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事件:了解212事件:中国在2019年2月11日发生的一次大规
(报告出品方/作者:湘财证券,轩鹏程)
1、全球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1.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渗透率快速提升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与渗透率持续提升。虽然受到疫情和芯片等原材料 短缺的影响,去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整体有所承压。但是,由于各大车企不 断推出主力新能源车型,叠加新能源汽车接受程度的快速提高,我国新能源 汽车已逐渐从政策补贴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产销量和渗透率保持快速提升 趋势。202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352.1 万辆,同比增长 157.5%,相 比 2015 年 33.1 万辆,年均复合增速高达 48.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从 2015 年的仅 1.3%提升至 2021 年的的 13.4%。而今年 1-7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 计销量达 319.4 万辆,同比增长 116.1%,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已提升至 22.1%。
新能源汽车百花齐放,长尾效应明显。从供给端看,随着新能源汽车快 速发展趋势的确立,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纷纷开启电动化转型,陆续推出 各级别和价位的新能源车型,形成新能源汽车各价格带百花齐放的局面。2021 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零售销量达 298.9 万辆,同比增长 168.9%。其中, 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分列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三名。而排名前十 的车企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合计为 208.5 万辆,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的比例 为 69.7%,相比 2020 年下降了 2.5 个百分点。显示出哪吒、吉利、威马等其 他车企亦在持续发力新能源汽车领域。
1.2、欧美等汽车主要消费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亦在不断提升
欧美等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亦在持续增长。欧洲方面,受碳排放 政策逐渐趋严以及补贴政策持续等因素驱动,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 维持提升趋势。2021 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近 226.3 万辆,同比增长约 65.7%,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 19.2%。预计 2022 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将 增长 23.7%至 280.0 万辆。而美国方面,受益于拜登政府上台后出台的如“清 洁能源提案”等一系列鼓励政策,美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和渗透率开始加 速提升。2021 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67.0 万辆,同比增长 101.3%,渗 透率提升至 4.3%。预计 2022 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 120.0 万辆,同 比增长 79.1%,渗透率提升至 8.0%以上。
国内头部锂电设备公司盈利能力强于日韩头部锂电设备企业。而从盈利 能力上看,由于日韩等国外锂电设备厂商客户相对单一,议价能力较弱,近 五年销售毛利率基本都在 30%以下。而我国锂电设备企业客户更加多样,且 发展速度更快,因此,如先导智能、利元亨和杭可科技等国内锂电设备公司 的毛利率基本都在 30%以上。与此同时,日韩锂电设备厂商对于产能扩张也 更加谨慎,叠加其盈利能力弱于我国锂电设备企业,因此未来其产能扩张的 速度也大概率弱于我国锂电设备公司。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我国锂电设备企业核心技术指标逐渐赶超国外企业。 此外,随着锂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锂电设备企业的收入规模也快速增 长,从而持续增加对锂电设备技术的研发投入。我们统计了先导智能、利元 亨、杭可科技等八家锂电设备企业近年来的研发投入。2021 年,八家公司的 研发支出合计为 25.1 亿元,同比增长 63.2%。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我国锂电设备企业核心技术指标逐渐赶超国外企业。 因此,在大力增加研发的推动下,我国锂电设备企业逐渐在各项核心技术上 实现突破和领先。比如,利元亨在一体化控制技术、力位及性能检测技术上 领先国内外行业平均水平。而杭可科技也在高精度线性充放电技术、全自动 校准技术以及高频、SPWM/SVPWM 变流技术等实现国内外领先。
我国锂电设备国产化率持续提高,多数设备已达 90%以上。在技术逐渐 实现赶超的背景下,叠加下游电池厂商为保障供应链,我国锂电设备国产化 程度持续提高。2021 年,我国锂电设备中,除叠片设备国产化率在 88%-92% 之间外,涂布设备、卷绕设备、检测设备等其他锂电设备的国产化率已经达 到 90%以上,涂布设备和卷绕设备的国产化率更是在 98%以上。
2.3、切入海外龙头供应链,国内厂商有望获新增长点
