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域名注册选择最佳的方式提升您的网络影响

汉邦域名注册选择最佳的方式提升您的网络影响
我国各级城市开展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情况
智慧城市建设主体多元化,政府企业公众纷纷入局。智慧城市建设涉及政府、企业、公众等多个角色,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公众参与的模式逐步形成,建设主体呈现多元化。一方面,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吸引了 ICT 设备供应商、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企业纷纷入局,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19 年智慧城市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约 3650 亿元,占总投资 21%,社会投资约 13460亿元,占总投资的 79%。
另一方面,强调公众参与探索共建共治,政府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将城市问题摆上货架,给予市民集体参与解决自己身边问题的空间。如贵阳针对城市管理建立了一套在线互动交流系统“百姓拍”,市民可以通过拍照取证、投诉举报等流程参与市政设施、环境卫生、综合执法、渣土管理、园林绿化、工地管理等六大城市管理。
新基建引领下一轮投资热点,厚植智慧城市数字基因。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2020 年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强调,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型基础设施既包括 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信息基础设施,也包括智慧灯杆、智能充电桩等传统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
根据相关机构测算,2020 年我国 5G 投资规模将近 3000 亿元、数据中心投资规模约 1000 亿元、人工智能投资规模约350 亿元、特高压投资规模超 600 亿元、轨道交通投资规模约 5000亿元、充电桩投资规模 100 亿元,新基建占全部基建比重的 7%-12%,规模或超万亿。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新基建”突破了“铁公基”和房地产为代表的模式,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是数据要素参与价值创造和分配的重要支撑,有利于全面释放数据红利。
城市大脑流量入口地位确立,智能中枢争夺战加剧。3 月 31 日,**总书记考察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对杭州市运用城市大脑提升交通、文旅、卫健等系统治理能力的创新成果表示肯定,希望在建设城市大脑方面继续探索创新,为全国创造更多可推广的经验,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数字孪生、城市大脑等智慧中枢概念层出不穷,引发产业图谱重新洗牌。空间信息企业通过数字孪生在智慧城市中找到新的支点,多年的技术积累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得以释放活力,并造就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中坚力量;互联网巨头、ICT厂商、集成商等企业依托强大的云、数、AI 能力纷纷入局城市大脑市场,推动政务数据化运营和政府部门的流程再造,实现部门间数据互联互通,让“数据”价值为“业务”服务赋能,为政府带来了新的治理模式和服务模式。
产业供给侧能力更加细分和 “ 柔性 ” ,推动智慧应用高效运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趋于多元化,微场景服务需求和黑科技创新演进态势更加明显,倒逼智慧城市产业供给能力持续分化,服务链条不断延伸,更加贴近细分领域和特色场景。一方面以用户切身需要为导向,各类微场景应用服务市场争夺加剧,如在政务服务改革领域,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等细分领域个性化解决方案竞相涌现,助力疏通业务难点堵点。
另一方面在技术创新东风驱动下,弹性化、定制化服务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突破关键方向。如在城市治理领域,借助 5G 网络切片技术,低空航拍、国土测绘、植被保护、应急救援、新闻报道、电力巡检等系列应用实现网络服务质量随需而定;基于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技术,城市公共安防能力全面向定向抓取、精准识别演进。
平台化合作模式广受市场关切,推动智慧城市可持续运营。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运营和迭代升级的过程,智慧城市需要对城市综合平台、城市垂直领域功能平台、园区综合平台、社区综合平台等所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专门运营,但人才匮乏、财政资金短缺迫使政府寻求新的合作、建设和运营模式,这种需求推动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商的诞生,成为智慧城市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地方建立专门智慧城市运营团队或企业的需求日益迫切,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商能有效弥补政府在专业人员支持、持续资金投入、科学规划、管理和运营经验等方面的不足,盘活各类城市资源,整体推动城市迈向智慧化。据相关机构统计,地方政府成立或引入本地化运营企业占所有智慧城市的比例达 50%。
二、产业环节之标准规范1、领域图谱
标准规范在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及运营评估等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应加快形成目标明确、全面成套、层次适当、划分清楚的标准体系,研究制定科学合理、规范实用的标准,以及加强标准的实施应用,进而充分发挥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与发展引领作用,促进智慧城市规范、有序、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由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组统筹协调开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发布智慧城市领域国家标准 25 项,在研标准 15 项,主要起草单位包括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等。
