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相算命图解(男孩柳叶眉看相算命图解)

●古人论眼神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因此被称“五官之王”。希腊神话中,世人若被怪物三姐妹中的美杜莎看上一眼,立刻就会变成石头,这是将眼睛的威力神化了。

大哲人孟子是个“眼科大夫”。他认为,光明正大的人,眼神一定端正;喜欢向上看的人,一定傲慢;喜欢向下看的人,会动心思;喜欢斜视的人,可能是心里有病。司马光也认为,眼睛藏不住内心的奸恶。眼睛明亮坦率,则表明此人光明正大;眼睛昏暗闪烁,则表明此人心术不正。古代相学认为,眼神贵藏。“藏者,如美玉灵珠,其光蕴蓄,静中焰光坐久乃见,此为上相,大业之器也。”曾国藩就有这种眼相。据记载:“曾公貌之过人处,眼作三角形,常如欲睡,而绝有光。”这里“常如欲睡”,是指曾国藩的眼神平时藏而不露,似乎昏昏欲睡,仔细观察才发现曾国藩眼有“真光”,半隐半藏如琉璃之晃亮。

●观目实践

曾国藩观相识人,首先抓住人物的眼睛这个关键点。 如:“目有精光,三道分明”;“眼黄有神光”;“目有精光数道”;“眼有清光”;“眼无神光”;“目不妄动,为可靠”;“目精光而动,……不甚可靠”。他的相术实践不仅清末诸家笔记屡有记载,而且亦频见于曾氏《日记》之中。

陈青云:先充为字号勇,在金鹅山打仗。……眼圆而动,不甚可靠。

陈品南:老三营湘旗旗长。挺拔,有静气。

喻科癸:平江亲兵百长。年二十四岁。满面堆笑,可爱。矮而精明。

黎以成:宁乡人。四年,鲁家坝入营,神昏。

莫有升:长沙人,年二十九岁。南勇,刘培元营内哨官。眼圆人滑。

显然,曾国藩对上述五人有褒有贬,其中“挺拔,有静气”、“矮而精明”者或可提拔重用;而“眼圆人滑”、“眼圆而动,不甚可靠”、“神昏”者皆不宜委以重任。

观人秘法

图解曾国藩冰鉴识人入门:观目识人

团练编制

团练亦称团结兵,系地主豪绅编练的地方武装。始于唐代,清晚期八旗兵、绿营兵衰败后,为防备反清武装,各地团练分守要地或海口。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于1852年奉命帮办湖南团练。团练编制因地而异,南方城镇以坊为基层单位,乡村以都、图为主;一般在户籍保甲制基础上进行编成。

奋激动时,会使瞳孔扩大到平常的4倍。

眼球的转动也可以显示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如两人交谈时眼球比较稳定、很少转动,说明他态度诚恳;如果目光游移闪烁,说明他暗藏打算。

眼皮的张合程度一般能反映出人的精神状态。沮丧懊恼会使人眼皮耷拉,与人交谈半闭双眼是轻狂傲慢目中无人的表现。

眼睛所能运用的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凝视。陌生人之间应尽量避免互相盯视,对敌人怒目凝视体现的是威严,朋友之间的凝视所表达的内容就更丰富了。

●眼睛类型

从社会调查经验看,可以做出如下概括:

(1)两眼对称,外形稳定,与面部其他

器官配合较为和谐。这种人做事情中规中矩,往往是一个成功者。

(2)眼窝深陷,眼球四周看起来有较大凹陷空间。这种人智虑比较深沉,所经历的挫折也会接连不断。一些伟人就很符合这种特质。

(3)眼球外凸,眼睛大而明亮。这种人智商很高,个性强;目光显露天真无邪的,其人缘较好。目光比较敏锐的,属于能力强的领导型人才,往往能够运用手腕控制局势。袁世凯就是这种特征,外国记者评论说:他有一双智慧而又充满魅力的眼睛。李鸿章赞之为“当今之世,无出其右者”,也就不足为怪了。

(4)眼睛偏小,眼睑外部下走,白眼球较多。这种人心思细腻,变化多端,不易把握;做事往往不循常规;交朋友时会显得比较功利。

(5)有眼袋,眼角上翘者。这种人有着较好的异性缘,常常能够获得长辈的欣赏,成人化的过程较快,能迅速适应环境,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

从眼睛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一个健康、精力充沛的人,他的眼睛通常是明亮有神,眼睛转动灵活机警,眼光清晰水分充足;一个疲劳的人眼睛就会显得乏力无味,目光呆滞,眼光混浊;一个乐观的人眼睛通常充满笑容,善意十足;一个消极的人往往眼睛下拉,不敢正视别人的眼光。

解读眼睛的含义

图解曾国藩冰鉴识人入门:观目识人
图解曾国藩冰鉴识人入门:观目识人
图解曾国藩冰鉴识人入门:观目识人

细辨奸邪与忠直清浊邪正之辨

目为精神游息之宫,观目可知善恶清浊。

《冰鉴》认为:文人在论述人的“神”时,一般分为清纯与浑浊。这比较容易区别,但精神的奸邪与忠直则不容易分辨。要考察一个人,应先看他处于动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

