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鸹撒的做法(老鸹撒的做法窍门)
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西安人不管走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馍、凉皮、肉夹馍、油泼面……在西安人的一日三餐中,面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江湖地位。
面食,与西安这座文化古都有着相似的性格,沧桑又厚重,亲和又实在,成为西安美食的头号代表,也让西安碳水之都的美名远扬。
“特色”的面食
西安的面食,取材于秦岭山水哺育的关中小麦,白花花的面粉与水调和成可塑性极强的面团,经过揉捏、捶打、压擀、切搓……制作成各类面食,散落在西安各区县的角角落落,构筑成形形色色的面食门派。
电视剧《白鹿原》
面食江湖的传说在西安经久不停,独特的名号、奇特的做法,特色的吃法,汇聚成了外地人眼中的“奇葩”食物,也为西安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神奇的色彩。
老鸹撒
老鸹撒(西安话念lào guǎ sá ),是关中地区极有乡土气息的民间家常面食。老鸹撒之奇,主要奇在它的名字和做法上。
关于老鸹撒的来历有个故事。据传匈奴人以乌鸦为祥鸟,西汉“飞将军”李广在边塞抗击匈奴时,令战士以头盔为锅,以树棍为筷,创出这道形似乌鸦头的面食,汉武帝为其赐名表达击杀匈奴的决心。西安话将乌鸦俗称为老鸹,把头称为 sá,老鸹撒(老鸹头)之名由此流传。
电视剧《白鹿原》
不同于一般面食的制作方式,老鸹撒的做法极其简单,所以也被称作“懒汉饭”,不用和面和揉面,只用筷子将一块块面团夹到水里煮熟,加配菜调料煮熟就可食用。小说《白鹿原》里仙草去世后,白嘉轩和鹿三就图省事天天做着吃。
牛羊肉泡馍
作为知名度极高的西安美食,西安人吃牛羊肉泡馍时的“掰馍大法”,一直令外地朋友啧啧称奇。对西安人来说,掰馍是咥馍前必不可少的步骤,更是个技术活、耐心活。
纪录片《风味人间》
“吃馍十分钟,掰馍半小时”说得很是贴切,但即使如此,老西安人也从不吝啬在掰馍上花费的时间。约上老伙计面对面坐下,一边“谝闲传”(闲聊),一边把手里的馍掰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直到掰成大约黄豆大小。而这“工程”对外地朋友来说,就显得有些“难受”,硬硬的坨坨馍掰起来费劲不说,心急起来掰大了,还有可能被退回来重新掰。
等到掰好馍送到后厨,馍块和配菜一起被放入秘制高汤里熬煮到绵烂,加上精选的切片牛羊肉就可出锅(也可炒制成小炒),上桌一尝,喷香地道的风味绝对配得上掰馍的辛苦。
biángbiáng面
关中八大怪,面条像裤带,biángbiáng面就是这样的怪。一怪是因为它的名字,“biáng”字型复杂,被公认为“中国最难写的字”,一般认为是象声词,形容拉面时面条拍在案板上发出的声音。
二怪是因为它的吃法。形如裤带的大宽面盛入粗瓷老碗,吃的时候一定得摆好架势才吃得香,把头埋下去,夹上一筷子使劲吸溜,发出呼呼的声音,一碗面吃下来,尽显西安人豪放爽朗的个性。
综艺《哈哈哈哈哈》
和面醒好后把面团分成大小相等的剂子,抹上油让剂子松弛后擀成牛舌状,再均匀扯出宽大的面条,煮好捞出,加上配菜和辣椒面,或油泼、或拌上腊汁肉,一口下肚,筋道爽滑,味道香浓。
搅团
搅团是关中地区的名小吃。在锅里倒水,一边倒玉米面粉,一边用擀面杖在锅中用力搅拌成浆糊,因为是搅拌而成,又是一团一团的糊糊,所以得名“搅团”。