汉邦域名注册选择最佳的方式提升您的网络影响
智慧城市已发布国家标准清单
汉邦域名注册选择最佳的方式提升您的网络影响
顶层设计产业图谱
2、领域态势分析
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考虑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体系、城市治理、惠民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建设内容,提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方向、实施路径和推进策略,这决定了顶层设计服务商多为具有全产业链视角的行业龙头。
研究机构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三方中立机构,通过持续跟踪研究行业发展趋势,为国家部委办局提供研究支撑服务,为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不断促进产业上下游企业交流合作,形成了政、产、学、研融合的顶层设计咨询服务方案。大型 ICT 厂商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实施方,利用技术优势和系统集成能力,打造统一支撑的技术底座,为政企客户提供总体架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一体化的设计方案。
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是以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制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是对现代化城市发展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是对城市信息化合理布局和各项工程项目建设的统筹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信息化发展的蓝图,具有战略性、权威性、系统性、导向性等特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中电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等顶层设计服务商经过十年左右的规划及实施,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完善的咨询服务方法论体系,包括需求理解、宏观研判、现状调查、挑战分析、目标预测、架构设计、规划部署、细化分工等方面。
汉邦域名注册选择最佳的方式提升您的网络影响
基础设施产业图谱
2、领域态势分析
通信网络市场细分发展。 基础电信运营商、宽带接入服务提供商、通信铁塔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和设备提供商等市场主体广泛参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全业务基础电信运营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中国铁塔、中国通信服务、华为、中兴、中通国脉、宜通世纪、世纪鼎利等依托通信铁塔、通信设备和系统集成优势,为基础电信运营商提供涵盖核心网、传输网和接入网等全网络层次的综合解决方案、工程建设和维护综合等技术服务。FTTH光纤宽带普及快速提升。
截至 2020 年 9 月底 9 ,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 4.76 亿户,同比增长 5.8%,光纤到户渗透率 93.5%。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陆续发布千兆网络建设计划,10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用户数达到 425 万户,比上年末净增 338 万户。 宽带互联网接入市场日益开放 。 从事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的企业共有 3452 家,代表企业有广电、鹏博士、方正宽带、电信通、光环新网、聚友网络、歌华有线等。 光 通信设 备 产业持续 扩 大。 光接入设备、光传送设备和光纤光缆产品实现国产化,华为、中兴、烽火等已成为全球光通信设备市场的主导企业。
汉邦域名注册选择最佳的方式提升您的网络影响
2014-2019 年中国互联宽带接入用户数
国家和地方加快推动 5G 政策出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加快 5G 商用步伐作为 2019 年重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 5G 加快发展的通知》,全国各地陆续发布 5G 行动计划和相关支持政策。5G 网 络 建设 带 动广 泛 市场 参 与, 截至 2020 年 11 月 11 ,我国已建成近 70 万个 5G 基站,5G 终端连接数已超过 1.8 亿。
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和中国广电是 5G 网络建设和产业链核心的参与者,中国广电 700MHz 大带宽技术提案正式成为全球首个 5G 低频段(Sub-1GHz)国际标准,华为、中兴、烽火通信等作为 5G 网络通信设备提供商和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是 5G 新基建的技术驱动引擎和核心受益者,京信通信和日海智能等元器件配套和系统集成服务提供商也是 5G 新基建重要组成。
5G 应用示范和产业创新培育提速。 各地加快培育 5G 产业和应用体系,推动 5G 建设与垂直行业应用融合建设,工信部组织每年一度“绽放杯”5G 应用征集大赛,加快培育 5G 应用创新企业;雄安新区建设 5G 天地一体化生态检测系统,实现白洋淀及支流河道生态情况、水质监测数据即时上传平台分析,打造我国智慧生态监测新样板。
卫星互联网新业态市场活跃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启动部署,“中星 16 号”、“天通一号 01 星”等高通量宽带卫星通信网络建设和应用加快,在应急通信、野外作业、野外及海洋宽带等领域进行示范推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科院下属科研院所是主要参与主体,中国卫通、中电科、海格通信、华力创通、星速科技等央企和民企积极参与卫星网络建设运营。
汉邦域名注册选择最佳的方式提升您的网络影响
2020 年 5G 基站建设数量前十名省份
汉邦域名注册选择最佳的方式提升您的网络影响
2019-2022 全国 IDC 业务市场规模及预测
汉邦域名注册选择最佳的方式提升您的网络影响
2019-2022 年全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及预测
汉邦域名注册选择最佳的方式提升您的网络影响
2019-2022 年全国 CDN 业务市场规模及预测