我国锂电设备厂商竞争力持续提升,逐渐切入海外电池厂商供应链。随 着产品性能的持续增强,国内锂电设备企业也已逐渐进入海外主流动力电池 供应链中。我们以 2021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名的电池厂商为例,目前 先导智能已经实现国内外头部电池厂商的全覆盖,杭可科技海外客户包括 LG 化学、SK On 和 SDI 三家头部电池厂商,利元亨则与松下有业务合作。此外, 赢合科技、星云股份以及正业科技等也已与海外龙头电池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我国动力电池企业陆续开启海外布局,锂电设备厂商有望跟随。另一方 面,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也已经陆续开启海外建厂的步伐。其中,宁德时代在 德国图林根州建设首座海外电池工厂,该项目计划总投资 18 亿欧元,规划总 产能达 14GWh,预计将于 2022 年底逐渐投产。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 科、远景动力等国内头部电池厂商也已经规划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地建设 动力电池工厂。截至 2022 年 8 月,上述企业在海外规划产能已超过 300GWh。 随着国内电池厂商的海外建厂,国内锂电设备企业也有望跟随出海。
3、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高景气,产业链投资拉动机器人需求
3.1、汽车电动化引领增长,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销两旺
2021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销两旺,未来出货量有望持续增长。2021 年,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 36.6 万台,同比增长 54.4%。自 2016 年国家统计局 开始统计工业机器人产量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一直呈现正增长趋势。 2021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 25.6 万台,同比增长 48.8%,连续 8 年成 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MIR 预计,2025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 有望达 45.7 万台,相比 2021 年复合增速为 15.7%。
锂电池行业工业机器人出货量高速增长。而从下游的细分领域上看,以 锂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各环节的扩产使得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 快速增长。睿工业数据显示,2021 年,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的带动 下,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链投资也快速增长。从工业机器人对下游各 行业的出货量来看,锂电池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相比 2020 年增长了 131%,远超其他细分领域。
2022 年锂电池、汽车电子等行业工业机器人出货量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而 2022 年,MIR 预计,随着新能源汽车维持高速增长,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 锂电池、汽车电子、汽车整车以及半导体等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出货量仍将维 持较高增速,分别为 48.0%、47.9%、34.8%、34.7%,均高于 2022 年工业 机器人整体出货量约 20.5%的增速。显示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对我国工业 机器人出货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2、电动车渗透率快速提升,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持续增加
汽车制造、电子电气制造业是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从下游分布上 看,汽车和电子电气行业是工业机器人需求最大的两个行业。2020 年,我国 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为 16.84 万台,其中,电气/电子产品业安装量最高,为 6.3 万台,占比 38%。汽车业安装量排名第二,约 2.7 万台,占比超过 16%。而 如果对各行业工业机器人需求进行进一步拆分,可以看出,2020 年,汽车电 子、汽车整车以及汽车零部件(非电子产品)的需求占比合计达 27.9%,超 过 3C 电子的 27.6%,为我国工业机器人最大的需求领域。
工业机器人产量、制造业利润、汽车制造业利润变化高度一致。从月度 数据上亦可看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与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制造业利润 总额的变化趋势保持高度一致。2020 年 2 月,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制 造业、汽车制造业利润分别累计下滑 42.7%、79.6%,当月工业机器人产量 增速也下降至-19.4%的阶段低点。而从 3 月开始,随着汽车业和整体制造业 利润的逐渐修复,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也开始逐渐回升。
