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器官移植(中国器官移植手术数量)
今年6月11日是中国第五个“器官捐献日”,在中日友好医院器官移植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刘勇介绍,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数量已居全球第二位,器官移植受者的生存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器官移植的医院之一,中日友好医院已形成了一支召之即来、战之必胜的器官移植综合工作团队,‘十四五’期间,医院将大力推进器官捐献和获取工作,加强器官移植的临床服务能力和学科建设,打造国家级大器官移植中心,”刘勇表示。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刘勇介绍医院器官移植工作。
器官移植工作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一度被称为“医学皇冠上的明珠”,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明之一,也是目前拯救器官衰竭患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刘勇介绍,中日友好医院高度重视器官移植工作,将其作为优先发展的四大优势学科集群之一。目前,该院已成立包含普外、泌外、胸外、重症、手麻、病理、检验等多学科的院级器官移植中心。
以肺移植为例,中日友好医院2018年至2020年肺移植数量分别为107例、98例和77例,位居国内第二位,是全球八大肺移植中心之一。2020年,中日友好医院被国家卫健委认定为国家级肺移植质量控制中心,患者生存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器官移植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不仅是一项临床工作,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器官移植工作,必须得到相关科室包括一些平台医技科室的支持。”刘勇介绍,中日友好医院不仅整合了相关临床科室,还整合了医工、车队、后勤等支持团队,全力保障器官移植从转运到手术,再到患者康复全过程。
目前,中日友好医院是国内少数具备肝、肾、心、肺四大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之一,器官移植综合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位居国内前列。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梁朝阳介绍,2017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成立了肺移植中心,采取多学科协同工作模式,整合内外科、康复、营养、药学、心理等多学科,开展肺移植工作,目前已完成肺移植例数超过300例。中日友好医院还同其他医院合作,组织建立“中国肺移植联盟”,通过医联体和远程医疗平台建立会诊转诊机制,增强中心辐射能力。
中日友好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周晓峰介绍,泌尿外科自1986年就开展了肾移植手术,将移植质量作为第一标准,更加关注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目前,中日友好医院肾移植术后一年和五年存活率分别达到95%、80%以上。特别是2019年,做了近100例肾移植,存活率达到百分之百。此外,在完成常规肾移植的同时,还发展了儿童移植、亲属移植,以及高致敏人群患者等复杂病例。
为弘扬器官捐献大爱奉献精神,中日友好医院还组织移植患者和家属,举办了“器官捐献、生命接力”户外健步走公益宣传活动。
“自去年开展肝移植工作以来,手术成活率100%,所有病人目前恢复良好。”中日友好医院普通外科主任杨志英介绍,目前限制肝移植工作的主要瓶颈在于供体短缺,同时,一部分供体又因为有重度脂肪肝或原发肝脏疾病等无法使用,造成供体浪费。目前,中日友好医院正努力通过体外脏器功能修复,使不合格脏器由不能用变成可用,使更多病人得到治疗。
目前,我国器官供需仍然非常紧张,供需矛盾为1:4,离人民群众需求还有很大距离,刘勇表示,“十四五”期间,中日友好医院将打造国家级大器官移植中心,大力推进器官捐献和获取工作。同时,加强器官移植的临床服务能力和学科建设,建设北方第一家器官修复中心,对部分边缘供体进行修复,有效缓解供需矛盾。加强器官移植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做好科研工作。
“作为国内获得心肝肾肺四大器官移植资质的9家医院之一,中日友好医院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也对将来中日友好医院成为国家器官移植中心表达了殷切期望。
刘勇说,器官移植工作之所以特殊,就在于它必须要利用另外一个人的器官才能够完成手术,也就是说,没有器官就没有器官移植。“在第五个人体器官捐献日即将到来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感谢这些器官捐献者和他们的家人,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才使器官衰竭患者获得了重生的希望,让生命在大爱中延续。”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