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加快 NB-IoT 网络部署 。 2020 年 5 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要求 2020 年底 NB-IoT 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 12 亿。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加快 NB-IoT 物联网部署,2019年全国 NB-IoT 基站超过百万,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超过 10 亿户,我国成为全球物联网网络规模最大、应用最为活跃地区。
城市物联网推动物联城市物联网推动物联感知设施的统筹部署 。 物联网感知设施从业务驱动单点部署向统筹规划发展,国家层面设立江苏无锡、浙江杭州、福建福州、重庆南岸区、江西鹰潭等 5 个物联网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上海等部分发达城市制定了物联网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全市按统一的标准进行感知终端、数据传输、平台架构、综合应用等方面建设 。
智慧杆成为物联网集成载体发展热点 。 智慧杆柱成为信息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杆塔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抓手,工信部、国资委《关于 2019 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要求“基础电信企业与铁塔公司利用路灯、监控、交通指示等社会杆塔资源”,广东省发布《广东省 5G 基站和智慧杆建设计划(2019 年-2022 年)》,推动智慧杆与 5G 基站同步建设。
物联网企业在垂直行业应用拓展加快。 海康威视和大华在安防监控市场占有率优势仍然明显,千方科技、易华录、成谷科技、优橙科技等成为车联网领军,金卡智能、威胜集团、许继仪表、三川智慧、积成电子等成为水电气智能化改造市场主导企业,上海三思、华体照明、如通电子、方大智能、特斯联在路灯、井盖、垃圾桶等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优势明显。
汉邦域名注册选择最佳的方式提升您的网络影响
2015-2020 年全国物联网终端用户规模
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建设分层分级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武汉、广州、重庆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已经启动上线,2020 年 10 月二级节点达75 个,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总量达到 73 亿。
工业互联网平台向跨业、 跨领域方向规模发展。 国家着力打造“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超过 70 个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的数量达到4000 万套,工业 APP 突破 25 万个,重点平台平均连接设备数量超过70 万台。航天云网、东方国信、树根互联、徐工信息、三一重工、海尔基于工业知识和模型沉淀能力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优势明显,阿里巴巴、东方国信、浪潮、用友、华为等大型 ICT 企业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使能技术,纷纷打造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传感设备和终端企业发展壮大。 远望谷、世纪鼎利、汉威电子、汇川技术、埃斯顿在 RFID、工业传感终端和工业机器人设备领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加快 。 林洋能源、易事特、炬华科技、阳光电源企业聚焦于传感器、流量计、储能产品、智能阀门等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生产和研发;安科瑞、中能电气、爱康科技、双良节能为客户打造能源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各类能源的可视化管理与动态监测,提高企业能耗管理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远光软件、泰豪科技、金风科技探索创新电力交易模式,为电力用户、售电公司、发电公司等市场主体提供购售电交易、碳排放交易等能源交易、综合能源和用电咨询增值服务。
汉邦域名注册选择最佳的方式提升您的网络影响
城市大脑分布情况
互联网企业领衔 ,初步呈现垄 断竞争格局 。 阿里最先提出城市大脑概念,以城市大脑为主打产品占据智能中枢最大市场份额,中标包括杭州、德清县、九江、海口、郑州等城市大脑项目。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积极入局城市大脑,华为、浪潮等设备商加快发力数字底座和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市场份额占比均超过 10%,处于第二阵营。
部分重点地区竞争激烈 。 一方面企业以本地市场为根本,向外输出扩展,如阿里在浙江、百度在北京、科大讯飞在安徽、浪潮在山东项目较多。另一方面部分重点区域竞争激烈,如广东、四川、重庆等地均有三家以上平台型企业布局。
汉邦域名注册选择最佳的方式提升您的网络影响
智慧应用产业图谱
2、领域态势分析
中国智慧城市未来投资主要集中在视频监控等三大领域。全球智慧城市投资集中在智慧教育领域 。 据德勤研究显示,智慧教育在全球智慧城市市场份额占比最大,预测在 2023 年仍保持最高的市场份额,智慧安防增长趋势明显,2018-2023 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 30%。
中国智慧城市 投资 主要 集 中在智慧电网、 视 频监控、智慧交通控、智慧交通 三个领域 。 据 IDC 研究显示,在 2018-2023 年,中国市场支出金额占比前三的应用场景依次为智能电网、固定智能视频监控以及智慧交通系统。2019 年,三个应用场景的投资规模约占支出总额的 43%,预计到 2023 年比例将下降至 37%。随着智慧城市相关技术的发展,应用场景将呈现多样化趋势,在 2018-2023 年内增长最快的应用场景依次为数字孪生、V2X(车联网)技术以及开放数据。
汉邦域名注册选择最佳的方式提升您的网络影响
网络安全产业图谱
2、领域态势分析
投资并购加速提升产业集中度。目前我国约有两千余家网络安全从业公司,单个企业产品、服务和能力相对较为单一,领军企业综合影响力和头部效应正在加速提升。根据 CB Insights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 2019 年 7 月,全球估值超过 10亿美元的网络安全行业独角兽公司共计 13 家,中国占据 3 席,包括奇安信、第四范式、同盾科技,估值总计 47 亿美元,占全球网络安全行业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的 20.5% 。
