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让我们看一看。

1.(2018滨州4T·3分)下列现象中,仅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解析:由图示可知,视力表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2.3 m,被测者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0.4 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得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2.3 m 2.3 m=4.6 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 m-0.4 m=4.2 m.

4.(2018滨州20T·2分)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

解析: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

6.(2019滨州T20·6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甲)所示.

(1)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   .

(2)为了得到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需要将镜前蜡烛放在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进行多次实验.

(3)将蜡烛远离平面镜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将一光屏放在镜后,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解析:(1)玻璃板既能透光,又能反光,既可以看到前面物体在后面成的像,又可以看到后面的物体,这样就可以利用等效替代的办法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2)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将物体放在不同位置进行实验.

(3)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不变.因为平面镜成虚像,而光屏不能承接虚像,所以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

(4)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  地立在平面镜上,如图(乙)所示,这是为了在纸板ENF上同时呈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在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4)纸板应竖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则将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不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7.(2017滨州20T·6分)小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 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    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  .

(5)实验过程中,小滨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小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解析:(1)实验时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蜡烛A和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距可知,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30 cm,那么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等于30 cm,所以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60 cm;由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等大可知,不管蜡烛远离玻璃板还是靠近玻璃板,蜡烛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解析:(4)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移开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蜡烛A的像,这说明蜡烛成的像是虚像.

(5) 玻璃板有厚度,且有两个反射面,因为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所以像有重影.

8.(2015滨州22T·6分)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对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进行了实验探究.小明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多次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镜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   (选填“①”或“②”).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

(3)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选填“虚”或“实”)像.

解析:(1)小明的感觉是错误的,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是相等的,可以通过实验步骤②来进行验证.

(2)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这三点可以简称为“二相等一垂直”.

(3)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是光线实际会聚形成的,所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