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下一句是什么)
朱元璋与刘伯温影视剧照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2015年,一位中学女教师顾少强的辞职信火遍全网。
信中只寥寥10字,却被誉为“史上最有情怀没有之一”的辞职信。
而在距今约650年前的大明朝,则有一个牛人,写下了一首个性十足的辞职诗——《辞职自遣》:
买条黄牛学种田,结间茅屋傍林泉。
因思老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
为吏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总神仙。
世间百事都增价,老了文章不值钱。
作者名叫刘基。
或许他的另一个名字,大家更熟悉一些,那就是“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
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说的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而刘伯温,则辅佐着朱元璋开创大明朝,一统天下。
刘伯温比朱元璋要大17岁。
朱元璋吭哧吭哧还在寺庙里做和尚谋口饭吃的时候,刘伯温早已考中了进士,在元朝当了个小官。
他打小就被人“神童”“神童”地叫过来,也想干出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
可惜郁郁不得志,四次归隐,又四次做官,反反复复的。
到后来朱元璋闯出了名气,请刘伯温出山时,他已经50岁。
当时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三方势力,成鼎足之势。
想要进一步扩展势力,势必要同一方发生冲突。
先打哪一方呢?朱元璋犹疑不决。
他向刘伯温问询,刘伯温的回答是:
“张士诚只顾保全自己,不值得担心。陈友谅则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又地处上游,其心无日忘我,应当先谋取陈友谅。
陈氏灭亡,张氏便势孤力弱,一举即可平定。然后北伐中原,帝王大业便可成功。”
后来果然,陈友谅张士诚被一一击破。
此后数年间,刘伯温作为朱元璋的首席谋士,陪着他纵横捭阖,南征北战。
他们一道怀着激动、期待又忐忑的心情,看着一个崭新的大一统王朝——大明,如旭日般冉冉升起,光华璀璨。
公元1370年,天下大势已然明朗,朱元璋开始分封功臣。
公爵六位,文臣以李善长排名最高,徐达以战功被封户数最多。
刘伯温则仅被封为“诚意伯”,排在六位公爵及二十八位侯爵之后。
刘伯温没有抱怨,第二年,就在朱元璋的恩准下告老还乡。
回到老家后的刘伯温,过起了隐士一般的生活。
他深居山中,每日里只是下棋,饮酒,从不炫耀曾经的功绩。
偶尔写诗,也多是记录自己养老的生活和心境,其中就有这首代表作——《辞职自遣》。
“买条黄牛学种田,结间茅屋傍林泉。”
诗歌开头,就描绘了一种令人艳羡的隐士生活。
在林泉山间,建座茅屋;买上一头黄牛,学着种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空闲时就到山林间游玩儿,访幽探胜。
“因思老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
只因想着自己年纪也大了,还有几日好活呢,不如去山中做个隐士,悠悠闲闲地过完余生。
“为吏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总神仙。”
这几年也渐渐想开了,不论你是做个小吏,还是当个大官,到头来还不都像一场梦,一场空。
生活呀,能够杯中常有酒,手边常有诗,这就是神仙过的日子了。
单看前面三联,诗人把归隐的生活写得太美好了。
让你觉得,这就是一个晚年看透红尘、大彻大悟的老者。
然而最后一联,却还是悄悄暴露了诗人的心事:
“世间百事都增价,老了文章不值钱。”
这世上很多东西的价格都日益上涨,而自己老了后写的文章却是越来越不值钱了。
有人说,这两句诗,直到现在,也是适用的。
隐居山林,不问政事的刘伯温,自以为看开了,但其实还是会失落、委屈、不甘的吧。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朱元璋固然雄才大略,却也猜忌多疑。
待在这样的君王身边,大业未成时,你是他的左膀右臂;大业一旦功成,你即刻便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个道理,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岂会不明白?
所以他选择功成身退,退隐山林,好过在猜忌刻薄的君王身边,日日提心吊胆。
可惜的是,他到底也没能逃脱。
洪武六年,刘伯温的家乡附近有乱兵谋反,当地的官吏却隐匿了消息。
刘伯温只得派长子快马赴京,向朱元璋禀报。
当时的宰相胡惟庸和刘伯温有积怨,趁机诬陷刘伯温有谋反之心。
为了平息朱元璋的猜忌,刘伯温只得引咎入朝,不敢再提告老还乡的事。
洪武八年正月,刘伯温感染了风寒。
朱元璋知道后,就派胡惟庸亲自带御医前去看望。
谁知吃了御医开的药后,刘伯温却觉得自己的病情加重了。
到了三月下旬,刘伯温病情沉重,奄奄一息。直到这时,他才终于被批准归乡。
回乡后没几天,刘伯温就走了。
有人说,是胡惟庸奉了朱元璋之命,在御医开的药里下了毒。
真相如何,至今仍然是个谜。
刘伯温去后5年,胡惟庸被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屠灭三族,株连一万五千多人。
此后,李善长、宋濂、蓝玉等明初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均死在朱元璋的铁血手腕下。
相比之下,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都算得上仁慈。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以莫须有罪名死于风波亭的岳飞是如此,被朱由检凌迟处死的袁崇焕亦如此。
历史上也有立大功而得善终的臣子,比如灭东突厥、平吐谷浑的李卫公李靖,比如“再造大唐”的汾阳王郭子仪。
极少,且晚年大都阖门自守,不再干预政事。
历史是残酷的,惊人的相似,且一次次重演。
写到这里,再去重读刘伯温写下的这两句诗——“为吏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总神仙”。
原来先人早已悟透的,只是放不下。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叶寒。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