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3是中国广东省江门市的区号
五华县
五华县,旧名长乐县,民国初改现名,隶属广东省梅州市,为中央苏区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是粤东丘陵地带的一部分,介于北纬23°23’~24°12’,东经115°18’~116°02’之间,东起郭田照月岭,西止长布鸡心石,南起登畲龙狮殿,北至新桥洋塘尾。东南与梅州市丰顺县、揭阳市揭西县、汕尾市陆河县交界,西南与河源市紫金县接壤,西北与河源市龙川相连,东北与梅州市兴宁毗邻。东西相距71.59公里,南北长为87.99公里。全县地形成为菱形,总面积达3226.06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面积的1.47%。
五华县辖水寨镇、河东镇、郭田镇、双华镇、棉洋镇、安流镇、梅林镇、龙村镇、横陂镇、华阳镇、周江镇、长布镇、潭下镇、岐岭镇、转水镇、华城镇等16个镇。2016年末户籍人口为152.3719万人,常住人口为109.0766万人[1]。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
中文名称
五华县
别名
长乐县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中国广东省梅州市
下辖地区
水寨镇,华城镇,安流镇等16个镇
政府驻地
水寨镇
电话区号
0753
邮政区码
514400
地理位置
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
面积
3226.06平方公里
人口
152.3719万
方言
客家语—粤台片-梅州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七目嶂风景区,汤湖热矿泥山庄,长乐学宫,长乐台,李惠堂故居等
机场
梅县机场、潮汕机场等
火车站
华城站、五华北站(规划中)
车牌代码
粤M
行政代码
441424
GDP
151.63亿元(2017年)
明代名人
颜容端/ 张慎/江童茂/古彦辉等
清代名人
李威光/李南馨/魏大斌/曾琼琲等
科教文卫
李惠堂/徐华清/钟世镇/郑德涛等
军政人物
曾国华/缪培南/邹洪/古大存等
历史沿革
地名来源
五华县
西汉初,赵佗(河北真定人)为龙川县令,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赵佗一次为狩猎率行部到五华山下(即今华城北门外),恰巧高祖派遣汉使陆贾奉旨封赵佗为南越王,赵佗为了朝拜汉室及授封南越王,遂筑台于五华山下,名为长乐台。以后以人口繁衍,设为长乐镇。在北宋熙宁四年置县时,因县治所在取名为长乐县。
建制沿革
先秦时期属南越[3]。秦汉西晋时为南海郡龙川县地。
东晋时为东官郡兴宁县地。
南朝齐时属齐昌县,梁初废齐昌县,属兴宁县。
隋朝时属循州(治归善县,驻今惠州城区)。
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撤去循州总管府,原循州总管府辖下的潮州、韶州、循州均归广州总管府,此后为唐岭南五管。广州总管府辖下的循州,辖境相当于广东省新丰、连平、和平、龙川、河源、兴宁、五华、陆丰、海丰、惠阳、惠东、博罗、紫金等地及揭西县西部。
917年(南汉乾亨元年)析循州置祯州(治归善县,驻今惠州市区),循州移治雷乡县(今龙川佗城)。河源县、博罗县、归善县属祯州;齐昌县(今兴宁市)升格为齐昌府;龙川县、兴宁县(今五华县)属循州。
1071年(北宋神宗熙宁四年)设长乐县。据史籍记载,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筑台于五华山下,称长乐台,因而得名,县治亦名长乐(今华城镇),属循州。县治初设长乐镇,1149年(宋高宗绍兴十九年)迁至七都九龙岗。
1292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复县治于长乐镇。
1369年(明洪武二年),撤循州并入惠州,是惠州府七县之一。明洪武二十一年始筑城墙。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长乐改属嘉应直隶州。
1914年(民国三年),因与福建省和湖北省的长乐县同名,遂改称五华县,以境内五华山取名,属潮循道,道治在潮安县。1936(民国25年)属广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广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辖兴宁、梅县、龙川、大埔、蕉岭、和平、平远、连平、五华等9个县;因行政驻所兴宁县为原循州旧地,故而通称循州地区。1949(民国38年)初改为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兴梅专区。1952年后属粤东行政区。1954年县治迁至水寨镇。1956年后属汕头专区。1965年6月属梅县地区。1988年1月地改市,五华隶属梅州市。[4]