处于静态之时,如蚌含珠般的沉静;处于动态之时,如春木抽出新芽。处于静态之时,目光清明沉稳,旁若无人;处于动态之时,宛如射出的箭直奔目标。以上两种神情,澄明清澈,属于纯正的神情。

处于静态时,如萤火虫之光,微弱而闪烁;处于动态时,有如流动之水,虽澄清却游移。这两种神情,是虚伪装饰而奸心内萌。处于静态时,似醒非醒;处于动态时,像惊鹿一样惶惶。以上两种神情,反映此人有才智,但不循正道。具有前两种神情者多不成器,具有后两种神情者则是含而不发之人。它们却混杂在清纯的神情之中,这是观神时必须仔细加以辨别的。

目中的“神”,有清与浊之分。比如,青少年与在社会上混了几年的人比较,眼神是明亮清纯,没有杂念的,而后者则变得老练世故,缺少那种清纯味。曾国藩指出,“清”又分为邪与正两种。人聪明智慧,但不意味着品性高尚,这就要从“神”之邪正中来区别。

一次,曹操派刺客去见刘备,刺客佯装与刘备讨论削弱魏国的策略,分析极佳。这时,诸葛亮进来,刺客便托词上厕

所。刘备大赞客人,诸葛亮却见此人神情畏惧,视线低而时时露出忤逆之意,推测他是个刺客。刘备连忙派人去追,刺客已跳墙逃走了。

生活中,常有那些仪表不俗、城府深沉之辈,想一眼识破他的行径,就比较困难了。西汉末的王莽,善于伪装,表面上朴素谦恭,轻财好施,名声极佳。大司空彭宣看到他之后,告诉儿子,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其人聪明俊逸,但眼神中带有邪狭之色,专权后可能要坏事。于是坚决辞职回乡。果然,为了称帝,王莽逼儿子自刎,毒杀汉平帝,无所不为。

熟知了神有余与神不足的区别,就容易判断一个人的生命力、行动力、意志力和思考力。察神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除了观察眼光清莹浑浊外,还要结合举止、言语,才不会有偏差。

伪装不了的眼神

西汉末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认为他眼神邪狭;刘备曾与一位客人谈得很投机,诸葛亮进屋后,客人起身如厕。刘备不住地夸奖客人,诸葛亮却从此人的眼神中发现了破绽。

图解曾国藩冰鉴识人入门:观目识人

欲察德操则观动静

有动必有静,静后必是动。考察一个人,应看他处于动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

●动静结合鉴人

动与静的结合,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论的一个显著特点。静态判断,必然会有失偏颇。动静结合,则能提高评判的正确性。曾国藩善于识人、用贤的一些根据性判断,往往是静态判断,如“六府高强,一生富足”;一些具体判断,往往是动态判断,如“气浊神枯,必是贫穷之汉”,而如“目国无神,纵鼻梁高而命亦促”,则是二者的结合。“动”,这里是指眼睛看人观物之时的状态;“静”,指目光暂时静止、没有看人观物时的状态。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很会看相。他在渑池之会上观察秦将白起的瞳仁和眼神,判断他的性格刚强但暴躁,“可也持久,难与争锋”,从而制定正确的战斗策略。

淮军建立之初,李鸿章带了三个人去拜见曾国藩,恰好曾国藩饭后散步。待他回来,李鸿章请求传见那三个人。曾氏说不必,李惊问其故。曾国藩解释,第一个人低头不敢仰视,必是一个严谨细微、老成厚重之人,可任一般官职;第二个当面恭敬,正视不乱,背地里左顾右盼,必是阳奉阴违之人,不可任用;另一个始终挺拔而立,气宇轩昂,目光凛然,是一位大将之才。那位“大将之才”,便是日后立下赫赫战功并官至台湾巡抚的淮军勇将刘铭传。

●眼光须正

眼神游动的、浮疑的、分散的都不好。那么,什么样的眼光才是好的呢?曾国藩认为眼光要露出金光。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眼光很晶亮,有的人眼光就比较分散。还有一种眼光比较好,就是正色,就是眼光的视线是正色的。虽然不一定很光亮,很有神采,但如果是正色的,也是好的。

曾国藩在接见下属的时候,他会很注意观察这人的眼睛。凡是神色安定的,他都会有好的评语。对于那些眼光游疑、青白的,他都认为不能赋予大任。这就是“邪正看鼻眼”。

成熟的人善于控制自己,即使不喜欢对方,也不会轻易地做出轻视、鄙夷的眼神。而且你的眼神如果展示出一种落落大方、亲和友善的风度,容易受到尊重和欢迎。

看人动静

李鸿章曾带了三个人去拜见曾国藩,请老师安排职位。曾氏不动声色地观察后,得出推论。

图解曾国藩冰鉴识人入门:观目识人

眼神的礼仪

图解曾国藩冰鉴识人入门:观目识人

喜欢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冰鉴前面原文可以关注查阅往期文章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