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罗多夫形象剖析:怎么看待男人猎艳时的心理活动

福楼拜的集大成之作——《包法利夫人》之所以到现在仍被奉为”小说家们的教科书”,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性格都极具代表性,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任意一个人物拎出来,都可以完美诠释”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能做到这个份上,当然离不开福楼拜超强的笔力,一字一句都在指引着人物的命运走向,大师之所以为大师,也许说的就是这份功力。

在福楼拜笔下,罗多夫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不仅改写了女主人公爱玛的命运,而且也从几个侧面向世人展现了男人在猎艳时的心理活动轨迹,即使是在150多年后的今天,对于被情所困的红尘男女来说,也依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小说中,罗多夫是一个三十四岁的单身汉,是贵族,有地产,有宅邸,有农场,每年还有一万五千利弗尔的年金。这年金到底是多大一笔钱呢?女主人公爱玛最后因为8千法郎而服毒自杀,可见,这真是一笔很大的财产,而且是每年都有。

《包法利夫人》罗多夫形象剖析:怎么看待男人猎艳时的心理活动

罗多夫常在女人堆里混,是个情场老手,一个女人会不会成为他的猎物,几乎在第一次见面时,他就已经知道了,就像他第一次见爱玛。

她有多无聊,她一准巴不得住在城里,每天晚上跳波尔卡。她渴望爱情,就像案板上的鲤鱼渴望水。我敢断定,三句殷勤的话一说,她就会爱得你要命!一定又温柔又迷人!……是啊,不过事后怎么从中脱身呢?……他立即考虑起具体行动方案来。

从罗多夫这段心理活动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知道,男人在猎艳时真实的想法:猎物能不能上手、事后如何抽身而退,甚至具体的行动方案,都已在第一次见面时,全部想好了,就像一场戏,你还没登场,人家就已经帮你写好了结局。

多可怕呀!罗多夫的这种性格和作风,冥冥之中也注定了爱玛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逆的。始于新鲜、崩于责任、终于金钱……罗多夫的猎艳三部曲,任你西方还是东方,任时代如何变迁,依然惊人的相似!

《包法利夫人》罗多夫形象剖析:怎么看待男人猎艳时的心理活动
01、始于新鲜——

日本两性作家渡边淳一曾经说过,爱情的最初,无一不是源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兴趣,而这兴趣的大小,取决于新鲜度。

简言之就是,新鲜度越高,兴趣就越大。这点,在罗多夫第一次见爱玛时,也交待清楚了:

他不由得想起了他的情妇,拿她来作比较。那是个鲁昂的女演员,可她的模样刚在记忆里浮现出来,他就感到腻烦了……她那些逗乐的玩意儿,简直太乏味了。再说,她吃长臂虾都会吃得那么上瘾,真没劲。

腻烦、乏味、没劲……统统都是罗多夫厌倦后的感觉,这时候,在他眼里,情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能让他倒胃口,只有换一个新鲜的猎物,才能治好他的胃病了。而爱玛的出现,无疑就是这剂良药。

两个人在一起后,罗多夫也时常感叹,他过去的情妇,几乎没有一个是像爱玛这样单纯的,这在他,是一种新鲜的体验,让他摆脱了种种浅薄的习惯,同时既满足了他的情欲,又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然而,源于新鲜感的奸情,自然也会有因新鲜感逝去而跟着消亡的一天。两个人在一起不过几个月后,当爱玛再跟罗多夫讲那些炙热的情话时,罗多夫已经不再觉得新鲜了,在他眼里,爱玛跟别的情妇没什么两样。

新奇的魅力,渐渐地像件衣裳那般滑脱,裸露出情爱永恒的单调,始终是同样的模式,同样的腔调。

爱情开始时,人们总会有一种错觉,特别是女人,很容易认为自己对于对方来说,会是一个特殊的人,等到爱情结束时才发现,其实真的没什么两样。

《包法利夫人》罗多夫形象剖析:怎么看待男人猎艳时的心理活动
02、崩于责任——

爱情里的悲剧,莫不是源于两个人的不同步,比如罗多夫与爱玛,一边是爱玛对罗多夫越来越严重的依赖,一边却是罗多夫越来越难掩的厌倦,更可悲的是,爱玛对罗多夫的变化毫无察觉,或者说是自欺欺人的选择视而不见,于是,爱玛大胆地向罗多夫提出了私奔的想法,罗多夫也在表面上答应了。

兴奋的爱玛一边安抚家人,一边为私奔做准备,不时还抽空畅想一下私奔后的幸福生活,可以说,爱玛对即将到来的理想生活已经迫不及待了,而此时的罗多夫却犹豫了。

他想推迟半个月,以便了结一些事务,接着,一星期后,他说要再延迟两个星期,接着他又病了,随后他外出一趟,八月份过去了,行程一拖再拖,最后他俩说定九月四日星期一,讲好不再改期。

单纯的爱玛到了此时也没有怀疑过罗多夫的真心,哪怕私奔的日期一改再改,她也愿意选择相信罗多夫,或许这就是陷于恋爱中的女人都有的通病吧,智商分分钟归零。

就在爱玛满心欢喜的期待与罗多夫开启新生活时,罗多夫想的,却是另一回事:

“因为说到底,”他挥动着手叫道,”我是不可能移居国外的,何况还拖着个孩子。再说,还有那种种难堪,种种花销……呵!不,不行,一百个不行!那样做太蠢了!”