1996年,五华县面积3226.1平方千米,人口约108万人。辖30个镇:水寨镇、河东镇、大坝镇、转水镇、华城镇、新桥镇、岐岭镇、双头镇、潭下镇、长布镇、大田镇、周江镇、中兴镇、横陂镇、锡坑镇、小都镇、油田镇、郭田镇、双华镇、平南镇、安流镇、文葵镇、大都镇、棉洋镇、桥江镇、梅林镇、华阳镇、龙村镇、硝芳镇、登畲镇。县政府驻水寨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五华县常住总人口879286人,其中:水寨镇60914人,河东镇46955人,大坝镇34001人,转水镇45914人,华城镇73223人,新桥镇16957人,岐岭镇34617人,双头镇20433人,潭下镇33816人,长布镇28967人,大田镇11857人,周江镇16819人,中兴镇14146人,横陂镇43743人,锡坑镇17279人,小都镇12539人,油田镇18840人,郭田镇24465人,双华镇23480人,平南镇21464人,安流镇65967人,文葵镇16483人,大都镇11271人,棉洋镇41848人,桥江镇18380人,梅林镇32150人,华阳镇32365人,龙村镇32873人,硝芳镇16723人,登畲镇10797人。
2002年,五华县辖水寨、大坝、河东、郭田、平南、双华、棉洋、安流、横陂、梅林、硝芳、龙村、华田、周江、长布、潭下、双头、岐岭、转水、华城、油田、大都、桥江、锡坑、文葵、登畲、中兴、小都、大田、新桥30个镇,共有411个村委会、34个居委会。[5]
行政区划
截至2010年12月31日,五华县辖16个镇(水寨镇、河东镇、郭田镇、双华镇、棉洋镇、安流镇、梅林镇、龙村镇、横陂镇、华阳镇、周江镇、长布镇、潭下镇、岐岭镇、转水镇、华城镇)。
五华风光
地理环境
位置
五华县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上游,介于北纬23°23′~24°12′,东经115°18′~116°02′。县境东起郭田照月岭,西止长布鸡心石,南起登畲香炉山,北止新桥洋塘尾。东西宽71.59公里,南北长87.99公里,总面积3226.1平方公里。县版图略呈三角形。东南界丰顺、揭西、陆河,西南接东源、紫金,西北邻龙川,东北连兴宁。[6]
气候
五华是粤东丘陵地带的一部分,北回归线横跨县境南端,属中低纬度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水丰富,夏秋温热多雨,冬季较短,开春较早,有利于植物生长。1979~2000年,县境年均气温21.2℃,年均降水1519.7毫米;年均雷暴天数77天,无霜期330天。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低温霜冻、寒露风、倒春寒等。[7]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面积3226.1平方公里,折合4839150亩,占广东省土地面积1.81%、梅州市的20.37%。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住宅、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山地、耕地有所减少。至2000年末,山地3640050亩,比1985年减5950亩;耕地(水旱田、旱地)476151亩,比1985年减少22070亩,年均减少1471.3亩。[8]
矿物资源
县内矿床主要有原生矿床和次生砂矿床两大类。原生矿床又分大脉型矿床、薄脉型矿床和小脉型矿床;砂矿床又分冲积型矿床和堆积型或残积型矿床。有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共53种。
金属矿物34种。其中有色金属12种:钨、锡、铋、钼、铜、铅、锌、铝、钴、钛、锰、铁;稀有金属20种:镧、铈、镨、钕、钐、铕、钇、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钽、铌、铍、锆、铷;贵重金属2种:金、银。
非金属矿物19种:石灰石、重晶石、萤石、水晶石、独居石、电气石、钾长石、云母、石墨、耐火石、石英石、玻璃石、方解石、蛭石、石棉、瓷土、稀土、煤、大理石。[9]
水资源
地表水
县境地形复杂且降雨量分布不均。1979~2000年,全县年均降雨量1519.7毫米、蒸发量1844.8毫米,冬春季节蒸发量多,占年蒸发量的36.4%。年均地表水资源量25.97亿立方米,丰水年(P=10%)地表水资源量38.18亿立方米,平水年(P=50%)地表水资源量24.93亿立方米,枯水年(P=90%)地表水资源量15.32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土地水资源量80.5万立方米,每亩耕地占有水量5212.54立方米。此外,过境年径流量(主要是琴江和五华河)13.03亿立方米,占全县径流量的50.17%。因此,汛期会增加防洪压力,枯水期却能补充供水量。
地下水
县境地处南岭与莲花山脉之间,地形受历次地壳运动影响,形成了五华大断裂和紫金大断裂,并伴随形成周江断裂、水寨断裂。地下水资源直接以降雨和地表径流为补给源,并以河川基流的形成与地表水资源重复交替转换。因此,地下水资源不充足。参照《广东省水文手册》,用频率90%枯水年的本地水径流15.32亿立方米和过境水7.69亿立方米的23%折算,全县地下水资源每年为5.29亿立方米。[10]
