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的生平经历及其影响
文/张 晖
1955年,彭德怀陪同毛泽东审定中国人民解放军55式军服式样
在1952年全军评定军队级别时,确定为一等一级 (也就是“军委主席副主席级”)的只有三人,他们在1955年军队授衔时也位列十大元帅的前三位,即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等人则被定为二等一级 (即 “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十大元帅中,彭德怀位列第二,林彪第三;共和国国防部部长,首任彭德怀,第二任林彪。1959年8月之前,就军内地位看,林彪从未超过彭德怀,但紧随其后。年长林彪9岁的彭德怀,从军资历比林彪也早了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时期,人们习惯上的称谓,彭德怀为 “彭老总”,林彪为 “林总”。二人称谓虽有一字之别,多少也蕴含了年龄与资历上的因素。
彭、林二人带兵历史背景
彭德怀与林彪,早期经历迥然不同。彭德怀出身于社会最底层,讨饭、挖煤、挑工都干过,文化程度亦不高。
1916年,彭德怀参加湘军;1925年,林彪考入黄埔军校。二人开启各自的军事生涯。
杨尚昆曾说:“彭德怀同毛泽东是老战友。当初毛泽东在井冈山树起红旗时,第一个上山同他会合的是朱德,第二个便是彭德怀。”
井冈山上,毛泽东带来的秋收起义部队以农军和留洋学生为主,战斗力弱,军事素质较差。而朱德带来的南昌起义部队,不少军官系黄埔军校毕业,士兵亦多参加过北伐战争。彭德怀的部队以湘军为主,战斗力亦是可观。朱、彭两支队伍先后上井冈山,使毛泽东的队伍实力大增。
笔者以为,朱德与毛泽东会合,成就了红四军(红一军团),成就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块中国革命的奠基石;彭德怀与毛泽东会合,成就了红一方面军,夯实了中央红军的根基。
经过改编,在红四军中,前委书记兼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副军长兼第三十团团长彭德怀,第二十八团团长林彪(二十八团、三十团都是红四军的主力团,指战员中有黄埔毕业生和湘军旧部,战斗力强,也是后来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的基干);另外还有朱云卿的三十一团,袁文才的三十二团。林彪则没有旧军队的资历背景,考入黄埔军校那年即加入共产党,绝对是根正苗红,参加南昌起义,上井冈山,走的是一条最标准的从军路。战争年代,朱德为正、彭德怀为副,林彪在朱、彭麾下任主力部队(团、师、军、野战军)指挥官,这一架构,基本确定了朱、彭、林在军中的状况与位次。
从军事领导岗位上看,战争年代,彭德怀、林彪都是一直在前线指挥作战的主将,都有一支自己带出来的老部队。二者稍有不同的是,彭德怀还在一定程度上负有指挥全军的职责,更多的是全军性质的领导者、指挥者,是全军的统帅性人物。
1930年8月23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军团与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三军团合并组成红一方面军。在毛、朱之下,彭德怀为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兼红三军团总指挥,林彪为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长,两人的地位仍然是彭高林低。不过,此时年仅23岁的林彪,地位和前景已是十分可观。1932年,林彪就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彭、林两位军团总指挥(军团长),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两员最重要的战将,邓萍、徐彦刚、黄中岳、左权等都在其下,粟裕、陈光、刘亚楼、罗瑞卿、黄克诚等则更是等而下之。
全面抗战中,彭德怀作为八路军副总指挥、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林彪是其麾下师长。特别是全面抗战前半段,身在前线的彭德怀统领八路军作战,著名的百团大战就是那个时期的杰作。抗战结束后,林彪来到东北,仍旧是一个战略区的司令。解放战争中,彭德怀在西北战场上指挥一野,但他还是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而林彪更多地扮演着区域军事主将的角色。所以,战争年代,林彪的角色主要体现在指挥战役、战略兵团上,无论是红一军团、一一五师,还是东北野战军(四野),都是某一战略区域统兵主将。
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八路军副总指挥、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总参谋长……战争年代彭德怀身负重任一路走来,在军队领导岗位上都是以朱德副手的身份发挥作用的。
从军委内的地位看,1931年10月,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设立主席团,彭德怀即为副主席(主席朱德);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彭德怀仍为副主席,林彪是委员之一。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彭德怀、林彪成为以毛泽东为首的11人组成的中共中央军委成员。1945年8月,产生新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四人为副主席,彭德怀还兼任军委总参谋长,林彪等人为委员。1949年10月19日,新中国成立后组建新的中央军委(即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彭德怀为五位(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副主席之一,贺龙、林彪等22人为委员。