风花雪月谁都会,要是说到生活责任,那就不是人人都愿意承担的了,更别说是一个惯于游戏情场的浪子了。于是,毫无意外的,罗多夫给爱玛留了一封信,便逃跑了,信的结尾处,落款”您的朋友”几个字,让爱玛直接昏厥了过去。

多讽刺啊,不用谈责任的时候,你浓我浓;一旦跟责任扯上关系,马上就变成了”您的朋友”,翻脸如翻书,何止是薄凉那么简单。

《包法利夫人》罗多夫形象剖析:怎么看待男人猎艳时的心理活动
03、终于金钱——

能够摧毁爱情的因素有很多,金钱绝对是其中最有杀伤力的一种,何况像爱玛与罗多夫这样的露水情缘,在金钱面前更是脆弱得不堪一击。

小说的最后,爱玛因为托欠高利贷无力偿还,而收到法院的支付催告书,限她24小时内偿付八千法郎。对于那时已经债台高筑的爱玛来说,八千法郎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着急上火的爱玛开始了四处找人借钱,但一无所获。

绝望中的爱玛想到了她的贵族情人罗多夫,此时在爱玛心中,罗多夫依然是善良的、体贴的、慷慨的!而且爱玛坚信,只要自己一个眼风,就能叫他重新回忆起他俩逝去的爱情……

很傻很天真的爱玛三步并作两步地朝着罗多夫的庄园赶去。心急如焚的爱玛等不及多作寒暄,便直接向罗多夫说明了来意。然而罗多夫并没有想要帮她的意思:

“我没有这么多钱,亲爱的夫人。”罗多夫语气平静地说。

爱玛的目光落在一把银丝嵌花的短枪上,它正在陈列武器的盾板上闪闪发亮。”可要是一个人穷到了这地步,就不会在枪柄上嵌银丝,就不会去买镶玳瑁的挂钟,也不会给马鞭配上镀金的银哨子!”

面对爱玛的控诉,罗多夫依然冷静地表示,自己没钱。罗多夫再明白不过了,爱情会经受阵阵寒风,而金钱上的要求风力最猛,能把爱情连根拨除。

绝望的爱玛已经开始恍惚了,她想不起眼下这可怕的处境是怎么回事,也想不起借钱这事了,她只为自己的爱情而痛苦,感到灵魂在从这种回忆中飘失,犹如受伤的人临终前感到生命在从流血的创口中消逝。

可悲的是,爱玛在服毒前,仍然以为她跟罗多夫之间,是一场纯洁真挚的爱情;而在罗多夫看来,爱玛只是他众多情人中的一个,她和她们,并没有什么特殊。

《包法利夫人》罗多夫形象剖析:怎么看待男人猎艳时的心理活动
福楼拜的用意:罗多夫在《包法利夫人》中的作用

从小说人物关系上来看,罗多夫是爱玛的第一个情人,也是爱玛跨上不归路的源头,他就像是**一样的存在,将爱玛一生的悲剧,层层点燃,而他自己却在关键时刻抽身而退,远远观望着这场由自己亲手点燃的烈火,将曾经的爱情焚烧殆尽。

从作者本身来看,福楼拜曾经说过”我就是爱玛,爱玛就是我。”,而福楼拜也是借由《包法利夫人》来清算自己内心的浪漫主义,基于此,罗多夫必须出现,爱玛也必须死,这是小说一开始就定好的基调。

从大环境来看,《包法利夫人》创作的时代,法国正处于七月王朝的统治之下,而紧接着就是轰轰烈烈的欧洲工业革命。每一场社会革命,伴随而来的,必定是一场社会的大动荡,各种新潮思想也不断涌现,新旧思潮的争斗,体现在人物关系上,就是代表浪漫主义的爱玛最终必将亡于代表利已主义的罗多夫之手。

是的,工业革命中最先催生出来的,就是精致的利已主义,作为贵族的罗多夫,自然也是利已主义的代言人。

利已主义之后,人文主义思潮的回归,那就要等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了,不过,那已经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议题范围内了。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