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上方一寸疼痛是胃还是肠的原因探究

一、我们的胃在哪里?
上腹部,是指肚脐以上,胸骨剑突(胸骨下方通常可摸到一小块软骨,按一按还有酸痛感,是人体的正常结构)以下的位置,相当于我们一个手掌大小的区域,如果大家喝一大口热水(70-80度),或者吃了辛辣食物(比如酸辣汤)或饮酒(特别是高度酒),就会觉得这个区域有灼热感(这种行为有危险,切勿模仿),对了,这就是胃所在的位置。
上腹部的不适可不只是胃病那么简单,自行诊断和治疗有风险
胃在哪里
胃的主体位于上腹部,如果我们吃得过饱,就会觉得这个位置沉甸甸的,是胃充盈食物的感觉,如果胃生病了,同样也会在这个位置感觉不舒服,如上腹胀、阵发性疼痛(和饮食有一定关系)、烧灼感、持续性疼痛(或无规律疼痛),还会合并反酸、嗳气、呃逆、恶心、呕吐(溃疡病、胃炎的通常表现),严重者会有黑便(胃出血的早期表现)、吐血(严重的胃出血)、腹部剧痛(胃穿孔可能)、消瘦(是因为吃不下东西、营养不良的缘故)等。
上腹部的不适可不只是胃病那么简单,自行诊断和治疗有风险
上腹不适不仅是胃病
二、上腹部不舒服可不一定就是胃的问题!
上腹部不舒服,很多人就当胃病自行开始治疗了,翻翻家里的抽屉,还真有胃药(三九胃泰、斯达舒、吗丁啉、达喜、奥美拉唑、气滞胃痛颗粒、摩罗丹、葵花胃康灵、元胡止痛片等),有时候自己吃几天药还真就没事了,但有时候却好久都还没见好,或者症状反反复复,时好时坏,如果不及时到医院就诊,很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可千万不要小瞧它,“胃痛”可能并不是真的胃痛,而且即使真的是胃痛,也并不是所有情况都可以靠简单吃点胃药来应付的,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案例:
上腹部的不适可不只是胃病那么简单,自行诊断和治疗有风险
胃药不要随便吃
1、案例一
30岁的邢小姐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平时工作繁忙,经常因为早晨起得稍晚为了赶班车上班就不吃早饭了,然后一直拖到中午才吃饭,晚上下班后她喜欢和同事一起在外面吃吃烤串、涮涮火锅,加之平时不注意锻炼身体,周末睡懒觉也是如此。
上腹部的不适可不只是胃病那么简单,自行诊断和治疗有风险
高脂饮食不健康
近1-2年,邢小姐总觉得上腹部隐隐作痛,特别是吃了油腻食物之后,消化能力大不如前,常有上腹胀、打嗝,她以为就是胃病,吃了吗丁啉感觉好一些,就没当回事,单位组织的体检也没按时去。几天前的一个晚上,邢小姐晚上又和几个朋友相约去吃韩国烧烤,当时很开心,吃得有点儿多,还喝了点儿酒,夜里她突然被上腹部剧烈绞痛惊醒,当时疼痛难忍,伴恶心、呕吐,赶紧打120到医院检查,结果B超证实邢小姐的问题不是出在胃上,而是胆囊多发结石,而且其中一颗就卡在胆囊颈部,堵住了胆囊开口,结果导致胆囊增大和胆汁淤积,合并急性胆囊炎。虽然打了几次止痛针,也输了抗生素,但邢小姐的腹痛症状没有明显缓解,还开始发烧,肝功能也不正常,不得不接受在急诊接受胆囊切除手术,这才化险为夷。
上腹部的不适可不只是胃病那么简单,自行诊断和治疗有风险
胆囊结石常被延误诊断
2、案例二
54岁的郁先生从事销售工作,最初喝酒是因为工作需要和应酬,后来就慢慢变成了个人爱好,后来他不做销售工作了,但还保留着喝酒习惯,有时候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每天至少要喝半斤以上的高度白酒,算下来少说也喝了近30年酒了。
上腹部的不适可不只是胃病那么简单,自行诊断和治疗有风险
饮酒无关种类
近1年来,郁先生开始感到上腹隐隐不适,逐渐加重,脸色也不太好看,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尽快去医院检查一下,但郁先生自认为一向身体健康,最多就是因为总喝酒导致的胃病,就胡乱吃了一些胃药也没去医院。2周前,郁先生偶然摸到上腹部有一个硬块,发现脚也肿了,腹部也很胀,小便也少了,不得不在家人陪伴下去了医院,检查结果令他和家人大吃一惊!他已经是肝硬化合并肝癌晚期,没有办法做手术了,而且预期生命只有2-3个月了。原来郁先生有多年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没有正规治疗,再加上常年喝酒,对肝脏伤害极大,而且他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就酿成了悲剧。
上腹部的不适可不只是胃病那么简单,自行诊断和治疗有风险
肝脏早期无症状
3、案例三
60岁的朱先生年轻时得过胃溃疡,经过药物治疗后痊愈,后来也就没再复查,他平时偶感上腹不舒服就按溃疡病自行治疗,这么多年过去也没什么大碍。朱先生是多年的老烟枪,几乎烟不离手,每天至少2-3包烟,也喝酒,2-3两/天,平时还喜欢吃腌菜和辛辣重口味的菜。由于退休的早,朱先生近5年都没有体检过。
上腹部的不适可不只是胃病那么简单,自行诊断和治疗有风险
慢性胃痛要警惕
近半年来,朱先生的“胃病”似乎又犯了,上腹部经常隐痛,但不像以前溃疡病的疼痛那么有规律,他还按照以往的经验吃了一段时间胃药,症状非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痛,同时朱先生日渐消瘦,最近还发现左侧锁骨上窝的地方方可以摸到一个硬块。在家人反复劝说下,朱先生到医院检查,结果确诊为胃癌晚期,伴腹腔种植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已经错过了手术时机,目前在接受全身化疗,但预期生命也不会太久。
上腹部的不适可不只是胃病那么简单,自行诊断和治疗有风险
胃癌
4、案例四
73岁的吴老太太一直身体很好,不吸烟、不喝酒,年轻时也没得过什么病,从来没进过医院,能吃能干活。
最近半年来,吴老太太开始感觉上腹不适,逐渐加重,同时食欲下降,不太想吃东西,就先到附近小诊所看了一下,没做检查就开了一些胃药回来吃。近2个月来,她的腹胀症状明显比以前加重,还合并有腹泻,特别不想吃带油的东西,伴恶心、体重下降10斤,近2周发现小便颜色变深,皮肤痒得厉害,家人发现她的眼白发黄。到医院一查,吴老太太是胰腺癌合并胆道梗阻,幸好还可以做手术,但病理报告不理想,胰腺癌伴周围淋巴结转移,预期生命恐怕不会超过一年,现在接受术后化疗。
上腹部的不适可不只是胃病那么简单,自行诊断和治疗有风险
乔布斯也是胰腺恶性肿瘤,但不是胰腺癌
三、导致上腹部不适的病因不仅有胃,还有可能是肝、胆、胰腺、甚至还有其他可能!
