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少纳言简介:简介清少纳言,历史上著名

南充市涪江路小学 凡文娟
展现四季之美,除了画笔,还有文字。用画笔勾勒,往往突出的是四季的色彩与姿态;用文字描绘,表现的就不仅是四季的色彩与姿态,更有写下文字的人对四季之美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四季之美》文本解读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篇课文《四季之美》就是这样一篇文章,初读《四季之美》,我读到了它的短小精致,读到它的意象叠生,仅用三百余字,便生动地描绘出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变化,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细细读来,我被其纤细干净的笔调、精致细腻的韵味、清淡闲逸的心理深深折服。
《四季之美》是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所写,清少纳言(约966~约1025),清是姓,少纳言是她在宫中的官职。日本平安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平安时期的三大才女,曾任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的女官。《四季之美》选自于她在宫中供职时所写的随笔作品《枕草子》,这个作品记叙了她在宫廷里的所见所闻所感,共300篇,有用列举的方式描写事物的篇章,有女人独居的随笔,也有回忆。她说:“这本随笔本来只是在家闲居无聊的时候,把自己眼里看到、心里想到的事情记录下来的,并没有打算给什么人去看……”然而,清少纳言凭着自己敏锐而纤细的感觉、审美的眼光,把尘世里美好可爱的事物展示了出来,不染纤尘,清新而清丽,营造了一个清纯诗意的世界,丝丝缕缕,星星点点,轻如涟漪,淡如微云,大自然那清淡的景象,被淡淡的几笔描写得如此优雅。《四季之美》就是这样一篇极美的写景散文。
《四季之美》
美在意象意境
《四季之美》文本解读
清少纳言有着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形象,并将这些形象按照审美诗性的要求巧妙娴熟地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技巧。在这篇文章中,她以时间为顺序,依次描述了春夏秋冬的美丽景色,在清少纳言的眼里,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是最美的时刻。
春季的黎明,作者建构了朝霞之美,鱼肚色的天空与红紫云彩交融,“鱼肚色”“红晕”“红紫”,这些暖色调的色彩让人不禁想起“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轻快明丽,给人光明美好之感。夏天的夜晚,“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那飞舞着的萤火虫着实迷人;秋天的黄昏,夕阳斜照西山,归鸦点点,夕阳西沉,风声虫鸣。冬天的早晨,飘落的雪花、遍地的白霜与“熊熊的炭火”“暖和的火盆”,颜色反差,相映成趣,更给人一种闲逸之感。
这四个季节各美其美,但这些简单的意象组合,描绘出绝美的场景,营造出独特的韵味,如一幅隽永的画,似一首灵动的诗,使人产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四季之美》
美在结构语言
《四季之美》文本解读
“有一个人,便有一种散文。”清少纳言笔调纤细干净,简练而不失细腻,《四季之美》整篇文章清新雅致,用清丽的语言营造了四季优美的意境,作者不刻意雕饰可却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四季之美》这篇文章还运用了许多叠词,如“微微”“翩翩”“蒙蒙”“点点”“熊熊”“急急匆匆”“红紫红紫”“漆黑漆黑”等,这些叠词既使得景物的描写更为细致形象,又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声声悦耳、朗朗上口,给文章的语言增加了音乐美。
自然段“……最美是……”的句式开头,规整一致,文后描写多用关联词,进行承接,章法布局之妙,具有建筑美。
在结构上,这篇散文采用了排比构章——四个季节几乎是平均用力,并无开篇的铺垫和结尾的总结。每段首句都是哪个季节最美是什么时候,“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将我们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某一季节的某个时间,接下来就是对这个季节这个时间段的景物的描写,这部分的描写则或长或短,错落有致。这使得整篇文章规整有致,颇具建筑美。
《四季之美》
美在动态描写
《四季之美》文本解读
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四季之美》这一课着重凸显了景物的动态美。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黎明时天空颜色的变化,“泛”“染”“飘”等动词和“一点儿一点儿”“微微”等叠词写出了天空颜色变化的过程;“鱼肚色天空”“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等表示颜色的词则让我们仿佛能够看到大自然这个魔法师,先给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再给天空披上红紫红紫的彩云。
第二自然段着重描写了漆黑漆黑的夜和蒙蒙雨夜。漆黑暗夜中无数的萤火虫轻盈地飞舞着,像打着灯笼的小天使,让人仿佛看到,它们飞过草丛,飞过花园,帮助迷失方向的小蚂蚁找到回家的路……雨夜中的萤火虫,虽然只有一只两只,但是它们像勇敢的小精灵,带着朦胧的微光,依然不停地飞啊,飞啊,闪啊,闪啊……动感十足,让人非常着迷。
秋天的黄昏,作者仰望天空,看到了夕阳斜照,无数的小乌鸦急急忙忙朝自己的鸟窝飞去,还有成群结队的大雁,排着人字形的队伍那样团结友好;等到夕阳已经落山,夜晚来临了,草丛里有小虫子在唱歌,和着沙沙响的风声,真是令人饶有兴趣。
第四自然段写了作者在冬天的早晨,手捧火盆穿过长廊的情景。冬天的早晨,有落雪,有白霜,画面是静止的,当生起熊熊炭火,画面就变得温暖而具有动感了。
这些动态描写赋予作者笔下的景物以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更好地表现了四季之美,更强烈地感染了读者,使读者能在阅读中能联想到更加具体生动的画面。
《四季之美》
美在沉寂安宁
《四季之美》文本解读
在课后,编者设计了“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的练习,这自然是为了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无可厚非。但细细读来,却能够读出诗人写《四季之美》时那颗沉寂安宁的心。
就如第一自然段,作者没有直接写“东方泛着鱼肚色的天空”,而用了一个表示时间逐步流动的短语“一点儿一点儿”。这说明春天的黎明,东方的天空不是一开始就呈现鱼肚色的,而是“一点儿一点儿”泛出来的。接下来,天空渐渐地“染上微微的红晕”。“染”的意思是一点儿一点儿地渗开,如墨在水,轻柔舒缓。短短一句话,却写出春天黎明天空如此细微的变化。这儿这种细微变化,若是心有杂念,绝不可能观察得到,这种变化,唯有一颗安宁清静的心才能感受到。
再如第二自然段,将“漆黑漆黑的暗夜”里有翩翩起舞的无数的萤火虫,与“蒙蒙细雨的夜晚”“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相对比,我们也不禁感慨,无论哪种夜晚,这种透明的美,寂静的美,唯有同样透明、同样寂静的心才能看到。
在前三段只描写了各个季节的景色,没有任何议论与抒情。而在第四自然段,作者在写景之后加入了直接抒情的句子:“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而所有这些无不体现着作者那份闲逸安宁。

《四季之美》文本解读
在散文的世界里沉潜,心会变得细腻柔软,目光会变得明亮灵敏,会善于发现生活中细小的感动,善于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瞬间,善于获得真切的感悟,并产生述诸于文字的愿望。课堂上,创设情境,读写迁移,学习文本表达的形式,体现散文教学的价值所在。文化的本质,本就旨在于传承!
END
文稿:凡文娟
编辑:李秀梅
审核:郭林芳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