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半岛都市报新闻 深度报道 助力发展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着眼于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部署。
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023年,青岛市明确,将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高水平吸引和利用外资,以商务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发展新格局,激活“三驾马车”强引擎。
>>>>消费贯通供需两侧,为国内大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循环,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循环,通过把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实现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去年,青岛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1.8亿元,总量居中国北方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第2位,增速居第1位。
今年,将打响“青岛购物”品牌,开展“亿惠青岛消费年”系列活动,组织青岛市10个区市、重点商贸企业、平台机构,围绕全年消费节点,以“春、夏、秋、冬”为主题,开展“四季”特色促销活动。配套开展“2023青岛消费券”发放活动,策划举办“青岛食材节”、“国际美食嘉年华”等,组织10场以上大型汽车展销活动,促进零售、餐饮、家电、汽车消费。
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培育壮大区域首店、行业首牌、品牌首秀、新品首发“四首经济”,招引国内外首店项目100家以上。深入实施直播电商提升“五个一”工程:建设一批直播电商产业集聚区、扶持一批头部直播机构、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MCN机构、孵化一批网红品牌、培养一批网红主播。力争打造10家以上省级、市级直播电商基地,引导大型电商平台搭建“青岛专区”,扩大本地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老字号国潮新品等名优产品消费。
不断创新消费场景。加快提升一批消费新地标的商业能级。推动台东商圈、李村商圈、浮山湾商圈等智慧化提升,推进即墨古城、鲁邦国际风情街、嘉年华澳乐购步行街加快打造省级示范步行街。推进台东步行街打造国家级示范街区,推进中山路积极争创国家级老字号集聚区。推出10条具有“小、新、靓、潮”特色、消费带动力强的“夜间经济消费街区”。全面实施“一刻钟社区便民生活圈”推广行动,新建3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针对创新消费场景,面向市场主体,一是引导胶东半岛年轻人最愿意逛的购物中心、不断招引国内外首店进驻。二是打造购物名店,吸引新客流,如万象城、凯德MALL、利群、金鼎等都做了一些新的优化和调整。三是线上线下融合,激发新需求。四是数字赋能传统商贸业发展。
促进绿色消费发展。引导扩大绿色低碳消费品有效供给,推广使用节能、节水、环保、再生等绿色产品。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推介,大力倡导“公筷公勺”、“光盘行动”,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和环保替代品,形成绿色、文明、节俭消费新风尚。在创建文明典范城市过程中,提升商场超市能级水平,打造“温馨母婴室”。向全省推荐绿色商超、绿色餐饮门店15家以上。引导家电制造企业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活动,加大绿色智能新产品供给,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
>>>>外贸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循环,是以国内国际循环互动来促使国内经济发展,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实现互利共赢、互联互通。
去年,青岛市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外贸进出口迈上了9000亿台阶,实现了9117.2亿元、增长7.4%,“最难三年”连续跨越四个千亿级台阶,规模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5位。
今年,青岛市将继续发挥外贸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发展贸易新业态,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加快建设贸易强市,继续全力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促进外贸稳中提质。
线上线下融合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外贸拓展行动,创新跨境线上线下办展、境外代参展等融合办展,重点组织20场境外线上线下展会。实施“百团千企万人”拓市场攻坚计划,制定“一国一策”工作方案,组织行业领军企业、优势产业带、海外仓运营商等企业拓展境外销售网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助力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抢抓RCEP等自贸协定机遇,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合作,拓展新兴市场,稳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
扩大进口规模。建强西海岸新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扩大能源资源产品和农产品进口。强化青岛港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即墨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平行车进口口岸建设,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扩大肉类、水果、汽车等消费品进口。
加快新型贸易扩容。加快推进中国(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优质商品集散地,力争跨境电商各类市场主体超万家。稳步推进公共海外仓高质量发展,推广复制“前展后仓、展仓一体”新型海外仓模式。实施特色“产业带+跨境电商”培育行动。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实施市场采购出口商品便利化原产地签证模式,拓展正面清单产品目录。支持青岛自贸片区、上合示范区、综合保税区里的企业,借助政策优势,创新发展离岸贸易、易货贸易、转口贸易。
创新发展服务贸易。聚焦国际航运贸易金融、数字贸易、工业互联网、文化旅游等特色领域,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制定青岛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申建方案,力争获批国家级示范区。提升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能级,加快建设青岛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力争人力资源服务贸易企业入驻50家。
>>>>外资融通境内外两种资源,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去年,青岛市外资结构持续优化,实际使用外资55.1亿美元,规模居计划单列市第2位。全年新签约50亿元以上项目75个,其中制造业领域开工在建项目20个,总投资1714亿元。
今年,青岛将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聚焦重点产业集群,着力促进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快促进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合作。
推动产业链项目“招大引优”。围绕24条重点产业链和重点区域,加强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省企对接联系,争取全年新签约总投资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0个以上。坚持引进、培育总部经济项目并重发展,全年新认定总部企业30家以上,力争在青各类总部企业总数超过500家。立足打造新兴和优势产业集群,靶向招引一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等产业链关键环节配套项目。
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实施2023年全球招商行动计划。我们将面向日韩重点促进家电电子、食品饮料、高端化工、医养健康、现代商贸等合作;面向欧洲积极对接汽车、新能源、海运航运、金融服务等产业;面向东盟重点促进食品、纺织、橡胶、矿产等领域合作;面向澳新重点促进农牧、矿产等合作;面向香港加强海洋、贸易、青年创新创业等全面务实合作,引进金融、贸易、航运等服务业投资。
着力提供优质服务。修订《青岛市促进境外投资者来青投资奖励政策实施细则》,细化和完善项目要求,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提高青岛市制造业利用外资水平,联合发改、自规、工信等部门出台《青岛市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支持政策》,吸引更多外资投向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做好制造业外资项目落地的协调、统筹和服务。高水平承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电博会等重大活动,用好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高端展会平台。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全域创建RCEP示范区,推动柬埔寨等成员国(青岛)商务中心建设,提高企业享惠率。
拓展深化对外投资合作。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扩大“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加快在俄罗斯、斯洛文尼亚等国建设一批家电电子生产基地,在越南、柬埔寨等国建设一批橡胶轮胎生产基地。推动走出去带动回归发展,完善资源产品回运补助政策,争取更多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回运。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