从以上几个案例可以看出,出现上腹部不适可千万不要自认为只是胃病在作怪,由于上腹部器官比较多,而且内脏神经支配的原因,使得某些内脏疾病存在相似的症状,这样就容易误诊。肝脏、胆道系统、胰腺等内脏疾病都可以表现为上腹不适,当然每种疾病还是有其特点,但对普通人来讲,是很难通过症状来自行鉴别诊断,而且医生只凭症状也无法确诊疾病,必须要依靠仔细询问发病经过、分析症状特点,结合查体发现、实验室化验结果(包括血-不仅仅是肝肾功能、尿、便)、影像学检查(B超、CT、核磁、胃肠镜等),甚至还需要做病理检查才能确诊。
上腹部的不适可不只是胃病那么简单,自行诊断和治疗有风险
定期体检很重要
1、年轻人上腹不适要警惕胆结石可能
像案例一中邢小姐这样的年轻人群,由于平时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够健康,经常不吃早饭,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下去会影响胆囊收缩功能,胆汁淤积导致胆结石形成,由于最初的胆囊结石可以没有症状,没有定期查体就不可能早期发现,而且胆囊结石在早期常表现为类似消化不良的症状,容易被误诊为胃病。
上腹部的不适可不只是胃病那么简单,自行诊断和治疗有风险
胆结石
其实胆囊结石不一定都非要手术不可,体检发现的无症状胆囊结石,如果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建议暂时无需药物或手术治疗,但需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特别要低脂少油、戒烟酒、戒辛辣刺激食物,按时一日三餐,不熬夜,避免胆绞痛或胆囊炎急性发作,保证每半年至少复查一次B超;如果检查发现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萎缩、胆囊充满型结石,即使没有症状也建议手术切除胆囊;如果症状轻微,常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进食后隐痛,B超未见明确结石梗阻表现,可以先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症状,保护胆囊功能;如果胆绞痛症状或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甚至合并胰腺炎或胆管结石,就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上腹部的不适可不只是胃病那么简单,自行诊断和治疗有风险
手术治疗
2、乙肝感染者要警惕肝硬化或肝癌的可能
案例二郁先生的情况并不少见,由于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很多人平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乙肝病毒在长达20-30年的时间内都可以不发病。乙肝感染者如果平时不注意维护肝脏健康,长期大量饮酒、吸烟、饮食不洁等,就容易出现肝硬化甚至肝癌。
上腹部的不适可不只是胃病那么简单,自行诊断和治疗有风险
乙肝疫苗可以减少乙肝感染
肝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可以没有症状,或只是上腹部轻微不适,早期肝癌都是在体检时发现的,而如果一旦出现腹部疼痛、可触及腹部肿块、自觉腹胀、乏力、面色晦暗,往往是到了晚期阶段,因此对于慢性乙肝病毒肝炎感染者,定期体检必不可少。
3、慢性胃病也要警惕病情的加重
案例三朱先生的教训提醒那些已经诊断为慢性胃病的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千万不要太大意。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仅次于肺癌,居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二位。如果胃部症状特点较前变化,包括疼痛持续时间延长,疼痛不规律(溃疡病的疼痛往往具有节律性),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大便潜血阳性等,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做胃镜检查,以免延误胃癌的诊断。
上腹部的不适可不只是胃病那么简单,自行诊断和治疗有风险
慢性胃痛要及时做胃镜检查
4、胰腺疾病很难发现
案例四吴老太太的诊疗经过提示的是,胰腺疾病,特别是胰腺恶性肿瘤(主要是胰腺癌)是很难早期发现的,胰腺疾病在早期也常表现为上腹胀和食欲下降,容易被误诊为胃病,当胰腺功能受损时,由于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减少或排出受阻,消化不良的同时可合并腹泻,体重下降,这时候就建议尽快到医院做腹部薄层CT或核磁检查,以期早期发现胰腺疾病,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
上腹部的不适可不只是胃病那么简单,自行诊断和治疗有风险
胰腺疾病不容易早期发现
总结
综上所述,上腹部不舒服,单靠症状是很难确诊疾病的,建议及时到医院做检查,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验血、腹部B超等初步排查肝、胆、胰腺问题,必要时做CT或核磁检查,胃病也要在胃镜检查后才能确诊。千万不要自行诊断胃病,随意使用止痛药在内的各种药物,以免延误病情。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