植物资源
一、珍贵树种
县内珍贵树木有:泡桐、水松、穗花杉、油椤树、落羽杉、观光木、刺桫椤、吊皮椎、山桐子、将军树、三尖杉、南方红豆杉、粘木、红椿、伯乐树、野龙眼等。主要分布在省级自然保护区—大田七目嶂,区内粗石坑桫椤(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群落面积较大,数量可观,其中一株高8.2米,誉称桫椤王;棉洋七畲径林场有水松12株,平均树高14米、胸径28.2厘米;双华军营村荷树坳有观光木3株,其中一株高达16米、胸径82厘米。
二、优良树种
杉树
主要分布在登畲、硝芳、龙村、华阳、梅林、长布、大田、潭下、小都等镇,面积15.24万亩,蓄积量28.92万立方米。属县用材林优质树木。
湿地松
70年代初引进县内各地种植。种植面积9.79万亩,蓄积量22.42万立方米。属近代用材林优势树种。
果树
主要有妃子笑、黑叶、桂味、糯米糍品种荔枝,河东茶亭冈沙田柚(梅州金柚),大田果合柿,双华板栗,棉洋桃驳果,周江柑桔,华城杨桃,转水水晶柚,中兴冬蜜梨等。
三、中草药
全县共收集民间野生中草药1000多种。经专家鉴定237种,其中列为全国重点普查143种。经临床应用,药用价值较高的129种。
属灌木类有黄花猛、枸杞菜、两面针、钱排树、巴戟、假杜仲等29种;
乔木类有白缘树、芙蓉树、油箩树、半枫荷、五指毛桃、枇杷等19种;
湿草类有老蟹夹、过塘蛇、凤尾草、白花一枝香、溪黄草等36种;
荒草类有含羞草、金锁匙、七娘草、满山香、消山虎等36种;
其他有仙人掌、毛披树、芦荟等9种。
家种药材有巴戟、茯苓、金银花、淮山、川心莲、枳壳、砂仁等38个品种。[11]
动物资源
一、珍稀动物
全县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蟒蛇、五爪金龙、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鹰,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小灵猫、大灵猫、白鹇(省鸟)等。
二、引进饲养动物
80年代始,县逐渐引进动物饲养。畜类有:丹麦长白、广州大白、比利时斯格(瘦肉型)、杜洛克品种公猪,巴基斯坦辛地红、人工授精的杂交黄牛,荷兰、陕西奶牛,瑞士杂交奶羊,安奇拉长毛兔,西德长毛免,狼狗,沙皮狗,哈巴狗,波丝狗等;禽类有:红波罗、海佩科、白洛克、金黄洛克、AA、仙居、石岐杂等品种鸡,樱桃谷鸭,北京鸭,狮头鹅等。
其他动物有石岐肉鸽、美国鹧鸪、海狸、雉鸡、果子狸、美国青蛙、甲鱼、乌龟、蛇等。
三、引进水生动物
淡水养殖有尼罗罗非鱼、福寿鱼、埃及胡子鲶、泰国野鲮、美国云斑鲴鱼、蟾胡子鲶、丰鲤、异育银鲫、淡水白鲳、桂花鱼、三鱼鲂、罗氏治虾、银鱼、乌鳢、长江大口鲶等。[12]
人口
1979年末,全县人口797041人。1990年末1017460人。2000年末1173423人,比1979年增长47.22%。21年共增人口376382人,年均增17922人。其间,年增人口数量最少的是1999年,比1998年增7301人,最多的是1990年,比1989年增38722人(其中有部分为前几年漏登人口)。
1979年起,县每年坚持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成逐年下降趋势。2000年,全县人口出生率降至12.91‰,比1979年下降17.4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降至7.94‰,比1979年下降15.95个千分点。人口增长逐步趋于平稳。[13]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全县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2012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334985人,比上年增加13089人,增长1.0%。其中,常住人口为1067563人,比增0.7%。当年出生18865人。非农人口为183382人,占总人口的13.7%;农业人口为1151603人,占总人口的86.3%。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436人,女性为648549人,性别比为105.8%。全县出生率为14.71‰,比上年上升2.58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69‰,与2011年持平;自然增长率为9.03‰,比上年上升2.26个千分点。[14]
