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满径读后感(花香满径,心旷神怡)

点击“关注” 我们做文化朋友
花香满径任捡拾——读王松凡散文集《槐花飘香》
作者 焦玉莹
手捧王松凡老师的散文集《槐花飘香》,总是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浅绿色的封面,洋溢着春天原野般的生机。诗意而灵动的名字,仿佛一股清新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
花香满径任捡拾——读王松凡散文集《槐花飘香》
《槐花飘香》作者 王松凡
收到赠书后的这段时间,我就象进入了一个充满新鲜空气的“森林氧吧”,时而贪婪地呼吸,时而轻松地阅读,时而会心地莞尔一笑。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让我早已淡漠的读书兴趣又神奇地高涨起来,我在上下班的时候总是把它随身揣在包里,一有空闲就手不释卷。因而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我从中读出了一个作家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生活经历,一个文化人的故乡情结,以及作者对生活对人生许多深刻的思考和感悟。更是通过文字神交了又一位德才兼备的良师益友。
王松凡老师出生于1957年3月,曾任舞钢市作协副主席。大学文化,高级教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做过高中语文教师、教育科长、教研室主任等。自幼爱好文学,醉心书画,笔耕不辍。出版有《壮游万里话河山》、《民族文化漫笔》、《岁月如歌》等散文集。
《槐花飘香》是他在2011年3月底出版的以回忆性散文和游记为主的散文集,在这本书里,王老师以老友谈心一样的笔法娓娓道来,详尽、真实地讲述了自己从童年、少年直到长大成人后,一路走来所经历的生活艰辛、亲情友情、风土人情、农耕文化、理想追求、游览足迹等等一系列的美好回忆。
洋洋洒洒20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淡雅,语言亲切自然,非常耐人寻味。沉浸其中,让人仿佛又回到故乡的田野,回到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给人一种极大的心灵愉悦。通过阅读,我总结出了《槐花飘香》的以下几个写作特点:
花香满径任捡拾——读王松凡散文集《槐花飘香》
一. 回首来路 追忆漫漫
《槐花飘香》散文集,穿越倒流的时光,致力于记忆的邀约与还原,重在展示一代人的生活轨迹、生存真相和内心感受,体现出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和过往的思想痕迹。
作者以近似白描的语言,回溯历史,仿佛故友重逢围炉夜话,在淡定质朴的叙述中,展现给读者一幅幅人生阅历的动人画卷。从故乡的瓜田到牛屋院,从故乡的庙会到石碾盘,从故乡的槐花到家乡饭……无论是对人生,对山水,对乡土,对情感,都是一种质朴自然的、源于本真生命的、刻骨铭心的书写。
作者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写记忆里那些纷繁摇曳的思绪,写灵魂里那些难以忘怀的情感之结,写青春岁月里那些或苦涩或温暖的记忆。他把淡淡的乡愁和浓浓的情思全部凝聚于笔端,任其轻轻挥洒,缓缓流泻,充分表达出命运坎坷经历曲折的那一代人特有的内心情感。
他的文章,激活了一代人的历史记忆。而他的文字,又彰显出了自然的、社会的、历史的、人性的品格和分量。每次陶醉其中,我的思绪都会情不自禁地随着精彩的文字回到从前,回到那些清贫而快乐的年少时光,也许这才是我们记忆中最难以割舍的一页,更是王老师着意用文字永久留存的人生画卷。
花香满径任捡拾——读王松凡散文集《槐花飘香》
二. 乡土气息 质朴清淡
也许是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缘故,我对乡土文学一向情有独衷。但我观察最近几年来,乡土语境下的文学创作似不被人看好。相比之下,城市题材的新书写已成为大家趋之若骛的一种时髦。
在一些作家纷纷改变其乡土向度和创作定位时,我欣喜地看到,王松凡老师并没有跟风赶潮,翻开《槐花飘香》,一页页、一篇篇扑面而来的,都是故乡田园的自然风,清新醇厚的泥土味。更有一串串我们耳熟能详的方言俚语点缀其间,仿佛草原上怒放的绚丽野花,在字里行间闪烁着眩目的光彩,使本就魅力十足的文字洋溢着朴实清新的乡土气息,充满人性的亲切和自然的味道。
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王老师的散文创作,正无形中遵循了大家提出的“下沉”与“上升”的姿态。所谓“下沉”,就是眼光继续向下再向下,探究社会底层的生存真相,展示原色生活的朴素魅力,关注民生农耕盛典等等,这在《磨豆腐》、《麦收时节》、《听说书》、《赶庙会》等文章中均有充分的体现。所谓“上升”,就是在同一题材范围内深入挖潜,在“怎么写”上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笔法技巧,更加注重乡土文学的发扬光大。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感受到,在《槐花飘香》一书中,乡土类文章占绝大分量,但又绝无雷同之感。反而是篇篇读来,各具特点,精彩纷呈,意趣无穷,这充分显示出了作者对写作技巧的娴熟运用,对文字的整体把握和非凡的写作功力,实在是非常难得和值得学习的。
