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开车抱着妈妈去姥姥家的故事

爸爸开车抱着妈妈去姥姥家的故事

在地图上看,从家里到姥姥家,只需要15公里,半个小时的路程,我却走了20多年。

我们住在县城的郊区,之前叫开发区。姥姥家在县城下的一个乡镇,还没有修大路之前,只有一条路能够到姥姥家。

那是327国道,坑坑洼洼,从我小时候记事起,那条路就是这个样子。

路面一块块分开,用沥青粘着,慢慢地都是裂痕,像是老人粗糙龟裂的手掌一样,车子在上面走着左摇右晃。一到下雨,路面坑洼处还有积水,车子经过时泥水到处乱溅。

听家人说,是因为那条路大货车走得多,长年累月就把路压坏了,虽然用沥青修修补补,看起来却是非常难看。

就这样的一条路,我和家人走了20多年,直到附近又修了一条大宽道,那条路才废弃不用了。

小时候过年去姥姥家,只能坐从县城到乡镇的机动三轮车,它是充当公交车的角色。收拾好鸡鸭鱼肉和要带去姥姥家的礼品,就去车站坐车。机动三轮车有个顶棚,里面放了几排小木凳子,人在里面只能往后看车外风景,机动三轮车一路颠颠颤颤,让人非常难受。

但在我的记忆里,关于机动三轮的画面不多,应该是五岁前,这种交通工具就被小客车取代了。坐小客车去姥姥家时,每年大年初二,母亲早起带着我,天一亮就出门。带上之前给姥姥买的她爱吃的鸡蛋糕、草莓、桃酥饼,就去车站等车。

县城去乡镇的车子破破烂烂的,里面更是脏得一塌糊涂。我还记得,那时候的客车在司机座位附近有凸起的一块车厢,像是乌龟壳一样,上面还能坐一圈人,现在想来着实有意思。

几块钱可以直接坐到姥姥家门口。当然,班车也要走过那条破破烂烂的道路,因为车有减震设施,在车里明显不那么颠簸了。

去姥姥家,早上去中午到,舅舅在姥姥家做好可口的饭菜,我们下午吃完饭再返回县城。回程的客车,在到达村庄时都会按喇叭。只要听到喇叭响,母亲和我就收拾东西赶紧去赶车,因为车子也就在那里停留几分钟。

当然也有错过的时候,只能再等下一班车。

后来,爷爷买了一辆燃油三轮车,装上了车棚和两排座位,可以坐四五个人。直到前两年,三轮车实在开不动了,爷爷才换了电动三轮车,那台开了十多年的三轮车才退出历史舞台。

有了三轮车后,逢年过节父亲就带上母亲和我,开三轮车去姥姥家。

虽然装上了车棚,但并不严实,很多地方漏风。每次去姥姥家,车上都会准备一床被子,盖在身上,生怕大家冻着。在三轮车上,可以看到沿途的风景。所以,我大多数的记忆,是在这段时间产生的。

印象中,327国道路边有一家厂子,门口有两尊石麒麟,昂头挺胸特别气派。还会经过一个二层的餐馆,虽然已经倒闭,但在平地上矗立着还是很有感觉。

经过了几家工厂,就到了荒地了,旁边就是火车道,经常看到火车和我们并排开,从我们身边开过时,我会在车上数着火车的车厢。

车子走到镇上,每到春节就是赶大集,卖各种年货,父母这时就会下车买东西,我在车上看着,等待着他们。

车子再往前开,就到了镇上的中学,母亲就在这里读的初中,但没有毕业就辍学在家了。每次看到这所初中,母亲都会和我讲述她上学的故事。现在,中学已经翻新了,新增了几栋教学楼,真是今非昔比。

一路往西走,就到了一条很窄的马路,勉强两辆轿车并排通过,旁边就是麦田。路边种有苹果树,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口机井在田地里,并且有一个石板搭成的屋子罩在井上方,就像是土地上的守护神一样。

再走一段时间,下一个土坡,就到了姥姥家门口。由于胡同都是土路,阴天下雨特别泥泞,直到现在,遇上恶劣天气还是非常难走。因为附近胡同很多,我们经常走错,闹了很多笑话。

姥姥家之前比较破旧,甚至有几堵墙都是土墙。几年前姥姥家重新翻修,把老房拆除后盖了两层半的小楼,姥姥就搬到之前舅舅住的院子里去了。距离原来的院子隔着一条胡同。

不知道为什么,在我的记忆中,每次过年去姥姥家,都是下雪天。漫天飞雪,加上对姥姥的思念,真的让我想快一点见到姥姥。

还记得,有次父亲开着三轮车从姥姥家去舅舅家,半路上积雪太滑,三轮车翻了,他很狼狈地跑来姥姥家里叫我们去抬车。那时的画面,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那也算是去姥姥家发生的唯一一次“交通事故”了。

即便是开三轮车,走在去往姥姥家的路上,也是颠簸得难受。后来有了电动车,我们就一人骑一辆电动车去姥姥家。再后来客车换成了新能源公交车,价格比之前还便宜,如果不骑电动车,母亲就坐公交去,也很方便,出门就有公交站台。

这两年,家里买了小轿车,开车去姥姥家更方便了,时间也缩短了,20分钟即可到达。

县城的大路修好后,我们就很少从327国道走了。去年过年专门从那走了一次,路面还是老样子,车依然开得很慢。我特地用手机拍了一段视频,记录下了这条走了20多年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会下雨、下雪,会泥泞、颠簸,会尘土飞扬,但这曾是去姥姥家里唯一的道路。

这条道路承载了我的童年,见证了我的成长,也伴随着姥姥变老,它现在斑驳的路面,像是姥姥龟裂的双手,像是姥姥脸上的皱纹,更像是历经沧桑的岁月。

我今年27岁了,姥姥已经90岁了,但这条去往姥姥家的路,永远不老。

责任编辑:谢宛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