从国内来看,我国启明星辰、天融信、绿盟科技等前五名网络安全厂商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合计为25% 左右,总体而言行业集中度较高,产业拖尾明显。由于网络安全市场专业人才、技术、资质、品牌等壁垒较高,多数企业开疆拓土主要通过资本运作等方式加快外延整合市场,可以预见未来在资本市场的加速运作下,网络安全市场头部效应将更加明显,市场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高。
安全运营服务市场成为下一轮焦点。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重心依然集中在落地建设和软硬件升级迭代阶段,对网络信息安全体系需求集中在软硬件投资建设方面。在整体需求驱动下,现阶段网络安全市场以软硬件市场为绝对主导,安全服务市场无论是规模还是能力均较为有限 。
随着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开始越来越倾向于可持续、平台化运营,对智慧城市安全的要求、内涵和范围也大大提高,网络安全运营服务市场也开始受到市场广泛重视,传统安全厂商、领域独角兽企业以及互联网、云计算巨头加速入局,着力通过服务运营的方式提升政府和企业级用户整体安全能力,可以预见未来网络安全运营服务将成为新一轮竞争焦点,将对供给侧定制化贴身服务能力要求更高。
新技术融合驱动安全市场多维演进。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持续加速,安全防护体系已经从传统意义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全面拓展升维,在传统端、网、云、数安全体系基础上,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应用场景为驱动,安全体系更加丰富,如面向工业领域的智能终端装备安全、面向互联网业务的流量安全和访问控制、面向车联网安全的网络攻击防护等。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入,智慧医疗、金融科技、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应用融合场景快速推出,场景化安全威胁攻防战将为大量企业提供新机遇和新市场,新威胁也将不断提升多维一体安全防护技术微创新能力。根据《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分析报告(2019 年)》测算,2019 年至 2021 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产值将持续保持 18%以上高速增长态势。
网络空间监管环境持续优化。近年来,智慧城市、数字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个人和关键信息违规利用、模式创新打擦边球的不良行为和现象愈演愈烈,持续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和争议。
以此为背景,国家层面不断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保护发展的制度环境,从顶层设计、市场准入制度、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等不同层面强化建章立制,先后制定《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国家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目录》《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办法》《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等国家规范和标准,构建更加完备的网络治理法规体系,保障网络空间安全和数据要素合规使用。系列制度规范的生效,正在显著转化为安全产业规模扩张的巨大驱动力。
九、细分领域之智慧灯杆1、领域图谱
灯杆是日常生活必需和广泛布设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智慧灯杆是城市走向信息化、联网化和智能化的重要突破口,正成为城市信息采集、状态感知和便民服务的综合入口。智慧灯杆以灯杆为载体,通过挂载各类设备提供智能照明、移动通信、城市监测、交通管理、信息交互和城市公共服务等功能,通过运营管理后台系统可进行远程监测、控制、管理等网络通信和信息化服务。
我国智慧灯杆企业主要分为以下几大阵营。
一是腾讯 、京东数科 、浪潮集团 、 泰华智慧、方大智控等平台 类 企业 ,依托系统集成、控制软件平台、海量数据运营经验和云计算能力,创新智慧灯杆建设和运营模式。
二是中国铁塔 、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和建设运营服务提供商 ,依托自身在通信行业的产业基础,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提供综合性智慧灯杆解决方案。
三是以华体科技、 海纳天成、数知科技、洲明科技、上海三思 、 龙腾照明 、 太龙智显等路灯照明类企业 ,依托户外道路照明、户外电子屏广告的行业基础和客户基础,提供智慧灯杆相关产品研发设计到生产、安装、运营维护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
四是大华、 海康 、 汉邦高科等安防类企业 ,依托视频监控的行业基础和客户基础,涉足智慧灯杆系列产品的研发建设。
汉邦域名注册选择最佳的方式提升您的网络影响
智慧灯杆产业图谱
2、领域态势分析
灯杆成为 5G 和智慧城市重要载体。智能灯杆不仅有利于实现城市路灯的智能照明和智能维护,“多杆合一”“一杆多能”更进一步推动灯杆发展成为城市信息采集和状态感知的综合入口,成为智慧城市、物联网与 5G 基站建设的综合载体和便民服务终端,国家和地方加快统筹推进“多杆合一”试点。
国家层面,工信部、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 2019 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要求“基础电信企业与铁塔公司利用路灯、监控、交通指示等社会杆塔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微(小)基站建设”。
地方层面,广东、湖南、海南、吉林、江苏、陕西、广西、重庆等省相继出台政策,鼓励推动“一杆多用”的智慧杆塔建设,开展智慧杆塔试点部署。深圳将智慧点(智慧路灯)纳入智慧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多功能智能杆的技术参数和建设标准规范,发布国内首例《多功能智能杆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光明区、侨香路、前海等地开展多功能智能杆试点,计划到 2020年基本实现多功能智能杆全市主要干道全覆盖。
智慧灯杆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智慧灯杆经历 1.0(智能照明)、2.0(智慧运营)、3.0(价值创造)的创新发展阶段,目前正以路灯联网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依托,从城市照明向 5G、智慧城市等更广阔领域延伸创新价值,随着 5G智慧灯杆站上行业风口,众多互联网、通信和安防龙头企业跑步入场,开始跨界参与智慧灯杆产业布局,持续推动智慧灯杆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