新中国成立前,林彪从来没有担任过军委副主席,当然也就无法和身为军委领导人的彭德怀相提并论。
1951年11月,高岗、林彪二人被增补为军委副主席,这是林彪自建军以来第一次“跻身”中央军委副主席之列,也是十大元帅中,继朱德、彭德怀之后,第三个出任军委副主席的,比刘伯承、贺龙等七位元帅(这七人于1954年6月被增选为军委副主席)还早了三年时间。
解放战争中,彭德怀、林彪,一个在西北,一个在东北,分别指挥一野、四野征战。囿于西北人、物匮乏,一野兵力不及四野的1/5。彭德怀指挥一野以少打多,与胡宗南部四处周旋,硬是在黄土高坡上打出一片天地,拱卫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的安全。而兵强马壮的四野在林彪指挥下,聚歼东北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横扫华北、中南、华南,兵力发展到180万人。林彪也以其令人称道的才具与战绩,紧随朱、彭之后,位列军队元勋第三。
从1952年7月到1959年8月,彭德怀继周恩来之后主持中央军委工作7年。此后,林彪开始主持军委工作到1971年9月,长达12年。
从党内地位看,林彪于1925年入党,比彭德怀早了3年。1945年6月中共七大选举中央委员,按得票多少排名,获得541票的林彪高居第七名(满票543票),而正在华北工作座谈会上受批判的彭德怀仅居第33位。但彭德怀仍成为七大选出的13名政治局委员之一。
1955年4月,林彪在中共七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这是他第一次进入政治局,比彭德怀晚了整整10年。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彭德怀与林彪都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不过,仅过一年半,林彪就在1958年5月的中共八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副主席,成为中央五位副主席之一,在毛、刘、周、朱、陈、林、邓七常委中,排名第六,成为中共最高层的核心成员。林彪党内地位一跃而在彭德怀之上,只是军委日常事务主持人还是彭德怀。
彭、林二人掌军行事风格
彭德怀与林彪,是两个性格迥异、行事风格极为鲜明突出的人。前者性情刚烈,敢作敢为,脾气火爆;后者性情沉稳,工于心计,不怒而威。两人共事颇久,井冈山时期,一个指挥红五军和后来的红三军团,一个指挥红四军和后来的红一军团。两个军团协同作战时,有时由彭德怀统一指挥,有时则由林彪统一指挥。这两个军团,不仅是红一方面军,而且是中央红军的主力军团。
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四川境内后,林彪率领红一军团先导部队,作为开路先锋;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殿后。1935年9月,红军由甘南北上,两个军团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彭德怀任司令员,林彪为副司令员。彭、林一正一副,成为毛泽东极为倚重的左膀右臂。
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对彭、林二人个性有这样的描述:“彭一生说话坦率,不转弯抹角;彭写文章措辞明白有力,篇幅往往很长,言辞诚恳而激烈,使人一听就了解他的观点……林彪看上去不像彭德怀那样直率和精力充沛。他比彭年轻十岁,长得十分瘦小。他的脸是椭圆形,肤色浅黑,显得很清秀。彭经常和部下交谈,而林却同他们保持一段距离。对许多人来说,林似乎生性腼腆和含蓄。找不到说他对部下热情和爱护的故事。他在红军指挥官中的同事都尊敬他,但他一开口就是谈正经事。”“林彪善于声东击西和隐蔽自己,善于奇袭和伏击,善于从侧翼和敌后发起进攻和使用计谋。而彭德怀总是从正面进攻敌人,他打仗极为勇猛,对手一次又一次被消灭。”
在几十年的征战中,彭、林作为影响力最大的两位军中主将,率部东征西战,并于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主持军委工作,全军上下直接或间接感受二人行事风格的将帅们,无一不深受影响。
彭德怀主持军委时期,军队是大开大阖,轰轰烈烈地重组、裁撤、合并、创新。众多将帅有一个共识:从职业军人的角度看,统领军队,彭德怀的确是行家里手。
张爱萍曾发自肺腑地说:彭老总“是一个真正的人!”
1959年8月庐山会议之后,林彪开始主持军委工作,至1971年9月,长达12年。林彪掌军时,军队机构经过彭德怀大力整治,已经趋于稳定。以林的行事风格和身体条件,在其下专门设置了一个由军委秘书长罗瑞卿主持的议事与执行机构——军委办公会议,以负责军委日常事务。罗瑞卿的作用、权力由是大增,成为军队的大管家。林彪提出了与彭德怀时期重点不同的建军理念和方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南顶北放”的战略方针,提出要在全国实行坑道化、要塞化、地下化、基地化和闻名一时的“四个第一”,还有什么“突出政治”“顶峰论”“天才论”等等。
总之,林彪是动静不大,“发声”不少,特别是在如何“紧跟”上做足了文章。林彪的这套提法,确实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大谈思想、政治、旗帜,甚至还在《人民战争胜利万岁》一文中提出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目标,大有一种“高屋建瓴”之势。
未完待续
责编:王喻
编审:郑国伟
制作:王喻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