搅团出锅后与秘制的酸汤或“辣子水水”搭配,再放上菠菜、韭菜等喜欢的配菜,酸辣爽口,人间美味。其吃法多样,“水围城”“水漫金山”“鱼鱼”,杂烩、凉拌各是各的味道。
“一口吞”绝对是搅团最令人称奇的特点。在外地人第一次吃搅团的时候,本地朋友总会来一句“别咬,直接咽下去”,如此独特的面食吃法,令许多外地朋友记忆犹新。
“独特”的现象
令人啧啧称奇的不仅仅是西安的面,还有西安人吃面时的各种“神奇”行为。
在一份热腾腾、香喷喷的面食面前,西安人很难不心动。为了将这“好东西”咥得更香,西安人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辅助行动,成为中华面食届的“奇闻怪谈”。
吃面必须要就蒜
蒜在大多数人眼中,都是一种烹饪调味的佳品。但在西安人眼中,它可是吃面时不可或缺的黄金搭档,“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成为西安汉子们吃面的共识。
综艺《哈哈哈哈哈》
走进一家地道的西安面馆,桌上总会放上一碗蒜,即使偶尔碗里没蒜,本地食客也会再吆喝着“来头蒜”。等面时,抽空剥好几颗蒜,面一上桌,就一口燃面一口蒜开动起来。面吃完,再来一碗面汤“原汤化原食”。等到吃饱喝足,擦一擦满额的汗,伴着一个充满“蒜气”的饱嗝,这滋味,够劲儿够实在!
油泼辣子一道菜
“油泼辣子一道菜”,名列“关中八大怪”,多年来一直是西安饮食特色。一碗“油泼辣子”,不管拌面还是就馍,都是西安人咋吃都不厌的人间美味。
辣椒红与面粉白的搭配,大约是西安人永恒的快乐。吃馍的时候,蒸馍掰开,抹上红油油的油泼辣子,不管再夹肉片、咸菜、鸡蛋还是各种菜,味道都是极好的;吃面的时候,不管干的汤的,几勺油泼辣子下去,滋味瞬间升华,热、辣、香味道交融,浑身舒坦。油泼辣子伴面食,热辣、实在又治愈,就像西安人乐观豁达的个性,吃得开心了,心情便豁然开朗,多少烦心事,在这会儿都不算事。
传承下的“老碗会”
过去老一辈西安人吃面,总有一种约定俗成、颇具仪式感的“老碗会”。一到饭点,街坊邻居一人端一老碗面,聚在一起一“圪蹴”(蹲下),一边呼噜呼噜吸溜着面,一边家长里短“谝闲传”(聊天),场面温暖又热闹。
时过境迁,昔日的“老碗会”也在不断传承发展,彰显着城市的包容态度与烟火气息。地道的面馆大多藏在巷子里,临近饭点,面馆内外的桌子边总聚集着大批食客:休闲遛弯的大爷大妈、风尘仆仆的工地工人,斯文的商务精英,时髦的年轻姑娘……不分性别、年龄、职业,都是一副撸起袖子、扎起头发、认真吃面的豪放模样,倒面汤的,剥蒜的,闲聊的,头埋进碗的……配上面条的吸溜声、老板的吆喝声、谈笑的嘈杂声……不一样的“老碗会”,组成了同样其乐融融、一派祥和的市井画卷。
西安人对面食有一种近乎虔诚的钟爱。对他们来说,再没有什么食物能像面食一样,老少咸宜,抚慰人心。对他们来说,面食是一种日常食物,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份乡愁情怀。
电视剧《白鹿原》
无论从前是否喜欢吃面,流落异国他乡的西安人,总会被各色面食打动,然后蓦然间想起儿时妈妈在灶台前忙着做面的身影,想起那古长安的水与关中平原的面交融的熟悉滋味。
那些面食,在时光的冲刷下,留存了西安独特的味道,那些吃面时的“神奇”行为,更传承了西安人追求实在、包容、豁达、豪放的生活态度,共同组合成了西安饮食文化的象征。
碳水西安,无面不欢。伙计(朋友),来碗面吗?
西安文旅之声出品
部分图片来源三联美食、地道风物、永兴坊
编辑:霄霄 | 视觉:金玉
责校:瑞白 | 审核:百解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