2017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523719人,比上年增加7293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80066人,占总人口的32%;乡村人口为1043653人,占总人口的68%;男性人口为793615人,女性为730104人,性别比为108.7%。常住人口为1090766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5.22%,比上年末提高0.81个百分点。出生率为17.02‰,比上年提高0.66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93‰,比上年提高0.1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11.09‰[1]。
经济
综述
五华是农业大县。1979年后,逐步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二、三产业转变,经济发展速度逐年增长。至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990年不变价,下同)15.46亿元,比1979年增4.47倍。其中第一产业产值5.35亿元、第二产业产值3.6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6.51亿元,分别比1979年增长1.5倍、11.8倍和15.3倍。[15]
五华县
201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下同)151.63亿元(当年价,下同),比上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41亿元,增长3.4%,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9.52亿元,增长6%,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9.7亿元,增长7.8%,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16年的22.9:26.3:50.8调整为2017年的21.4:26.1:52.5。县内人均生产总值13927元,比上年增长5.9%[1]。
农业
1980年,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1986年起,实施造林绿化和治理水土流失“两大工程”,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200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7.87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粮食总产34.59万吨,人均占有粮食346公斤,分别比1979年增长186.6%、63.0%和24.2%。1985年起,建立农业商品基地,发展“三高”(高产、高质、高效)农业,使农业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产值,1979年占农业产值71.6%,其他各业仅占28.4%。2000年,种植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例仅52.2%,而其他各业升为47.8%。其中畜牧业发展尤快,由1979年的16%,2000年上升为37.3%。乡镇企业成了农村经济的主体。1979年,全县乡镇企业总收入1577万元,2000年达20.58亿元,相当于1979年的130.5倍;乡镇企业总产值17.21亿元,占当年工农业总产值的93%。1990年,全县98.6%农户解决了温饱。1992年,80%农户已脱贫。1997年,基本消灭了绝对贫困。[16]
201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56.45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全年粮食总产量33.28万吨,比上年增长0.5%。其中:稻谷28.54万吨,增长0.6%;甘蔗8606吨,增长9.8%;烟叶2603吨,下降4.2%;花生8041吨,增长0.3%;大豆3206吨,下降19%;茶叶1794吨,增长6.5%;水果92229吨,增长5.6%。全年肉类总产量55732吨,比上年下降1.7%,其中:猪肉产量41256吨,下降1%。生猪年末存栏451489头,增长1.5%,牛年末存栏45516头,下降35%[1]。
工业
1982年起,国有集体工业企业不断深化体制改革。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经先后2次大规模技术改造,经济增长速度加快。90年代兴起个体私营工业企业,工业总量逐年增大。198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亿元,为1.06亿元(现行价,下同)。1994年,突破10亿元,为11.35亿元。200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2.04亿元;比1979年增长16.45倍。其中,国有工业1989年产值1.09亿元,1994年最高,达3.73亿元;集体工业1979年产值0.14亿元,后逐年增加,1995年1.11亿元,2000年1.64亿元;个体私营工业增长速度最快,80年代所占份量很少,2000年产值6.1亿元。按可比价计,200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57.5%;而1979年仅为23.1%。以汽车配件为主的机电工业,以水泥、石灰石为主的建材工业,以饮料酒、制药为主的轻化工业,以及变压器、小水电、农副产品加工业,基本成为全县工业主要支柱产业。全县工业企业有3个国优部优产品、12个省优产品,11个产品填补国内同类产品空白,五华汽车电器总厂、县变压器厂、县汽车配件厂被列为省定点生产厂。[17]
