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拉近怜悯和善行之间的距离

如何拉近怜悯和善行之间的距离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王阳明说,天下没有不能感化的人。

暂且不说感化他人,先看自己能否被感化?

一颗心,刚开始时柔软如水,被世俗洗涤后,慢慢坚若磐石,心硬了,人情味就没了。

一个人走在路边,忽然昏厥倒下,虽然有无数路人冷漠相视,担心此事与自己有所牵连,但一定也有热衷心肠的人会想办法去帮助他。

孟子认为人最本质的一种善就是恻隐之心、它对应的就是仁。

我们不假思索的去帮助一个人,就是恻隐之心,就是怜悯之心,这种怜悯之心,纯粹是出于天性的自然情感,有了这种情感,我们才能无所顾忌的,甚至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救人。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一个人若没有了恻隐之心,那就不算是个人了。如果你对别人的苦难完全无动于衷,甚至幸灾乐祸,那你的生命和河边的顽石并没有区别。

其实,恻隐之心,就是行善,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性,滋养它,让它成长,就是在滋养自己的德性,有德之人是给自己积福报,也是给社会存太平。

抄写金刚经时读到一句话: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没有高下,善没有贵贱,我们已经拥了一颗行善的发动机,剩下的就是坦然的去做了。

《格言联璧》也说: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所以啊,心诚志坚的行善人,能悲悯他人,亦能感化自己。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