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书法之乡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40岁之前,周鑫书法道路的“高光时刻”是在1986年。当时,安徽省太和县举办书法大赛,共有4人获一等奖,成为“四友”。其中就有22岁的周鑫。
“当年‘四友’中的王金泉、杨少华、史文涛,都在不断进步,先后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18年后,2004年,一直在乡镇教书的周鑫调到太和三中,一次逛装裱店时,一幅白鹤的书法作品让他大吃一惊。白鹤比周鑫小6岁,但书法造诣却让他心生惭愧。从那时起,周鑫立志追赶他们,并以入展中书协举办的作品展为目标定下“十年计划”。
临池不辍,2010年,周鑫的作品入展首届中国王羲之书法艺术(行草)大展。2017年,他也成为中书协会员。
安徽太和,书法家周鑫在创作中。人民网 张俊摄
一片墨香浓郁的沃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回想自己的书法道路,周鑫说这离不开太和县盛行数十年的书画之风。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阜阳市,1995年被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一个县拥有“国字号”的中书协会员40人、中美协会员22人,放眼全国也不多见。太和书画之风是如何形成的?又为何经久不衰?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进太和一探究竟。
乡村书画队伍逾万人,被誉为“大众书画、盛世奇观”
虽然出生在农村,但太和县很多的书画名家,从小就接触过书法和国画启蒙。
周鑫的爷爷不识字,却喜欢临摹书法字帖,受其影响,周鑫上小学时写作业都用毛笔。
如今的中书协会员、太和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史文涛,小学三年级开始写“大字”,由于字写得好,每逢过年都要为村民们写春联,站在凳子上一写就是大半天。
在一本《太和书画集》中,身份为农民的大有人在。
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书法、国画在太和的广泛影响力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太和书画之风起于四五十年前。1980年,县里的书画研究小组改为县书法学会,这在安徽省乃至全国都是比较早的。”太和县文联主席张鸿申介绍,太和书画的星星之火经历过两次发展高峰,分别是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中期。
1980年代初开始,太和书画迅速发展,对内人才涌现,对外交流频繁。各级各类协会、研讨机构、作品展示覆盖城乡,跨县、跨省的书画联展、书画讲座也频繁展开,最多时一年举办各类展览11次,200多位全国知名的书画家到太和交流指导。
张鸿申说,毫不夸张地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在太和都能看到。
1994年6月26日至29日,中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和太和县政府联合举办“安徽省太和县书画艺术展”,213位太和书画作者的200多幅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示,得到了全国艺术家们的高度评价。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马文瑞欣然题词:“大众书画、盛世奇观”。1995年,太和县被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历经两次高峰后,书画的影响在太和县已成燎原之势,热潮一直绵延至今。
据太和县文联统计,除了太和县书协、太和书画院等县级书画组织,目前全县32个乡镇(开发区)都成立了书画组织,形成了县、镇、村三级书画网络,会员逾万人的乡镇书画队伍,既是太和县重要的创作力量,也为太和书画走向全国打下深厚基础。
安徽太和,书法家史文涛在创作中。人民网 张俊摄
潜心学习勇攀高峰,走出“国字号”书画家60多人
1980年代,赵凤池、郭连波、任其钟、陈子卿、席秉乾、张震玉等誉满细阳;1990年代,王金泉、白鹤、史文涛、杨少华、丁子同、穆磊等在国家级赛展中摘金夺银、声名鹊起;近年来,太和又涌现出朱子瑜、王盛、赵凯、卢火、范士华、禄祺祥、阮勇等中青年书画家。
一个地方书画的兴盛,离不开名家的引领示范,在时代大潮中,太和书画能逐渐打出名头,也得益于一代代潜心学习、勇攀高峰的书画名家。
王金泉、白鹤、史文涛、张鸿申都师从著名书法家郭连波,而郭连波就是太和县最早的“书画研究小组”发起人之一。
1980年代初,太和书画起步的第一个高峰,其代表性事件,一个是1980年杨士林牵头成立太和县书法学会,另一个就是1981年春,郭连波等人邀请书法名家罗丹到太和讲学。
“当时罗丹在中国书法界很有名气,他来了之后,跟太和的书法爱好者交流,让大家开阔了眼界,带动更多的人走上书法这条路,也带动更多的人走出去学习交流。”张鸿申说。
书法前辈的言传身教,让太和县中青年书法水平迅速提高,王金泉、白鹤、史文涛、杨少华、丁子同等一批中坚力量逐渐成长起来。
1993年,杨少华成为太和县第一个中书协会员,1994年、1995年,王金泉、邹富秋、史文涛也相继加入中书协。1999年,王永亮成为太和县第一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截至目前,太和县已拥有中书协会员40人,中美协会员22人。
安徽太和,画家阮勇在创作中。人民网 张俊摄
“前辈名家的示范指点,对我们年轻一代的发展非常重要。”“80后”的阮勇从小喜欢画画,但一直都是当作业余爱好,大学毕业后回到太和从事美术教育,才逐渐有了走专业路线的想法。
向前辈学习、外出进修,2008年开始,阮勇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艺术水平,2015起不断入展中国美协主办的专业展览,并于2018年成为中美协会员。
厚植沃土薪火传承,让“太和书画”成为时代之美
许多到过太和的外地书画家,都对这里的艺术氛围赞叹不已,无论是机关干部、文人雅士、工人农民,还是白须长者、孺子幼童,很多都对书画有所了解,甚至还能点评一二。
在太和县一家少儿绘画培训机构,负责人展示着孩子们刚刚完成的宋画作品。古色古香的中式庭院中,孩子们的想法天马行空,有的是描摹精细的盆景,有的是幼童嬉笑玩乐,有的是亭台假山,很有一番韵味。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故为其下。我们在教孩子国画时,首先是让他们接受正统的艺术教育。比如学画山水,就要先掌握一定的技法、理念、结构,然后再画自己想画的东西。”该机构的国画老师陈晓君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接受过系统的国画艺术学习。
在这家机构里,有一块“万人计划培训点”的牌子,而所谓的“万人计划”,就是太和县2016年开始实施的诗书画艺术人才培养“万人计划”,旨在加强艺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太和文化品质,推动全县文化事业发展。
“书法、美术教学引入了全县中小学课堂,像这种校外的‘万人计划培训点’,全县也授牌了98个,孩子入门就是一条很端正的路,以后发展的根基也会很扎实。”太和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孙磊说。
诗书画艺术人才培养“万人计划”、两年一度的“中国·太和书画艺术节”,还有各个乡镇经常举办的书画展,浓厚的书画氛围,不断夯实着这个皖北县城的艺术文化根基,而与此同时,太和书画与外部的交流也成为常态化。
太和文化馆收藏的众多太和籍书画家的作品,吸引了爱好者前来观摩。人民网 张俊摄
3月16日上午,在江苏太仓,“践行二十大·礼赞新时代”2023年江苏太仓·安徽太和书画联展拉开帷幕,90多幅两地书画家的作品集中展示,成为太和书画与外部交流的一个缩影。
“每年两次对外开展书画联展,太和籍书画家在外地办的个人画展也很多。”太和县文联副主席王吉贵说。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要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需要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
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有着辈出的顶尖人才,有着坚定的发展路线,在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的道路中,太和书画未来可期!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