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抗疫英雄事迹简介(张伯礼抗疫英雄事迹100字)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 国家主席**11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11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实至名归!致敬抗疫斗争中的每一位,你们皆可称为英雄!”获悉这一决定内容后,网友们11日纷纷在评论区为英雄点赞。不过,昨日依然奋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英雄们,则普遍很低调,他们将荣誉归功于身后的同事和所效力的事业。

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4位国家最高荣誉获得者,他们将荣誉归功于身后人

■ “共和国勋章” 钟南山

钟南山,男,汉族,中共党员,1936年10月生,福建厦门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他长期致力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成果丰硕,实绩突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

疫情期间与在汉团队连线

仍奋战在抗疫科研前线

“实至名归!致敬抗疫斗争中的每一位,你们皆可称为英雄!”11日,钟南山荣获“共和国勋章”,张伯礼、张定宇、陈薇荣获“人民英雄”称号,微博网友纷纷在评论区为英雄们点赞。

长江日报记者连线了钟南山院士团队成员。据介绍,钟南山院士11日在广东当地参加会议。团队成员十分低调,未就此事做过多回应。

8月3日钟院士被推荐为“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时,钟南山院士的弟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挪富曾介绍,当初相关部门提出推荐钟院士时,他第一反应是,“我的荣誉已经很多了,把这个奖颁给别人吧!”

今年1月18日,钟院士临时接到通知,赶往武汉。此时已买不到机票,钟院士只好挤上傍晚开往武汉的高铁,被安顿在餐车一角。84岁的钟院士在高铁上打盹的照片打动了无数网友。

谈及武汉抗疫,钟院士在电视镜头前哽咽落泪:“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的。全国都来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今年2月3日起,钟南山院士团队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ICU病房,每周一下午,钟院士都会与团队成员进行远程会诊,长江日报记者曾前往采访。钟院士通过远程视频,就危重病例治疗方案提出建议,对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作出了指导。“钟老师在后方给予了我们很大支持。”张挪富说。

院士助理苏越明8月3日对记者说,院士最近的工作重点还是在抗疫相关方面,除了关注疫苗研究,他在科研攻关、临床救治等均投入了大量心血。

在很多公开场合或者通过视频连线,钟南山都积极与国内外医务人员分享我国的防治经验及最新研究进展。就在上个月底,他还对香港疫情防控提出了对策建议。

目前,钟南山依然坚持参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每周三上午的“院士大查房”和每周四下午的门诊。他常说,自己“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记者黄琪)

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4位国家最高荣誉获得者,他们将荣誉归功于身后人

■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张伯礼

张伯礼,男,汉族,中共党员,1948年2月生,河北宁晋人,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长期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奠定中医素质教育和国际教育的标准化工作基础,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主持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取得显著成效,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与武汉肝胆相照

唯代中医药受誉

“盛名难副!唯代中医药受誉,说明党和政府肯定了中医药的贡献,这是最大的收获。”面对这个重大荣誉,张伯礼院士在回应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袒露心声。

8月11日晚上10时许,刚主持召开完天津中医药大学工作例会的张伯礼院士,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再次表示,感谢党感谢组织,这份“人民英雄”的国家荣誉并不是给个人的,这是党中央对中医药行业的肯定。

目前,张伯礼院士正在国家卫健委、国家疫情防控等相关部门的统一指导下,面对今年秋冬有可能到来的疫情,进行积极研究,开展科研、临床等工作。

72岁的张伯礼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第一时间赶赴武汉,建起第一个中医方舱医院。从2月14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江夏中医方舱医院采取纯中医中药的方法救治病人,运行26天累计收治564名患者,截至休舱治愈出院392人,实现了“三个零”: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

由于过度劳累,张伯礼院士抗疫期间胆囊炎发作,在汉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从此与武汉“肝胆相照”。4月16日,张伯礼离开他苦战82天的武汉,临别之际表示,“跟武汉会常来常往”。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老先生回忆起抗疫历程,一度哽咽落泪。

7月23日至24日,张伯礼院士重返武汉,短短两天时间跑了三家医院,重点关注康复课题,“我们希望通过查看第一手资料,来对它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因此武汉真是有种‘第二故乡’的感觉”。

张伯礼院士长期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奠定中医素质教育和国际教育的标准化工作基础,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主持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取得显著成效,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

张伯礼院士表示,中医药在武汉战疫中的表现,为祖国传统医学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机。回到天津后,他接连进行了近50场海外视频连线,跟欧美一些大学也开展了联合科研。针对今冬明春有可能出现的第二波疫情,他也在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对医务人员进行再培训,对中医治疗方案进行再优化。

得知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老人谦虚地表示是代中医药受誉,党和政府肯定了中医药的贡献,这是最大的收获。(记者武叶 胡义华)

