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纯策略纳什均衡解决复杂问题

抄书第20天#“纳什均衡”的概念来自纳什的两篇论文《多人博弈中的均衡点》和《非合作博弈》,纳什在论文中介绍了合作性博弈和非合作性博弈的区别,并提出了“纳什均衡”的定义。

“纳什均衡”就是多人参加的博弈中,每个人根据他人的策略制定自己的最优策略。所有人的这些策略组成一个策略组合,在这个策略组合中,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那样会降低他的收益。这个时候,所有参与者的策略便达成了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便是“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主要用来研究非合作博弈中的均衡,因此也被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把“纳什均衡”比喻成锅里的乒乓球。如果我们把几个乒乓球放在锅里,它们便会滚向锅里,并在锅底互相碰撞,最后停住不动便达成了一种平衡。如果这时候动了其中的一个,其它乒乓球便会受影响,想要保持住这种平衡就不能动其中任何一个乒乓球,一直保持下去。这个比喻中,乒乓球代表各参与者的策略,乒乓球最后停留在锅底形成的平衡便是“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中各方策略的制定都是对对方策略的最佳反应,以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为目的。

假设我们将均衡分为好均衡和坏均衡。好坏均衡之间有时候可以转换的,以下手抄举例说明
博弈论重要理论:纳什均衡

我们研究其中的均衡是如何转换的,将这个故事中双方的博弈制作成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假设去损毁瓜苗为A策略,所得利益为0;相互帮助为B策略,所得利益为10。博弈矩阵图如下
博弈论重要理论:纳什均衡

这场博弈中存在两个“纳什均衡”:①如果一方去损毁瓜苗,另一方的最优策略是报复,②便是双方同时选择相互帮助。两个均衡的结果也截然相反。第①的结局是(0,0)两败俱伤,是坏的均衡;第②的是(10,10),双赢,好的均衡。而(0,10)和(10,0)的策略组合不是“纳什均衡”。

故事中楚国最先选择A策略,按博弈论分析,选择A策略是魏国的最好回应,是报复。这种选择非常符合我们的日常行为习惯,是达成一种平衡,不过是坏的均衡。但魏国人用行动感化对方,选择B策略。双方达成了一种新的均衡,是好的均衡。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有时候好均衡与坏均衡可以互相转换的。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