2017年全县全部工业总产值62.84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38亿元,增长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家,实现总产值25.2亿元,负增长17.9%,实现增加值5.35亿元,负增长1.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3亿元,比上年下降17 %,实现利润总额0.8亿元,下降23%。全年工业用电量27968万度,增长37.3%。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8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0.6亿元,增长34%,建筑质量进一步提高[1]。
教育
1979年后,五华教育事业发展加快。1980年,全县基本完成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获“基本扫除文盲先进县”称号。1984年,全县基本普及小学教育。1991年,中小学危房校舍改造经省、市验收合格,评为优秀。1992年,以全省第四名、全市第一名通过国家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验收。1996年9月,以全市最高分通过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简称“普九”)达标验收;1997年1月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先进县称号。至2000年底,全县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563所,学生236391人,比1979年增加98所、52943人;在岗教职工13441人(其中临时代课教师3136人),比1979年增加5324人;为全国大中专学校输送30013名合格学生,其中考取大专以上12679人。[18]
文化
文物古迹
县文物博物工作起步较晚。原收集的一批石器、陶片、瓷器和革命文物,大部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砸烂或抢走,资料无存。1982~1984年,开展全县性文物普查工作,发现一批很有价值的文物点和传世文物,计有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战国文化遗址73处、秦汉遗址1处、古城池遗址2处、古村寨场遗址20处,古塔、桥、宫庙、祠堂、民居等25处,古墓葬20处,古陶瓷遗址20多处,古石场2处,摩崖石刻、碑记10多处,及石雕、木雕、书画、陶瓷等。还有革命遗址和纪念建筑30多处,红军标语30多条,革命文物20多件。[19]
千年古寺
天池古寺,坐落于古循州府(今广东省五华县华城镇秦南越王赵佗勃兴之地),地处新桥最高山顶平风台,因高山涌泉而得名。
古寺历史悠久,声名远播,曾与南华寺,光孝寺并列为广东省三大古寺之一,古寺始建于东晋年间(公元358)至今已有1650余年。兴盛于唐初,最鼎盛之时出家僧众多达200余人,在寺院安居常住。求佛闻法的信士也络绎不绝。
文革期间古寺被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场山火把寺院周围延绵上百公里的原始生态森林一扫而光。古寺也仅有房舍两间,漏风漏雨无以为继,情何以堪。
今逢盛世,政通人和,2012年在释戒正师父带领下,由五华县人民政府批准重修天池古寺,以弘扬正法,净化人心,古寺重光。望广大善男善女鼎力相助。
民间艺术
五华民间艺术斑斓,文化底蕴深厚,品种较多。除木偶戏、采茶戏外,还有竹马舞、春牛舞、花朝戏、唢呐七盏灯、民歌、狮舞、龙舞、锣花舞、八音乐班、杂耍等近20个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品种。[20]
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乐鼓,是五华民间传统文体项目。金龙、醒狮被视为福神降临之物,节日串演城乡,大受人们欢迎。金龙身长4丈,头宽3尺,以布为身,9人持杆起舞,一持龙球,蹈导其前;另有4人持竹杆(顶端用硬纸贴制作鲤鱼、公鸡、鱼、虾彩图)作柱,立于四方,金龙则穿梭柱间起伏、滚动,情趣喜人。转水新民村的金龙舞舞技多变、乐鼓动听,久负盛名。
