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茹的故事惠茹的传奇故事惠茹的励志故事惠茹的感人
《文化艺术报》 总第4221期 A13版
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拜谒过韩城的司马迁祠了。
我每每来到塬下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斜斜的司马道,那条古道倚靠在高高厚厚的黄土塬畔,有九十九个台阶,从塬下一直伸到司马祠的门前,敦厚的石板已被经久不息地踩踏变得坑坑洼洼,光滑的或粗糙的石阶尽显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似乎每一层台棱都会找到历史凝聚在瞬间的慨叹。也许是坡度太陡的缘故,也许是朝拜圣贤的心境使然,有人会爬得气喘吁吁,累得一步三晃,想扑倒在石阶上向塬头的太史公倾诉心潮;有人会登过几十阶便坐在路边的石墩上,手抚粗粝的石板,用心体会激荡的风云在这儿冲刷过的痕迹。待终于踩上最后一个石阶,目光直直地盯住门楣上“司马迁祠”四个大字,便忍不住想扑通跪下了。
那凛冽的风雨竟把司马迁祠的门楣和外墙撕扯得斑斑驳驳,让人一下子涌满对伟人悲壮命运的感叹,亘古的故事依旧在重重地敲击着心扉,所有善良的人心都会被紧紧攫住,巨大的屈辱毁掉了司马迁本来坦荡的前程,却造就了一代伟人的品格德行。可能人们都知道司马迁是创立纪传体史书的巨擘,知道司马迁是承受着腐刑的剧痛完成了《史记》创作。如今,笔者冷静思考两千多年前的那桩汉朝血案,司马迁谏言李陵投敌的真伪惹恼汉武帝,竟让一介男儿在丧命和腐刑面前做出选择,囚笼木枷,孤影孑立,狱卒呵斥,一定把司马迁的心绪蹂躏得死去活来。那汉代是一个崇尚勇士的时代,仅仅为个猜忌都可能引颈自刎,一死了之完全可以成全太史公的凛然英名,但他选择了难以想象的“苟活”,以期为未竟的事业献身。可想,那个选择的过程实在是太残酷了,应该是司马迁一生最为痛苦的历程,痛苦得让今天的人们设身想想便不能自抑,选择活比选择死更需要胆略和勇气,这也就是一代伟人给后人留下的生命启示!
轻轻地迈进祠院,千年碑碣尽在称颂司马迁的品德,近代那首五言诗也许最为代表了:“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实,受刑之后的司马迁面对悲惨的最好解脱就是沉浸到书堆里,忘掉痛苦,忘掉屈辱,解析三皇以来的沧桑世事,成就一家之言的宏图伟业。君不见伴随着《史记》的完成,太史公的光芒便一下子照亮了中华文明的过去和未来,从此哪位文人墨客敢不读《史记》,而一杯浊酒妄论英雄啊!