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4位国家最高荣誉获得者,他们将荣誉归功于身后人

■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张定宇

张定宇,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12月生,河南确山人,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他长期在医疗一线工作,曾带队赴汶川抗震救灾,多次参加国际医疗援助。2019年12月29日,在收治首批7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后,他立即组建隔离病区,率先采集样本开展病毒检测,组织动员遗体捐献,为确认新冠病毒赢得了时间,为开展新冠肺炎病理研究创造了条件。作为渐冻症患者,他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带领金银潭医院干部职工共救治28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重大贡献。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这不是给我个人的荣誉

这是给基层医生的褒奖

11日,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消息传来,张定宇对上级领导和自己的女儿说了同样一句话:“我清楚地知道这不是给我个人的荣誉,这是给金银潭医院,给基层的医生、基层党员干部的褒奖。”

2019年12月29日,金银潭医院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回6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张定宇迅速组织医院相关科室开展了寻找病原的工作。

第二天,按张定宇布置,气管内镜科主任陈慧冬带领4名党员骨干医生护士和麻醉科2名党员医生,携带9条纤维支气管镜,佩戴动力送风头罩进入病区,为首批收治的7名病人采样寻找病原体。

从金银潭医院送来的采样中,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发现了导致此次疫情的病原——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这不仅为中国抗疫提供了病原学方向,还为临床救治和疫苗研究争取了时间。

随着病人的增加,张定宇敏锐地意识到这种传染病不同寻常,他提前谋划和决策,与病毒抢时间。在21天时间里,将全院21个病区腾退,专门用来收治新冠肺炎病人,并紧急组建了4个临时ICU病房,在抗击疫情的初期,金银潭医院是惟一收治危重症和极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

“党员先上,干部先上!”今年1月4日,敏锐意识到疫情非同寻常,张定宇召开全院党员干部大会,带领大家宣誓并严明纪律,喊出了“保卫武汉 保卫武汉人民”的口号。

2月初,国家医疗队陆续到达金银潭医院,腾出手来的张定宇又组织安排了遗体捐献动员工作,为中国新冠肺炎病理学研究打下基础。

尸体解剖得到的结论,被及时地写入了第七版新冠肺炎临床治疗指南。同时,借助张定宇精心打造的GCP(国家新药临床试验)平台,多项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在金银潭医院展开。

从临危受命金银潭医院院长一职,到如今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坚守抗击新冠肺炎的前沿阵地,并取得作战胜利,张定宇说,传染病医院要像军队一样做好两件事:“战疫和准备战疫。”

身患“渐冻症”的消息,张定宇几乎瞒过了所有人,直到疫情期间被媒体披露。张定宇说,“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要为这个初心使命奋斗终生。对于我来说,可能时间是有限的,我会加倍地去努力工作,决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关心和帮助爱护。我会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来报答党和人民对我的关怀和鼓励。”(记者田巧萍)

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4位国家最高荣誉获得者,他们将荣誉归功于身后人

■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陈薇

陈薇,女,汉族,中共党员,1966年2月生,浙江兰溪人,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她长期致力于生物危害防控研究,研制出我军首个SARS预防生物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闻令即动,紧急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荣获“全军防治非典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力争在最短时间

将疫苗推向应用

“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正在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推向临床、推向应用,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在接受采访中做出的回应。

无论是否身在武汉,陈薇一直在进行疫苗研发等相关工作。8月11日,陈薇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新闻传开后,网友们纷纷为这位“巾帼英雄”“女中豪杰”点赞。

就在上个月,7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陈薇领衔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I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论文。根据《柳叶刀》上发表的新研究,在中国进行的前述新冠候选疫苗的II期临床试验发现,该疫苗是安全的,并且可以诱发免疫反应。这一消息鼓舞人心,令国人激动。

从抗击非典,到援非抗埃,再到武汉抗疫,陈薇长期致力于生物危害防控研究,研制出我军首个SARS预防生物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陈薇院士闻令即动,紧急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

1月26日,陈薇率团队奔赴武汉,开展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攻关工作。陈薇团队围绕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传播变异、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等,与军地有关单位迅速建立起联防、联控、联治、联研工作机制。陈薇率领科研人员在病原学、免疫学、空气动力学等领域展开研究,建立“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多重病原检测”的鉴定链条,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和治愈率。

团队一边精准筛选确诊病例,一边争分夺秒地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3月16日,陈薇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4月10日,完成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4月12日,该疫苗开展II期临床试验,成为当时全球唯一进入II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一位成员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陈薇院士第一时间奔赴武汉,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工作强度极大,“夜以继日,全力拼搏,付出了巨大的心血”。11日,记者联系到陈薇院士团队成员后得知,大家已经得知这一消息,也表示深受鼓舞。(记者刘晨玮)

【编辑:姚昊】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