花香满径任捡拾——读王松凡散文集《槐花飘香》
三. 真情荡漾 温馨浪漫
在《槐花飘香》里,流淌着一条潺潺的亲情小河。尽管篇幅不多,却读来入肺透腑,回味无穷。留在记忆深处的,有《全家福》中父母慈祥的容颜,有《我的高中老师》们令人捧腹的逸事趣谈;有《二爷一家》的正直与善良;有《为岳父守灵》时回顾的坎坷与艰难,还有《妻与她的姐妹们》那一张张美丽的笑脸。
有诸多良师益友的关怀提携,顶头上司郭玉良局长的人格魅力;著名作家杨稼生老师的真纯大爱;知名画家宋照岭先生的诲人不倦;同事爱春大姐的温暖细心;老同学郭振生的刻苦勤奋……伴随着一连串舞钢读者们或熟悉或不熟悉的名字,一个个生命中难以忘怀的亲朋好友的形象呼之欲出,他们或淳朴或善良,或渊博或高雅,禀性各异,却都给人一种贴心的温暖和榜样的力量。
读着这些作者饱蘸真情用心记录下的人或事,仿佛一张张亲切的笑脸就在眼前,一桩桩感人的往事在脑海重现。又仿佛走进了作者的家庭,走进了一面荡漾着亲情、友情、真情的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网,使读者与作者心灵之间的距离顿然消失,继之而来的是内心深处产生的强烈共鸣,那是感恩,是欣赏,是怀念,是珍藏,更是人生旅途中永不磨灭的浪漫记忆。
花香满径任捡拾——读王松凡散文集《槐花飘香》
四. 诙谐幽默 隐约可见
在阅读《槐花飘香》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忍不住笑出声来。我感觉王老师的文字相当幽默,却又不显山不露水,是那种在不经意间流泻出来的轻幽默。正是这样看似无意的“春光乍现”,却隐含着极其高超的写作技巧,也许不懂的人永远不懂,而读懂的人却要忍俊不禁乃至喷茶喷饭。
这种轻松自如地驾驭语言调动读者阅读情绪的能力,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很难获得的。我想,文学评论中所说的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也莫过于此吧!
五. 游记散文 各具特点
在《槐花飘香》作品研讨会上,来自全市的众多文友竞相发言,除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及高度的评价外,我听到许多文友纷纷表示最喜欢读王老师的游记散文。称其为融历史、人文、景观、思绪、感悟、文采等等为一体的绝妙佳作。
我想,也许是他们从王老师以游记为主的另一散文集《壮游万里话河山》得出的中肯结论吧。在《槐花飘香》中,也录入了一部分游记散文,占总书文字的大约三分之一。我阅读后的感觉竟和文友们不谋而合,而且我更欣赏的是他的游记散文不拘一格,文随意动。
他写文人时,词采丰丽才情飞扬;写将士时,文字铿锵豪情满怀;写古人时又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谈古论今真知灼见,夹叙夹议文采斐然。
比如他在《翠柏掩映三苏坟》中这样描述一代文豪苏轼:“他一生留下2700多首诗,300余首词和卷帙浩繁的散文,其《念奴娇。赤壁怀古》,俯仰古今,指点江山,颂扬英雄,借古抒怀。
全词笔力雄健,语言奔放,洋溢着雄迈奋发的豪气,开一代豪放词风……尤其是《前赤壁赋》,充满着诗情画意的自然美,真切至深的情思美,贯一善变的结构美,优美清新的语言美……”;在《包公祠里的沉思》中他写道:“人民怀念他,是因为他刚直不阿,因为他伸张了正义,因为他用锋利的铡刀斩断了一颗颗罪恶的头颅,他是漫长封建社会的一线光明!
花香满径任捡拾——读王松凡散文集《槐花飘香》
今天,我们已进入法制社会,以法治国,以法行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本来已不需要什么清官了。但是,贪官污吏屡杀不绝,徇情枉法屡有发生,人们仍有清官情结。到什么时候,清官才能成为历史呢?在包公祠里,我陷入了沉思。”

读王松凡老师的作品,感觉其人其文真实坦诚,平和敦厚,勤奋渊博。从他的文字中能感受到他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强大的人格魅力,是那种亦师亦友的好人。我非常庆幸能在不经意间认识这样一位良师益友,并通过《槐花飘香》更多地了解他。
一遍遍品咂揣摩王老师的文字,仿佛置身于二郎山中荫凉茂密的槐林,那扬扬洒洒飘落的槐花,挟着淡淡的清香,轻轻散落在时光的小径。蓦然回首,俯身捡拾,那洁白的花瓣上,片片,都写满了岁月的箴言。
花香满径任捡拾——读王松凡散文集《槐花飘香》
花香满径任捡拾——读王松凡散文集《槐花飘香》
本期审稿 王松凡 执行编辑 张进锋@豫乡文旅
花香满径任捡拾——读王松凡散文集《槐花飘香》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