踏过一道道古柏树影,一座千年古墓凸现眼前。这座古墓相传是西晋人建造,元朝人又做了修缮,而我以为司马迁刚刚仙逝就有人在此立碑崇拜了,后人依碑堆冢敬为祠堂。也许是体会司马迁生前拮据,所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古墓外形,酷像汉代的陶仓,圆顶露檐,砖石环箍,一圈还镶嵌着十二块八卦图碣,透出玄妙的文化意蕴。最为称奇的是坟头正中还罕见地长出一棵古柏,分出五杈,形如虬龙,尽管不很繁茂,却也鲜绿可人,直让人感觉司马迁的精神不死。而且一圈灰墙竭力将灵丘紧紧护住,就像伸出的臂膀紧紧抱住了自己的孩儿,拼死抵挡着来自东南西北的风雨浸淫。
可谓:一抔黄土掩忠骨,世代文墨三垂首。
我的视线不经意间越过垛墙,忽然看到浩瀚的黄河在司马道左边缓缓流过。我不由得定睛望去,黄腾腾的河水宽阔得一望无际,水面上腾起的一层薄雾正悬浮在河道上,浓浓淡淡,缥缈如烟,使得远远近近的山野笼罩了神秘的氛围,若不是对面山黛轮廓可见,似恍惚见到了大河入海的盛景。这究竟是巧合还是神奇?一直奔腾喧嚣的黄河似乎知道有位巨人躺在前方右岸,生怕惊扰了太史公的灵魂,跃过禹门口便陡然把行进的节奏慢下来了,慢得那河水像停滞了,变得雍容而又温顺地逶迤而来,似以大自然特有的方式向司马迁致以不息的敬意,就连那几只稀疏的小船也在几近凝固的河面上书写着今日的颂歌。
我的视线移到司马道的右边,黄土崖下是一望无际的万亩桑田。此时此刻,正是小麦收割的时节,黄波荡漾,薄雾袅袅,忙碌的收麦人与机械农具相伴,在阡陌间点缀出田园的拙朴。特别是那黄黄的河水又与那黄黄的麦浪影影绰绰地融会起来,犹如母亲在抚慰庄稼地里的儿女。劳动人生活得简单而自在,春天撒下种子,秋天就有收成,挥镰的汗水是拒绝墨客和达官哀叹的。当地人说偶尔也会看到风声骤起,排排浊浪从天际耸起冰河铁马般席卷而来,但是扑到岸边却又缓慢下来,似以敬畏之态拥吻着黄土堤岸。我终于明白,多少年来中国人为什么对黄色有这般执著的偏爱,历朝历代黄袍加身,几成尊贵的象征,实在是黄河是黄土地给予的启示呢。
面前的司马古祠雄奇壮观,都是因了司马迁凝聚的气场使然矣。我恍然大悟,站到这儿可观烟云变幻,可望稻波麦浪,可察萍沬风起,可叹世间万象,可望大地曙光。其实,两千年前的司马迁就是为《史记》而生的,后人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实在精准绝妙。而脚下这条斜倚的司马古道,恰是一座巨大的无字碑了,敦敦实实地靠在黄河岸边,向人们述说着永远也磨灭不掉的史迹。所以,司马迁擎起的中国文人不屈的精神,就从这条司马古道出发,浸润了关中平原,也浸润了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
正是:风追司马一辈辈,生生不息谱华文。
那东汉的太史令班固,是司马迁的关中乡党,一定站在这片塬上眺望过芝水河畔的村落,为西汉修史的念头也许就是从这里酝酿,经过二十三载的日夜煎熬,一部划时代的《汉书》从此被奉为经典;那唐朝的丞相杜佑,也是司马迁的关中乡党,也可能大步攀爬过这条司马古道的,也许就是在踏阶过程得到的激励,他开始梳理黄帝以来的典章制度,一部《通典》耗时三十六个春夏秋冬,一经问世便震惊了朝野;那唐朝的令狐德棻,也是司马迁的关中乡党,也可能凛然走上司马古道遥望水岸一色的壮景,萌发了为北周立传的志向,秉笔七年,疾书不已,毫无悬念地成为我国二十四史里最为精彩的华章;与那司马迁仅一河之隔的北宋丞相司马光,也一定小心翼翼涉过黄河,心绪浩然地登临过司马古道,眺望经久不息的沧桑河道,把胸怀和志向都凝聚到笔端,回乡赋闲十五年,竟创编了一部《资治通鉴》,为当朝和后世奉献了一份治世真言……
是的,多少年来司马迁用血泪凝成的笔墨,静默无声地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每一根神经,也挺起了中国文人坚韧的脊梁。我于是告诉韩城人应以司马祠为中心,创立一个极具文人情怀的景区,为中国的文史大家造像,为人类的文明积淀喝彩。是的,记住历史才会珍惜今天,中国人是都应该到韩城来的,拜谒司马祠,走上司马道,临黄河之雄风,沐田野之烟云,也许还会孕育出一个超级的灵感……
责任编辑 惠茹乐
长
按
关
注
了解文化艺术报更多精彩内容
文化艺术报
刊号:CN61—0032 邮发代号:51—20
热线电话:029—89370002
投稿邮箱:whysbbjb@126.com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