2018 年我国智慧灯杆建设规模达到 6500 根,2019 年建设规模达到 13000 根,全国智慧灯杆市场增速明显但整体规模较小,结合5G 建设多地逐步进入规模试点推广阶段,2020 年广州市发布《广州市智慧灯杆建设管理工作方案》,在 11 个区开展智慧灯杆示范试点推广项目,2020 年规划建设总量为 4238 根,覆盖道路 842 条,辐射面积 3242.89 平方公里。“智慧灯杆”企业约 400-500 家,真正有实际产品、能落地实施的智慧灯杆企业数量 40-50 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 2004 年至 2019 年,我国城市道路照明灯数量由 1053 万盏增加到 1 亿盏,路灯智能化比例仅 2%,OFweek 产业研究院预测 2021年全国智慧灯杆建设规模可达至 44460 根,市场前景广阔。
汉邦域名注册选择最佳的方式提升您的网络影响
中国智慧灯杆建设规模及企业数量情况
自主研发和跨界整合成为核心能力。智慧灯杆涉及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等众多功能模块,需要各领域的核心自主研发和跨界整合能力。一方面,智慧灯杆布局的企业数量众多,企业如果缺乏核心自主研发能力,在降低成本、技术创新等方面缺乏竞争力,行业生态竞合中逐步面临市场优胜劣汰。
另一方面,智慧灯杆搭载的功能设施众多,包括智慧照明、视频监控、环境监测、车流监测、移动通信基站、一键求助、公共充电桩、公共WLAN、公共广播、信息发布屏、智能网关等产品集成,智慧灯杆供应链企业抱团合作成为主流,例如照明厂商提供智能照明模块,安防企业提供视频监控模组,通信企业提供 5G 基站设备,互联网平台提供软件服务运营,要求领军企业具有核心软硬件研发和系统集成能力,包括灯杆外形和功能设计、产品组装、客户交付、安装测试、控制系统开发和运营维护等环节。
智慧照明龙头企业占领产业链先发优势。华体科技、上海三思、中智德等智慧照明龙头企业依托自身产业基础占领产业链先发优势,从 LED 路灯光源、LED 显示屏等硬件模块切入,延伸拓展智慧灯杆供应链产品体系,扩展到集灯杆硬件、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安装、运营维护,形成智慧灯杆“软件 硬件 运营”多管齐下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体系。
华体科技走在智慧灯杆布局全国前列,以灯杆、LED 路灯光源自主设计生产为基础,实施智慧路灯产品和运营服务双模式战略,拥有从产品研发设计到生产、安装、运营维护全产业链的一体化服务,并尝试在智慧城市的短板领域加强与互联网和通信企业合作,联合腾讯云计算中标成都市环城“智慧绿道”项目,加入华为 eLTE 生态圈,参与华为全球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合作,自主研发华体智慧城市软件平台 2.0 版、六合一环境监测模组、城市井盖监测系统等,由智慧照明领域成功切入智慧城市市场。
智慧灯杆生态联盟成为 跨界企业利器。腾讯、中国铁塔、华为等互联网和通信类龙头企业是产业链新进入者,凭借对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运营分析的深厚产业基础,将智慧灯杆纳入智慧城市版图。
中国铁塔作为通信杆塔建设运营的唯一持牌单位,正快速形成智慧灯杆产业生态圈的核心领导地位,铁塔公司牵头成立广东智慧杆产业联盟,联合 30 家建设运营、规划设计、智慧杆塔、综合通信技术、智慧照明、安防技术、应用平台等企事业单位,搭建多行业沟通平台和政企沟通桥梁。华为联合广州市牵头成立智慧灯杆联盟,组建华为 eLTE 生态联盟,纳入华体科技等照明领域战略合作企业。腾讯与中国铁塔、互联智慧签署“5G 智慧灯杆数字化”战略合作协议,提供从终端物联网身份准入、物联数据安全的全链路安全解决方案,腾讯擎天 5G 智慧灯杆已在成都开始试点部署。
智慧灯杆面临政策标准 、 统筹推广、 资金模式等系列挑战。智慧灯杆面临政策标准、统筹推广、资金模式等系列挑战,亟待构建政企高效合作互利机制。尽管国内多地启动“多杆合一”改造项目,但大多数城市应用并不广泛,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是大多数地方政策和行业标准缺失,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是建设运营模式有待明晰,“谁来主导、谁有需求、谁来出钱”问题亟需理顺;
三是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多个城市管理部门,实施部门和维护部门沟通协作效率低,协调难度大;
四是智慧灯杆系统如何与智慧城市管理系统融合、兼容,后期维护和收集数据效率低;
五是智慧灯杆社会效应与实际价值仍缺乏数据验证;
六是经费与预算有限,试点采用智慧灯杆成本昂贵,深圳市约 24 万个路灯杆进行“多杆合一”改造,初步测算费用将高达人民币 500 亿元左右。
智慧灯杆亟需政府统筹协调和组织引导。智能灯杆的用户需求包括市政、能源、交通、环保、公安、综治、气象等众多城市管理部门,政府作为智慧灯杆企业的下游用户和行业管理部门,一方面亟需政府指定统一协调和管理的责任部门,统筹汇总各部门的建设需求,实现集约建设和集中管理运维,制定简化审批、特许经营、用地用电优惠、建设补贴等相关产业支持政策,另一方面需要考虑成立统一的建设运营主体和开放产业联盟,形成城市级智能灯杆统一标准规范和可持续运营机制,引导各行业优势企业加强“一杆多用”智慧灯杆战略合作,打造政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智慧灯杆产业生态圈。
广东省明确提出不超过 2 家智慧杆塔运营主体,东莞、惠州等广东省智慧杆试点城市明确由铁塔公司牵头汇总需求,统筹规划建设智慧杆及配套资源和“一杆多用”改造,鼓励各行业优势企业加强与铁塔公司在“一杆多用”智慧杆方面的战略合作。
汉邦域名注册选择最佳的方式提升您的网络影响
智慧灯杆产业生态圈
十、细分领域之数据中心1、领域图谱
数据中心(IDC)是集中计算和存储数据的场所,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据中心作为各行各业的关键基础设施,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国数据中心产业总体起步较晚,2013年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产业规模高速增长,而 5G、物联网、人工智能、VR/AR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演进和线上流量的激增,也对数据中心提出更高的需求。
此外,数据中心迎来了政策大力扶持,继 3 月 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之后,4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中心产业链由上游基础设施、中游 IDC 专业服务及下游最终用户构成。上游基础设施主要是建设数据中心的硬件供应商,包括IT 设备(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光模块等)、电源设备(UPS、变压器等)、土地、制冷设备、发电设备和基础运营商提供的带宽服务等。
