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书最香(什么样的书最香脑筋急转弯4个字)
近期拜读了一本长篇小说,一本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巨著。
以我极其浅薄的认知和匮乏阅读量,起初对作者不熟悉属实是属于井底之蛙,孤陋寡闻。本人读书很慢,即使是读起来最顺滑的小说每小时基本上也就稳定在50页左右,惭愧惭愧。但刚开始阅读此书时面对繁琐的纯景物描写时时冒起想放下的念头,当然还是很佩服作者的心思之细腻,辞藻之华丽,一字字一句句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处处透露出作者文字功底的深厚,对,那种深厚的功力毫不掩饰的透过文字直面读者扑来,边读边想,职业的,绝对是职业的选手,技巧高超不同凡响。
经过几章的慢慢切入,故事的主线浮现了出来,又是内心的感叹,作者在创作人物的过程中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怎么会把人物在面对人和事时那不同年龄段的心态和想法拿捏的如此到位,有情窦初开时的怀春小心思,有处于复杂人物关系中那剪不断还总变的想法视角,有一句看似脱口而出的话背后却是不同角度的多种考量,到此,隐约从文字中看到的了握笔的一双手后面是一颗感情细腻的女人的视角,写出来的文字表达出来的思想是可以的读到胭脂香的。
看文章就跟吃甘蔗一样,因为逐步沉入文字中去而渐入佳境,速度也变快了许多,一整本书大概用了两周的时间读完,前20%的部分用了十几天,后80仅用了两天。往常也会碰到很多后劲很足的书,结束后常常有个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不断回味,可也从来没有就一本书写过什么读后感。一来因为自己水平不高能力实在有限,脑子里好像有很多想法,但把想法排版成文字确是没敢想过。别说公开的平台,哪怕私人日记也是很少的。二来因为胆怯,生怕因为词不达意而影响了看到的人,也怕冒犯了作者,毕竟一个出书的人,一个文学奖的成名已久的作者又岂是我这种半文盲来评论的。这次随便写写,权当把自己思想上文字上的短处一丝不挂的拿出来曝光下,也好及早了解自己在文字上动心思的念头,不过又想毕竟也没几个认识的人和粉丝,斗胆胡言乱语想来也不会造成多大的涟漪。
作者会把自己的阅历和思想投射到书中的某个人物身上吗?想来大概率是会的,假使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一股脑的安置在主线人物或者某个次要人物身上,也会零零散散洒落在洋洋洒洒几十万的文字中某个角落,偶尔一两个可能是情节人物需要,当然不能就此大搞文字狱或戴高帽,但那种透过人物之嘴而出或者情节描写的时不时令人皱下眉头的观点其实是可以让读者感受文字背后的作者情感,无论是某种地域上优越性,还是在吃穿用度这种生活各方面上偶而冒出来的异样观点,其是可以透过作者的手传达给读者的,而这里总会让敏感的读者敏锐的捕捉。能捕捉到的就还好,因为是跟自己旧有的观点起了冲突,感觉到了不适。如果没有一根完整的向上思想的柱子立在脑中,怕是会被文字潜移默化的三观影响。
抛开掉大部分人认为的不良书籍,即使是都认为的好的文章其实也跟人一样,是有气质的,阳刚/阴柔、阳光/阴郁、宏大/琐碎、有让人震撼的有给人以平静的。气质没有对错,只是一种性格的外在映射,作者透过自己的文字向读者传达着自己的思想,历来文无第一,其实并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评论一部著作的好坏,不同的作者的著作与大多数人来讲是没办法评比的。好比食物,除掉做坏掉的不论,剩下的只有食客个人的喜好,排不得名,即使有排名也不会对每个人适用。得奖的作品本身无疑是成功的,但读者还是应该有自己的口味和观点,可以就自己的观后感给读过的书在内心做一个自己的评价,可以不为外人道。
得奖的作品不会踩坑,没有硬伤,肯定是值得一读的。老话说得好,尽信奖则不如无奖,别人爱吃的菜自己不一定喜欢。而如果书中体现出来某些个令人不是很赞同的观点也很正常,但前提是得看得出察的来还不受影响。时间才是衡量好坏的标准,经得起不同年代的读者不同口味的检验的书才是好书。
啰里巴嗦也写了一千多字,没有清晰的逻辑,没有深刻的思想,甚至都算不上通顺的语句,想表达的观点可能有一点,但也被乱七八糟的文字所包裹了。水平如此,轻骂,感谢!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