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意味着什么(经济通缩:影响与应对)

3月份CPI和PPI数据的发布,引发了大家关于“通缩”的担忧和热议。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这么关注通缩这件事情呢?
今天我们就好好聊一聊。

什么是通缩?

通缩,全称通货紧缩,与之相对应的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相信大家都已经相当熟悉了,简单来说就是“物价水平持续上升,钱的购买力下降,钱越来越不值钱”。
而通缩刚好相反,本意是指货币流通数量减少,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的经济现象
看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会觉得很开心:物价下跌?这是好事啊,说明我的钱更值钱了,能买到的东西更多了!
的确,从短期来看,通缩能够减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支出,对大家有一定的好处。
不过从长期看,通缩看起来就没那么让人值得开心了。
经济预测部一篇文章将通缩分为“好”与“坏”两种。(《警惕通货紧缩的多重危害》,李若愚,2015-09-23)
“好的通缩”指的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使总供给增加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下降,不会引起“债务-紧缩”,物价水平的下降也不会带来经济衰退。
而“坏的通缩”是指由于总需求不足引起物价水平下降,而且存在“债务-紧缩”的恶性循环,最终形成“通货紧缩-经济衰退”的自我强化
“坏的通缩”危害很多。
举一个跟大家切实相关的例子。
怎么大家都在谈论通缩了?一文带你搞懂通缩这件事
假如现在社会陷入了“坏的通缩”,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其中就包括有打工人阿牛贷款买的房子。
房价跌了,而阿牛的月供不变,工资不变,虽然每月还是正常还房贷,但实际上阿牛的财富是在缩水的,债务负担也更重了
怎么大家都在谈论通缩了?一文带你搞懂通缩这件事
房子300万,贷款200万
VS
房子从300万跌到了250万,贷款还是200万

以上仅是“坏的通缩”其中一个危害。
另外,当商品价格持续下跌时,企业会减少投资和生产,从而减薪、不增聘员工甚至裁员。
当老百姓的收入减少,或者对未来的就业比较悲观时,就会减少消费的意愿,进一步导致需求减少,商品价格上不去,形成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无论是对经济、对社会,还是对我们个人,“坏的通缩”都并不是一件好事
这也是为什么3月份经济数据出来之后,大家开始纷纷担忧是不是通缩要来临了。

3月的CPI和PPI数据怎么看?

OK,了解完通缩以及通缩可能带来的危害之后,我们转入正题,来分析一下3月份的经济数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3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的情况是这样的:
CPI环比下降,同比上涨。从环比看,CPI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从同比看,CPI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PPI环比持平,同比下降。从环比看,PPI继续持平。从同比看,PPI下降2.5%,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
先看PPI。
中信证券分析,PPI同比下降2.5%,主要是受去年高基数效应以及当前海外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影响。
再看CPI。
CPI同比读数持续回落,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海外输入性因素的扰动较强。
去年二季度俄乌冲突升级“输入通胀”,而今年二季度海外经济下行风险加剧“输入通缩”,对我国物价读数造成扰动。(来源:平安证券)

第二,主要受食品项的拖累,其中猪肉和蔬菜价格下降对CPl环比的拖累占到七成以上。(来源:安信证券)
一方面,3月天气回暖带动鲜莱市场供应量增加,削弱其价格的上涨动能,加上去年同期基数偏高,本月鲜莱价格同比及环比降幅扩大。
另一方面,本月猪肉供给相对充裕且市场需求有所回落,猪价环比下降。(来源:太平洋证券)

第三,油价走弱、车价下降也对CPI构成一定拖累。
一则本月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影响国内能源价格,二则3月多家车企参与价格战,汽车价格有所走低。(来源:太平洋证券)
不过,招商证券认为,猪油价格共振下跌仅是开年以来“通缩”走势的非核心原因、表层原因,核心原因是内需复苏被外需走弱对冲导致库存偏高、压制价格,以及产能重建松弛了供需关系
第一,工业库存偏高对价格形成抑制。虽然去库存过程已经从去年5月开始,今年1-2月产成品库存同比仍然增长10.7%,处于历史偏高水平。
同时,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速从去年11月开始由此前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接近零增长,1-2月同比0.9%。外需走弱对冲内需复苏,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去库存过程,库存偏高则抑制了商品价格。
怎么大家都在谈论通缩了?一文带你搞懂通缩这件事
第二,工业产能重建改变供需平衡关系。以固定资产投资设备工器具购置增速衡量,当年的金融危机和大规模刺激过后,我国从13-18年处于长达6年的产能周期下行期,其中13-15年属于产能过剩时期。
16-17年的供给侧去产能推动产需关系从过剩进入平衡/紧平衡状态,随后19年开启了新一轮产能周期上行期(所谓朱格拉周期)。20-21年,产能重建被疫情中断,但设备投资增速不弱,伴随出口高速增长,22年设备投资增速持续上行,今年1-2月的增速仍然较高。
从工业产能利用率的走势来看,21年下半年之后,产需关系似乎从紧平衡状态逐渐走向松弛。(来源:招商证券)
怎么大家都在谈论通缩了?一文带你搞懂通缩这件事

后续会出现通缩吗?

分析完3月的CPI和PPI数据之后,相信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是:后续会出现通缩吗?
多家券商认为虽然3月份的数据较弱,但未来出现通缩的可能性较小
中金公司:
目前经济复苏主要源于去年政策滞后影响以及疫情消退后的部分内生动能反弹,今年政策作用尚未显现。展望未来,尽管短期基数仍有拖累,但在三股力量推动下,物价中枢将随产出缺口收窄而逐渐抬升。总之,我们看到的是需求驱动的物价正在回暖,而非步入通缩。
中信证券:
往后看,猪价仍有上行空间而服务需求或将回暖,CPI同比转向通缩的概率不高。
华安证券:
CPI虽弱,但或许还不必定性为“通缩”。
财通证券:
往后来看,虽然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仍会持续,但一方面,充裕的融资规模意味着通胀风险仍大于通缩压力;另一方面,一旦海外货币政策环境因银行危机而出现较快转向,则又会引发 输入性通胀压力的回升。整体来看,CPI增速并不具备通缩基础。
华创证券:
中长期的服务消费需求这一主线仍在持续修复,在核心CPI同比向上修复、下半年低基数作用下CPI同比可能再次走高的阶段,难以直接简单地将CPI定义为“通缩”。
平安证券:
我们预计,二季度CPI同比增速低位运行、PPI持续处于收缩区间,可为政策发力创造较好的环境;国内物价的“类通缩”是暂时性的,下半年物价基数走低、内生需求有望滞后回升,国内物价的同比读数将自低位逐步回升。
不过,国盛证券提醒国内通缩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
海外看,去年以来的美欧高通胀,主要是疫情、中美贸易摩擦、俄乌冲突等供给端因素、国内看,疫情优化以来核心CPI持续低位,本质上反映的是需求不足、信心不足
读数上,3月CPI翘尾因素影响0.7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为0;PPI翘尾因素拖累2个百分点、新涨价拖累0.5个百分点,即:3月新涨价因素对于CPI、PPI都没有正向贡献;而且,如果着眼未来1个季度左右,CPI仍将偏低(中枢可能在1%以下)、核心CPI向上难度较大(中枢可能0.8%左右)、PPI仍处底部(中枢可能-2.5%左右),意味着国内通缩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
风险提示:本资料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和获奖情况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作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以上信息不构成个股推荐,股票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