中游IDC专业服务包括数据中心服务和云服务,数据中心服务商主要为运营商数据中心和网络中立的第三方数据中心,提供 IDC集成和运营服务;云服务商主要为基础电信运营商和云计算厂商,运营商提供互联网带宽资源和机房资源,云计算厂商通过租用或自建(以租用为主)数据中心的方式来提供 IssS/SaaS 等云服务。
下游最终用户包括所有需要将内容存储/运行在 IDC 机房托管服务器的互联网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单位、政府机关、制造业、传统行业等,随着全球 5G 商业化进程加速,各行各业的流量增长势不可挡。
汉邦域名注册选择最佳的方式提升您的网络影响
城市信息模型产业图谱
2、领域态势分析
发达地区率先提 出建设数字孪生城市。雄安新区率先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 。2018 年《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
目前,新区正推进BIM 管理平台(一期)建设,这是一个具有国家自主产权的数字城市规建管智能审批平台,通过创新城市“规、建、管”的新型标准体系、政策体系和流程体系,探索以数字城市的预建、预判、预防来支撑现实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模式,打造展现多维城市空间的数字平台。
平台将建立不同阶段的城市空间信息模型和循环迭代规则,采取 GIS 和BIM 融合的数字技术记录新区成长的每一个瞬间,结合 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建成一个与实体城市完全镜像的虚拟世界。
全国各地抢抓先机 ,开展数字孪生城市规划和建设 。数字孪生城市为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让城市治理者看到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曙光,让城市居民憧憬随需而动、无处不在的智能化服务。贵阳提出从花果园超大型社区治理、数博大道等小型城市生态系统入手打造数字孪生城市。
南京江北新区着力推动城市发展向智能化高级形态迈进,提出力争到 2025 年率先建成“全国数字孪生第一城”。浙江省发布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制定“未来社区”九大场景,提出构建现实和数字孪生社区要求。舟山市、西咸新区、重庆市、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地纷纷采用数字孪生城市的建设理念和模式,先后制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和规划,以数字孪生城市为导向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城市信息模型平台需要构建三大能力。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源于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是时空大数据平台的演进和再发展。在数据集成范畴,模型平台集成了与城市经济社会运行的各类数据和物联网感知数据,不仅仅局限于城市静态数据呈现;在城市运行模拟上,模型平台运用模拟仿真、深度学习等技术,仿真推演城市发展态势;在实时数据呈现上,模型平台集成了智能终端运行数据,可视化展示城市运行状态,可动态预警城市问题;在支撑政府决策上,模型平台可快速模拟管理者决策效果,支撑城市管理者制定全局最优化决策方案。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核心功能构成主要由模型数据源采集、模型平台构建、数据呈现与模型渲染三大部分组成。
多源模型数据采集是模型平台构建的基础 。目前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地质、水体和地表高程属性数据和纹理数据的采集方法有传统三维建模软件、三维激光扫描、航空摄影测量、移动测绘系统等。数据类型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BIM/CAD建筑模型数据、城市街景数据、倾斜摄影数据、激光点云数据等多源异构的三维数据。
模型平台是数字孪生城市运行 “骨 架 ” ( 信息 载 体 ) 。主要是基于城市 GIS 地图,利用影像多视匹配技术、点云构 TIN 技术、纹理映射技术、三维模型存储优化技术等建模技术,按照地形层、道路层、建筑层、绿化层、水域层等顺序逐层从城市大数据平台加载数据组建而成,并对建筑物、桥梁、停车场、绿地等城市部件进行单体化处理。
在模型单体化的基础上,针对模型单体,利用语义化技术,可以形成个量化并可索引的城市单体信息模型(类似于传统的 BIM),同步可以接入人口、房屋、公司法人、安防设施、公安警务数据、住户水电燃气信息、交通信息、公共医疗等诸多城市公共系统的信息资源。
实时数据呈现与模型渲染是模型赋能业务应用的核心基础 。第一方面是物联网感知数据实时在模型平台上快速加载、融合和实时呈现,实现实时运行监测数据可视化,如实时视频图像、空气污染指数、交通流量、行人轨迹等;
第二方面是根据城市地理信息数据源、模型精度、业务场景需求,不同精度标准呈现现实场景,如城市管理应用场景可以按百米级或十米级呈现,交通、应急等特殊场景的模拟仿真和AI 训练可以按照米级或厘米级呈现;
第三方面是对数据模拟和真实场景效果渲染,比如通过图形学技术,对光源、聚光灯、天光等多种光源类型的实时模拟;根据天气动态数据如云层高度、风向、边缘噪波尺寸等,对阴、晴、雨、雪等多种真实天气的模拟;运用动态光追踪距离场阴影技术,实时计算阴影状态,最终模拟还原物理世界的运行情况。
城市信息模型带动数字孪生城市产业发展。数字孪生城市 正 在 激 活 庞 大的信息技术产业 链 。数字孪生城市自提出以来,吸引产业界广泛关注,成为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向。多地学术机构开展关于“数字孪生”的专题研讨,探索数字孪生技术对于城市治理、工业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和价值。
以 BIM、CIM、VR/AR、AI 等先进技术为主攻方向的科技公司发力“数字孪生”方案研发,并已应用到多个行业。数字孪生城市涉及技术门类较多,诸如新型测绘、地理信息、物联感知、三维建模、图像渲染、虚拟现实、仿真推演、深度学习、智能控制等,几乎涉及信息产业所有链条,无论是传统的智慧城市龙头企业,还是新入局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对数字孪生城市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各类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加紧布局,抢占市场先机,同时推动技术方案不断完善。
空间信息产业纷纷入 局 ,成为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中坚力量 。数字孪生和空间信息产业密切相关,需要空间信息采集、建模、开发、服务、应用全产业链的深度参与,同时空间信息产业通过数字孪生在智慧城市中找到了新的支点,多年的技术积累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得以释放活力,并造就独特的竞争优势。