五华舞狮多属“王”狮,有单狮舞、双狮舞之分,舞狮表演娴熟生动,情趣喜人,翻滚、窜方桌、跳风车、叠高取宝尤为精彩。醒狮团拜后,还有武术表演,拳、棍、耙、刀、剑的单练和对阵,刀光剑影,紧张动人。1979年后,县内龙狮队不断发展壮大,活动日渐频繁,常在重大节日和庆典会上表演,深受人们喜爱。[20]
竹马舞
民间俗称“舞竹马”。随先民迁徙而来,已有500多年历史。其曲谱独具一格,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热烈奔放的情趣,群众喜闻乐见,主要流传新桥。1993年1月,新桥竹马舞表演队被选派参加中央电视台在梅州录制电视片《神州百姓闹元宵》演出,获好评。1994年12月,在梅州市举行世界客属第12次恳亲大会上,获艺术游行表演一等奖。2000年10月,新桥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20]
交通
境内有长深高速、梅河高速公路、汕昆高速公路、济广高速线上,广梅汕铁路,205国道以东西方向横穿境内,华(城)陆(丰)高速,228省道、239省道以南北方向横穿境内,交通四通八达,省道穿县境内,广梅汕铁路设有华城火车站,可以直达广州,梅州,深圳,武昌,汕头等城市。
五华县河口大桥
2015年12月30日上午8时38分,汕湛高速公路五华段的华阳收费站、棉洋收费站正式放行。这意味着汕湛高速揭博段正式通车。五华南部龙村、梅林、棉洋、安流等镇共40多万群众,从此不必再辗转河源、揭西、陆河等相邻市县,在家门口就能上高速。[21]
2016年,五华县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种运输形式竞争有序,综合运力进一步提高。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6.9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4%,完成旅客周转量4.5亿人公里,增长7.6%。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131.2公里,公路密度为96.7每百平方公里。
2017年9月28日上午9时28分,随着一辆小型客车缓缓驶进横陂收费站入口,这标志着广东省“十二五”重点工程兴宁至汕尾高速公路兴宁至五华段(含畲江支线)(以下简称“兴华高速”)顺利建成通车,比原计划2017年年底的通车时间提前了三个月。兴华高速通车后,五华到广州、深圳等地缩短了30至40分钟路程,进一步扩大了五华作为梅州对接珠三角桥头堡的区位优势。由此,五华驶上了加快振兴发展的快车道。[22][23]
2017年9月27日大丰华高速公路丰顺至五华段全线开工,这意味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计划将于2020年12月建成通车。[24]
据悉,五华通用机场已列入广东省交通“十三五”规划,并列为梅州市2017年重点工作。五华通用机场按照A1类通用机场设计,总投资预计2亿元人民币。近期飞行区指标2B,跑道长度800米,飞行规则为目视飞行。机场主要用途为飞行培训、私人飞行、航空旅游、短途运输,并提供应急救援、森林防火、公安巡逻、电力巡线、航拍航测等公共服务。五华通用机场的建设,是金泉航空有限公司布局通航产业园和通航特色小镇的核心组成部分。[25]
旅游
七目嶂自然保护区
七目嶂位于梅州市五华县大田镇青冈村,北与龙川县博石下交界,东与东源县黄村镇毗邻,南与紫金县中坝镇相连。周边有海拔千米以上高山16座。其中主峰七目嶂海拔1318米,因可眺望五华、东源、龙川、紫金、连平、和平、博罗7县而名,占地58.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3%。1990年7月设立七目嶂天然次生阔叶林保护区,1995年5月升格为市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12月获准为广东省省级自然保护区。
五华县七目嶂自然保护区
七目嶂保护区内物种繁多。经专家考证拥有植物191科601属1055种,野生动物23目53种。其中,有属国家珍稀保护植物桫椤(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三尖杉、吊皮锥、红椿等15种,被誉为“粤东明珠、物种宝库”。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桫椤,群落面积大,树高超过2米的13棵,最大的一棵胸径26厘米、高近9米、冠幅达20平方米,据专家称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目前发现的最高的一株,誉称“桫椤王”。珍稀动物有云豹、蟒蛇、雉鸡、穿山甲等,还有从广西引进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猕猴,现已繁殖有2~3群。
