周让人生气三次,但我还是通过尔冬升的只言片语里看出很多香港影视“工业”之所在,按任务吹捧关系户的胡说八道除外。
尔冬升他毒舌时提意见都比较切实际。比如让漂亮的男孩子演戏不要化妆,嘴太红了就拿打底盖一盖,否则脂粉气太重;
他还会对没性格的演员说,不然你们先去模仿有特色的演员吧,模仿就行。
这些都是马上就能照办的意见,所以行之有效。有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可执行的意见”是多么重要,讲什么精神境界理想追求,对于普通人来说,太虚了,光说“领导不满意”也特别让人崩溃,你告诉我,现在应该干嘛啊。
从尔冬升那几次毒舌后的建议里,我因此也稍微有点明白为什么过去香港看起来低成本的东西,总能基准线之上。
他们在长期实践里总结出了很多让剧情紧凑、让人物立起来的实用的经验,只要资质不差都能照搬。因此演员都能在剧集里被放到最恰当的位置,剧情是扣着观众情绪走的,音乐通俗却能传递情感,妆容服饰拼的不是预算最多,而是最“合适”,最“不出戏”。
这套方法也许令艺术家不齿,创作怎么能按流水线来?但如果不是拍文艺片而是面向商业、面向市场,这些务实方法论强过很多剧组吹嘘的“你知道我们多努力吗”。当然,还有一条,规范的影视工业环境里,也不会忍耐完全不可用的人,你连不眨眼都不会,那别来啦,我换人啦。
再看看2020版《鹿鼎记》的努力,等于是瞎努力,张一山说这次创作方向是人物可爱化、卡通化、故事年轻化,放大喜剧部分。
这次新《鹿鼎记》有人说张一山的韦小宝满嘴京腔哪里像扬州人,也有人反驳你们怎么不对港版韦小宝提口音要求。
我倒想问了,香港人过去只在本地拍粤语金庸片,是没条件在地域和口音上下功夫,本港观众也不会提这些要求。既然现在内地都翻拍了,发挥优势不会吗?为我们内地观众考虑一下不行吗?
越拍越骂,越骂越拍。
金庸故事是超级大IP,但凡选角、海报,都会引发关注,这叫“自带流量”。而小说情节之丰富也让翻拍操作看起来很容易,老板会觉得随便搭个班子就能拍了。作为“项目”,重拍金庸故事很容易成立,所以在原创乏力的环境下,总有人抓着金庸小说一而再再而三地翻拍。
只是,敷衍的项目容易上马,但观众也很难买单,每次新版播出,都是老版躺赢。所以我劝视频网站还是维护好老版金庸剧版权吧,隔一段时间就要收获一批观众。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