国内 GIS 领头企业超图公司在新推出的新一代三维 GIS 技术体系中,全方位支持倾斜摄影建模、激光点云、BIM 等多源异构的三维模型数据,并推出国内首个三维空间数据规范标准 Spatial 3D Model(S3M),该标准融合了倾斜摄影模型、BIM、精模、激光点云、矢量、地下管线、地形、动态水面、三维栅格等多源数据,突破了大规模三维数据传输和解析的技术瓶颈,进一步促进了数字孪生的广泛应用。
传统智慧城市厂商 顺 势而为推出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的数字孪生城市为推出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的数字孪生城市解决方案 。科大讯飞打造数字孪生城市的“城市超脑”,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设施,汇聚城市时间与空间数据,运用人工智能算法,挖掘城市发展与运行轨迹,进行即时分析和仿真建模,促进物理城市公共资源最优化。
软通动力与华为合作,发布支持数字孪生城市的 aPaaS 平台,为多个场景提供 API 服务,涵盖交通、环保、安全等各种领域。阿里巴巴联合千方科技、银江股份、浙大中控、数源科技、海康威视等众企业,基于阿里云平台,共同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大脑,提升杭州市交通系统和城管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紫光云集成数字孪生底座,推出“1 4 N”智慧城市应用体系,重点打造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预测能力和“物联网”动态感知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城市信息模型有望重塑城市治理模式。技术架 构 改 变 治理 模 式 。由模型叠加数据、软件以及外围泛智能化设施构建的数字孪生城市,完全突破了智慧城市以往 IT 组件物理堆砌的架构方式,这种融合一体、化整为零的技术架构,在支撑城市治理方面有几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提供全景视角,城市多维度观测和全量数据分析,可全景深度透视抓取城市体征,洞察城市运行规律,从而实现精准施策;
二是增进精细管理,360 度无死角监测监控,陆海空天全域立体感知,城市脉搏和呼吸尽在掌握,前后端扁平化洞穿,城市治理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三是提供协同手段,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全域协调联动,就近调度资源;四是促进科学决策,对城市发展态势提前推演预判,以数据驱动决策,以仿真验证决策,线上线下虚实迭代,促使资源和能力最优配置,城市最优化运行。
技术变革倒逼管理变革 。数字孪生城市这种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高效协同全景式的城市管理模式,与当前城市治理多头并举、条块分割、效率低下的管理方式具有天壤之别。从智慧城市到数字孪生城市,是一场深层次的技术革命,并将由技术革命倒逼管理革命,引发城市治理结构和治理规则的深层次变革。可以预见的是,为适应数字孪生城市的一盘棋管理模式,未来政府部门职能将做进一步调整,城市治理规则将做重大改变。
一方面,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可能合并实行大部制,以城市大脑为核心开展城市治理。另一方面,政府部门的人员也将进一步分化为虚实两大类职能,即一部分人在数字城市虚拟空间围绕数据行使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另一部分则聚焦现实城市物理空间,在现场从事执法、调研、巡视等相关工作。
十二、细分领域之智慧政务1、领域图谱
“互联网 政务服务”成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全国各地推行“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跨省通办”等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信息数据共享,简化政府服务、行政审批、执法监管流程,形成以信息技术创新推动流程创新,进而推动组织创新的倒逼机制,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政务服务市场不断深化发展,其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18 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超 3000 亿,2019 年超过 3300 亿,年均增速达 10%左右。
汉邦域名注册选择最佳的方式提升您的网络影响
智慧政务产业图谱
2、领域态势分析
“ 大平台 、小前端、富生态 ” 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互联网巨头依托平台和入口优势,打造“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态”的政务服务发展新模式。
一是打造政务服务 “ 大平台 ” 。 互联网巨头依托底层的政务云、大数据和公共支撑平台优势,打造政务服务大中台。腾讯构建政务云、wecity 城市大脑中台,实现政务业务集约化和标准化建设,通过技术中台实现对政务大数据的智能分析、预警和可视化。同样,阿里打造了阿里政务云、城市大脑和大数据技术平台,以支撑政务服务应用。
二是构建政务服务 “ 小前端 ” 。 互联网巨头依托流量入口优势,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国已经有 360 多个地级市上线微信“城市服务”,累计服务用户数超过 5.7 亿。同时,已有超过 3 万个微信政务小程序,累计为 9 亿多人次提供服务。阿里推出的“浙里办”整合了浙江 81 个部门政务服务 APP,汇聚了 325 个高频应用事项,打造了“掌上办事之城”。
三是营造政务服务 “ 富生态 ” 。政务服务涉及面广,涉及流程复杂,互联网巨头构建了丰富的专业领域生态,共同打造智慧政务。截止到 2019 年 6 月,建设广东“数字政府”的生态企业数量,已经超过 1100 家,在全国范围内集聚了应用开发、大数据、系统集成、咨询规划等领域的众多优秀企业。仅“粤省事”小程序,就有超过 100 家合作伙伴参与了前端及后端的开发。
传统综合型龙头企业优势依然明显。传统政务服务龙头企业依托电子政务领域长期深度耕耘,建立了不同层次和应用领域的核心优势。目前,在政务服务领域的传统龙头企业主要包括太极、浪潮、东软等企业,构建了数据共享交换、审批、监管等综合优势。
一是起步于国家 “ 金 ” 字工程, 参 与国家电子政务政策制定,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和政策优势 。如太极是国家电子政务政策制定和重大工程建设的主要承担企业,是国家“金宏”“金审”“金关”“金农”“金盾”等重大信息化工程的重要承建企业。目前太极在政务服务领域,完成政务云、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等多环节布局,参与国家电子政务(一期)工程的总集成商。