乘汽车电动化之风,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与传统燃油汽 车上的不同,国内外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布局差距并不大,甚至国内自主 品牌更为领先。因此,随着我国汽车电动化率的快速提升,以比亚迪、蔚来、 理想等为代表的自主汽车品牌产品竞争力也得以凸显,带动国内乘用车市场 自主品牌份额的进一步提高。2022 年 1-7 月,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累计销 量达 596.4 万辆,同比增长 21.3%,市场份额也提升至 47.6%。
产销两旺推动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车企快速扩产。随着国内新能源汽 车产销量和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比亚迪、蔚来、小鹏以及理想等国内新能源 车企基本都面临产品供不应求、产能不足的局面。因此,比亚迪、蔚来、理 想等新能源车企均在大幅增加其汽车的生产能力。此外,如特斯拉、上汽大 众等国外品牌也在继续扩大其在我国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能,以适应国内新 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局面。
出货量持续增长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容。受益于出货量 的大幅增长,2021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预计将达到 445.7 亿元,同比 增长 5.5%。而未来两年,预计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仍有望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 589 亿元。从全球范围看,在经历了 2019 年的大幅下滑后,近两年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也在持续复苏。2021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为 144.9 亿美元,同比增长 6.5%。
3.3、发力高增长领域,我国工业机器人内资份额持续提升
差异化竞争叠加率先布局高增长领域,内资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持 续提升。与此同时,从竞争格局上看,2021 年,由于疫情导致外资机器人企 业供应链受创、内资通过提供行业专机等差异化产品和整套解决方案,以及 下游客户降本诉求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内资工业机器人品牌的市场份额再 次突破 30%,至 32.8%。而随着内资工业机器人产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以 及对锂电池、光伏等高增长领域的重点发力,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率未来仍 将持续提升。
埃斯顿、汇川机器人出货量超 1 万台,新时达进入出货量前十强。从企 业情况看,2021 年,在内资份额大幅提升的背景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 前十名中的内资品牌由 2020 年的只有埃斯顿 1 家增加至埃斯顿、汇川技术和 新时达 3 家,并且埃斯顿和汇川技术的出货量均超过 1 万台。
4、工程机械:未来有望复刻汽车电动化之路,更新空间巨大
4.1、我国工程机械存量超八百万台,整体电动化率较低
我国工程机械保有量超过八百万台,总体电动化率较低。根据中国工程 机械工业协会的统计,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的保有量约 830~899 万台,同比增长 3.44%。其中,液压挖掘机保有量约 195.7~212 万 台,装载机约 103.6~112.3 万台,轮式起重机约 28.3~30.6 万台,塔式起重 机约 39.6~42.9 万台,叉车约 360.2~390.2 万台,混凝土搅拌车约 62.5~ 67.8 万台,推土机、平地机、混凝土泵车、搅拌站等其他工程机械保有量合 计约 40.1~43.2 万台。而目前,除叉车和高空作业平台的电动化率较高以外, 其他工程机械的电动化比例仍较低。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自 2015 年以 来,在房地产行业回暖、基建投资保持稳定、更新和人工替代需求增加以及 出口快速增长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营业收入实现连续六年增 长。至 2021 年,我国工程机械全行业营业总收入已经达到 9065 亿元,同比 增长 17%。而相比于传统工程机械,电动产品由于使用经济性更高而价格也 较高。因此,可以预见,未来电动工程机械将是上万亿市场规模的大行业。
目前除叉车和高空作业平台外,我国其他工程机械电动化率均较低。而 从目前各工程机械的电动化率来看,只有高空作业平台和叉车的电动化率较 高,其他主流工程机械电动化率均很低。2022 年 1-6 月,电动装载机累计销 量仅为 466 台,占装载机总销量的比重仅为 0.76%。而 1-6 月,电动叉车和 电动高空作业平台的销量则分别为 34.5 万台、91,493 台,占叉车和高空作业 平台总销量的比重分别为 62.4%和 92.0%。
4.2、支持政策陆续出台,电动工程机械使用成本优势明显
相比传统燃油工程机械,当前的电动产品具有初始成本较高,但后续使 用成本低的特点。目前,由于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电力驱动系统仍比以发动 机为核心的燃油系统成本更高,导致电动工程机械普遍比同级别的传统工程 机械价格更贵。不过,从全生命周期来看,目前的电动工程机械平均使用成 本已基本都低于传统工程机械。
原因在于: 第一,电动化产品的充电成本远低于传统产品的燃油成本。相比于传统 工程机械,电动工程机械的一大特点就是充电的使用成本比燃油的成本更低。 在当前的价格下,电动产品节省的使用成本一般只需两到三年即可弥补在售 价上的差距。而传统工程机械和电动产品的使用年限基本都在八年以上,因 此,随着使用时间的拉长,电动化产品相比燃油设备的优势会更加显著。与 此同时,随着电池行业的发展,动力电池的成本近年来也在迅速下降,且未 来仍有很大下降空间。 第二,与新能源汽车类似,电动化工程机械的智能化水平更高。工程机 械厂商不仅仅是向客户销售设备,还包括智能化的管理平台。因此,客户可 通过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比传统工程机械更大范围、更多数量的设备管理, 从而降低客户的设备管理和运营成本。