七目嶂自然风光秀丽,群峰峻峭,这里有距今6000多年前的中生代森林景观,有形象逼真的天然崖景。其中有称为“精卫填海”、“木石驼鸟”、“观音出浴”、“仙女浣沙”、“鳄鱼上山”、“乌龟觅食”的奇异景观。离主峰200米处,有个被称作“高山海底世界”山坳,散立着千万个酷似海洋生物的岩石,有“海龟望月”、“仙蛙斗歌”、“龟牛亲吻”、“海螺相亲”、“海蛙幽会”、“海贝开屏”、“螃蟹爬岸”等景观。[26]
石马山
位于梅州市五华县长布镇西北部,海拔1180米。因百丈悬崖上有天然形成酷似一牧童牵马图而冠名。山中有栩栩如生的“笔架凌霄”、“怪兽下山”、“神龟驮书”、“仙人洞”、“酒缸潭”、“双门墩”、“风门坳”等怪石奇景,山下有石寮、石屋等古代客家建筑遗址,山上稀产灵芝、香菇、木耳、茶叶、石花等贵重药材、食品、名茶。相传北宋大诗人苏东坡被贬任惠州刺史时曾游经此地,并写下《石马吟》一首云:“石马生成在惠州,仙人遗下几千秋。狂风瑟瑟毛无动,细雨霏霏汗有流。青草可吞难张口,铁鞭任打不回头。诸君莫问何方歇,天地为栏夜不休”。[26]
益塘水库景区
位于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与潭下镇之间。水库库容量1.6亿立方米,是梅州最大水库。库内有300多个库湾,10多座特色各异的孤山小岛。1993年,县政府批准益塘水库为旅游风景区,着手规划建设。1999年,深圳西湖公司投资购置电动游艇等设施,兴办游船、品果、度假旅游项目。至2000年,已建成益塘大佛、杜鹃花径,正在建会务中心和荔枝园别墅。[26]
足球小镇
2017年8月10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全国第一批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我市五华县横陂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足球小镇)榜上有名,成为此次全国唯一以足球为特色的入选项目。
五华县横陂镇足球小镇毗邻县城,选址在球王李惠堂故里联长村,位于旧城区与琴江新城区交界处,拟以绿色、生态发展为原则,建设15个11人制标准足球场,配套建设1个四星级酒店公寓、运动场馆、足球产业办公楼、中德足球学校、山林住宅、球迷酒吧街、餐饮美食街。该小镇规划占地面积1200亩,计划总投资6亿元,首期投资2亿元。[27]
足球文化公园
五华县足球文化公园位于五华县城琴江新城内,规划用地面积约17.54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8.33万平方米,总投资6.17亿,分两期进行建设。其中第一期工程项目总投资2.57亿,将建设一个可容纳2.7万名观众的11人制国际标准足球场及其他配套设施,去年3月份动工建设,将于今年底建成并交付使用。第二期工程项目总投资3.6亿,将建设可容纳3000人的体育馆、5人制和7人制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体育设施以及停车场等附属设施。该项目将重点打造成为集市民健身、娱乐、文化交流和足球竞技等为一体的大型功能综合型公园,并可满足国内中甲以上的足球赛事的承办标准。[28]
201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全县旅游业总收入达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
人物
古长乐县人杰地灵,自置县至清,先后考中进士25名,举人203名,贡生609名;任七品以上官员227人。宋代宾州刺史古巩,明代开国功臣陈秀甫,山东巡抚张慎、云南巡抚颜容端,清代诗人温训、吉履青,清代武状元李威光,武榜眼曾琼琲,广东布政使温荣槐,四川提督江童茂,广东水师提督魏大斌,福建水师提督李南馨,近现代革命家东江红军创始人古大存、张剑珍,威震敌胆的抗日名将如邹洪上将、邹震岳中将缪培南中将、李友梅少将等,国军空军上将魏崇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开国中将曾国华,亚洲球王李惠堂,中国现代军医之父徐华清,孙中山先生女婿孙中山遗嘱见证人驻巴西公使戴恩赛,泸州老窖创始人温荣盛,中西名医宋智秋,国药名医曾月根,画家魏岸觉,文学家林枫,历史学家陈盘,教育家何朝栋,《南方日报》总编辑陈培,石艺家蔡孝、李成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虚拟人之父”钟世镇,科学家李耀辉、曾源华、魏应新,原悉尼市副市长杰出华侨政治家曾筱龙,爱国侨领李桂和,杰出富商缪寿良,叶澄海,温纯青,卓定华,周国辉,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曾天节、郑群[29],原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郑德涛教授,广东省委常委曾志权[30]等均出生于五华县,此外还有众多知名五华籍人士和五华籍侨胞、港澳台同胞,如《厚黑学》书作者李宗吾,香港演艺人协会会长曾志伟,著名港星万梓良,中国台企联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台商协会会长黄明智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