二是长期深根于电子政务领域 , 积累了政务服务多领域的综合优势 。如浪潮集团自 2002 年开始参与全国各地政府行政审批信息化建设,围绕政务服务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形成了政务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业务范围已覆盖全国 28个省、113 个地市,近 800 个区县。目前,浪潮集团还参与了国家电子政务(一期)工程的公共支撑平台建设。
三是依托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与审批等核心优势,逐步拓展政务服务全领域 。东软在大数据技术分析等方面优势明显,承建了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和国家法人基础信息库,参与了国家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另外,还有科大讯飞、南威、新点等企业也都在政务服务的数据共享、受理与审批等环节长期深耕,优势显现。
智慧政务关键细分产业仍由头部企业主导。智慧政务起步于 1993 年国家电子政务“三金工程”,建设起步较早,产业环节较长,部分关键细分产业环节形成头部企业主导格局。
一是统一身份认证 环节产业主要由早期数字认证中心和系统安全类企业主导 , 如北京数字认证中心、上海数字认证中心、吉大正元等起步于 2000 年左右的企业,是首批获得国家电子认证服务资质的企业代表,亚信安全、绿盟科技、卫士通等为国家早期重点发展的信息安全企业,在安全和密码等核心技术领域持续领跑。
二是电子印章和电子和电子证照产业相对集中度较高, 南威软件、浪潮软件、广州中智等头部企业联合编制发布了电子证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金格科技、北京科富兴等参与起草公安部电子签章标准。
三是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仍由传统系统集成商和数据库研发机构主导建设, 传统系统集成商太极股份通过收购人大金仓,掌握了数据库从底层到应用层的核心技术,北京因特睿依托北京大学数据库研发团队自主研发的燕云 DaaS 平台,快速实时地挖掘出系统数据,形成多源数据共享池。
智慧政务产业呈现明显的 “ 属 地化服务 ” 现象。智慧政务产业发展较为充分,相关企业较多,其技术成熟度较高、企业进入技术门槛较低,初步形成典型的“属地化”建设现象。 一是各地政府充分考虑本地信息产业扶持需求, 如山东浪潮软件、安徽科大讯飞等当地重要信息产业主导者、地方纳税大户和产业赋能平台,得到政府重点青睐;江西思创数码、福建榕基软件等成为当地重点扶持的产业对象,以项目建设来培育壮大企业规模,从而带动本地信息产业。
二是各地政府为了项目建设运营便利 ,智慧政务相关项目多数由本地化企业承 接, 如深圳广通公司为深圳市重点扶持的信息产业企业,于 2009 年承建深圳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后续多年持续运营和升级改造该平台,2013 年深圳被确定为全国首个“政务信息共享示范市”,2016 年又被确定成为首批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
持续深化应用创新进一步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一是在人工智能、 区块链等新技术驱动下 , 自助办理智能终端加速普及推广,电子证照可以安全可信认证 , 如科大讯飞依靠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优势,不断更新迭代开发政务服务机器人、智能走访等自助终端;北京市开发基于区块链的电子证照共享平台,有效破解敏感数据难共享、数据隐私易泄露等问题。
二是随着国家大力推进 “ 互联网互 政务服务 ” ,各 地 在 “ 最多跑一次 ”“ 一网通办 ”“ 只 进一扇 门 ” 等创新应用的基础上,智慧政务有 望 实现 更 大程 度更多 办 理 事 项的 “ 一 次不用跑 ” , 如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等发达省市已逐步深化电子证照应用,推动政务办事事项从“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转变,并制定目标指标考核要求。
十三、细分领域之智慧安防1、领域图谱
截止 2019 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 44.38% 22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镇人口密度持续增大,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提升,亟需加快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方式转变,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智慧安防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平安城市”“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为机遇,基于技术创新融合、数据资源共享、应用资源云化和协同业务整合,持续向一体化、协同化、智能化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完善,行业内企业间发展边界逐渐模糊,产业生态走向多元化和开放化。
根据智慧安防产业链中技术、产品及服务的发展定位及方向,将产业链中企业分为技术服务商、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系统集成商三大类:
一是技术服务商, 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服务商为主,凭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专注从感知到应用的全链条技术能力输出,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优化产品及解决方案,通过集成商、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实现向客户的最终价值输出。根据行业内关键技术应用情况,分为 AI 服务、大数据服务和云服务。
二是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以安防领域传统企业为主,凭借安防产业链中的生态位优势,结合项目中客户需求,通过自研或与技术服务公司合作等方式,开发底层服务平台,逐步从单一产品向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成为横向、纵向均有延展实力的龙头企业。
三 是系统集成商, 以 ICT 龙头企业为主,凭借用户、技术、资金、供应链、影响力等方面综合实力,联合上下游企业构建产业生态圈,将单一功能的技术平台向多应用聚合的底层基础平台转变,将自身打造成为产业生态中心,协同为客户提供整包服务。‘
汉邦域名注册选择最佳的方式提升您的网络影响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