三一新一代电动工程车发布,“多、省、好、轻”四大优势显著。2022 年 6 月,三一重工在邵阳经开区举行电动工程车新品上市发布会。此次发布 的新一代电动工程车进行全新升级,具有“多、省、好、轻”优势。同车型 同工况下多装 1 个立方米,续航提升 10%以上。同时,电耗降低 10%以上, 能量回收率可达 21.72%,每 1 万公里,较上一代车型节省费用 3200 元,相 比油车节省费用 2.6 万元,实现 40 分钟超级快充、1.9 分钟快速换电。具有 “好驾控、好空间、好安全、好高效、好智能、好管理”特点,采用环抱式 智能座舱,空间提升 50%、更舒适更便捷,搭载 12.3 寸液晶仪表、三一自研 7 合 1 高压控制器、直驱电机、C 端管理平台,实现整车 OTA 升级。较上一代车型,整车减重 1000 公斤以上。发布会现场即签约销售 1400 台电动工程 车,价值超过 10 亿元。
工程机械电动化有望逐渐从混凝土泵车、自卸车等工程车辆向装载机、 挖掘机等土方机械扩散。我们认为,未来工程机械电动化将率先从混凝土泵 车、自卸车、汽车起重机等与传统汽车底盘结构类似的工程机械品类开始, 原因在于这些工程机械对动力系统输出功率的要求相对较低,更容易更换为 电力驱动。并且,这些工程机械产品一般单位价值量不高,电动化产品的溢 价相对较小。而未来,随着电池能量密度、输出功率的提高,以及成本的持 续下降,汽车起重机、装载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电动化率也将逐渐提升。
4.3、抢占未来,国内外工程机械龙头纷纷发力电动化
国内方面,三一、徐工和中联重科近年陆续发布多款电动化产品。三一 集团在 2021 年年度报告中首次将电动化作为发展战略之一,并在当年成立新 能源技术委员会,全面推进工程车辆、挖掘机械、装载机械、起重机械等产 品的电动化。2021 年,三一集团共完成开发 34 款电动产品,上市纯电动搅 拌车、纯电动自卸车、电动挖掘机等 20 款电动产品,涵盖纯电、换电、氢燃 料 3 大技术路线。徐工集团早在 2020 年 6 月就一次性推出超过 20 款新能源 重卡及工程机械设备。
截至 2021 年底,徐工集团已经累计发布 108 款电动 产品,涵盖汽车起重机、装载机、高空作业平台、环卫车辆、压路机及仓储 机等多个领域,技术路线同样涵盖纯电、氢燃料电池等三种主要技术路线。 中联重科则在 2021 年 11 月举办了以“绿色智造 引领双碳新未来”为主题的 “新能源产品及碳纤维复合材料新技术”发布会,面向全球集中发布了全球 首款纯电动混凝土泵车、全球首款 60 米级别混合动力泵车、全球首款 40m 级电动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国内最大吨位纯电动宽体自卸车、7.5 吨纯电动 挖掘机、氢燃料电池底盘等 8 大系列 16 款新能源产品,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全 球首创、行业第一。
国外方面,卡特彼勒、小松、沃尔沃等国际工程机械巨头近年来也在加 快电动化产品的研发进度。卡特彼勒在 2019 年推出 300.9D、302.7D 及 323F 三款纯电动挖掘机和 Cat 906M 电动装载机。2021 年四季度,提供 100%使 用氢气作为燃料的燃气发电机组,燃料包括可完全再生的绿氢。同年末开始 分阶段推出具有快速响应功能的商用燃气发电机组,可以使用最高混合 25% 氢气的天然气作为燃料。小松则是在 2021 年与重型电动运输领域领先创新者 Proterra 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接受 Proterra 公司电池系统的供应,以使小松 中小型液压挖掘机实现电动化,预计 2023 年可以实现量产。沃尔沃则在 2019 年陆续推出 EC55 Electric 、EC230 Electric 和 ECR25 三款电动挖掘机,并 在 2022 年凭借 ECR25 产品成功打入韩国市场。沃尔沃还计划在中国、日本 和新加坡等国陆续推出其电动挖掘机产品。
产品方面,目前三一、徐工等国内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已陆续发布多款新 能源工程机械产品。从企业方面,以三一、徐工和中联重科为代表的国内工 程机械企业也已经发布多款新能源工程机械产品。而从这些发布的产品来看, 也是多以混凝土泵车、混凝土搅拌站、自卸车、重卡等采用汽车底盘的工程 机械产品。而电动挖掘机和电动装载机则基本都以小吨位为主。
中国拥有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体系,工程机械电动化趋势将进一步增 强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的竞争优势。卡特彼勒、小松、沃尔沃等国际工程机械 巨头均拥有自己的动力部门或本国的动力企业。目前,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 动力系统是电动工程机械主要的生产成本构成之一。而相比欧美日韩等国家,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因此,随着工程机械电动化的 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工程机械主机厂商有望凭借在产业链上的供应链 优势和成本优势,进一步增强相比于国外工程机械巨头的竞争优势。
5、投资分析
2015 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2021 年我国和全球新能 源汽车销量分别达 353、675 万辆,同比增长 157.5%、107.9%,渗透率提 升至 13.4%、8.3%。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汽车整 车、动力电池、汽车电子等产业链各环节投资将维持高景气,拉动锂电设备、 工业机器人等机械设备需求快速增长。因此,我们建议关注:一、锂电设备。 新能源汽车大幅提升动力电池需求,叠加储能锂电池高速增长,锂电池生产 设备的需求有望快速增加。二、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将拉动 锂电池、汽车整车、汽车电子等行业工业机器人出货量高速增长。三、工程 机械。我国工程机械整体电动化率较低,未来替代空间巨大。而动力电池技 术进步不仅将推动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亦将带动我国电动工程机械行业的 快速发展。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