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309号火车的旅行体验

今年 1 月,荣耀发布了 Magic V——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到了 11 月,荣耀 Magic Vs 折叠屏手机又来了。

一年发两次折叠屏,有这个必要吗?况且骁龙 8 Gen 2 刚刚发布,荣耀 Magic Vs 却只能搭载骁龙 8 Gen 1 。

不只是荣耀,预计在 12 月发布的 OPPO Find N2 以及竖屏折叠手机 Flip,也将搭载骁龙 8 Gen 1 。但对 OPPO 和荣耀来说,这不是重点,折叠屏手机现阶段的关键仍然在于「减重」。

在荣耀 Magic Vs 折叠屏手机的预热宣传中,反复强调「轻薄」和「长续航」,包括荣耀 CEO 赵明在预热视频中也着重宣传了这两个要点。

追踪309号火车的旅行体验

iPhone 6s,图/苹果

那一年,iPhone 销量达到了巅峰的 2.312 亿台,此后再也没能超越。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巅峰还要晚两年,到 2017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高达 15.66 亿台,然后开始缓慢下降。

到今年,手机厂商和芯片厂商双双下调订单,双十一期间更是卯足劲促销以避免过多的库存,整体经济环境的恶劣更是加重了手机行业的「寒意」,过去三个季度整个手机市场都在双位数下滑。

另一方面当智能手机接近「人手一部」的天花板,而消费者的换机周期又延长至 36 个月,手机厂商就不得不面对消费者不换机的一个核心原因——产品创新。

重点还是屏幕。过去十几年,智能手机最核心的体验突破都汇集在屏幕之上。从这个角度看,比起 iPhone 6s,「处处都不同」更适合 2019 年的三星 Galaxy Fold。

追踪309号火车的旅行体验

OPPO Find N,图/OPPO

换言之,Find N 是在先保证折叠状态下「实用」的基础上,再扩展出大屏的使用体验,与此同时还将折叠屏手机的起售价格打到了 7699 元。

小米在产品定义上选了「轻薄」。MIX Fold 2 在很多方面做了优化和取舍,比如将屏幕的偏光片换成了滤光片,从而降低屏幕的厚度;采用更窄的铰链结构,代价是稍弱的抗折痕表现和较小的悬停角度;砍掉无线充电和 X 轴线性马达。

这些都换来了一款更轻更薄更便宜的折叠屏手机。小米 MIX Fold 2 展开状态下厚度仅有 5.4mm,折叠状态下厚度也不过 11.2mm,重量为 262g,就算将其作为一款常规旗舰机使用也没有问题。并且在最重要的屏幕上,MIX Fold 2 没有打半点折扣,统一采用三星 120Hz 顶级 OLED 屏幕。售价上,小米 MIX Fold 2 也进一步降到了 8999 元起。

华为 Mate Xs 2 同样主打轻薄,但在实现路径上截然不同。

华为 Mate Xs 2 采用了独一份的外折屏幕方案,最直接的好处是只有一块大屏,少掉的一块常规手机屏幕意味着更轻更薄的机身——最薄处 5.4mm,折叠下厚度 11.1mm,还有更少的屏幕成本。于此同时,华为 Mate Xs 2 的售价也从初代的 16999 元降到了 9999 元起。

除了折叠屏产业链技术成熟带来的集体成本下降,屏幕也是价格下探到万元的关键。根据东方财富证券的一份报告,折叠屏手机 BOM 物料成本中,主副屏组件就占据了超过 50%。

但之所以只有华为采取这套方案,很大程度上因为一个颇为致命的问题——抗摔性。智能手机的屏幕抗摔性一直是整个产业链不断努力的方向之一,即便如此,手机屏幕依然很「脆弱」,屏幕对折后在结构上还会更脆弱。

追踪309号火车的旅行体验

华为 Mate Xs 2,图/华为官网

可以预见,外折屏幕方案依然会是手机厂商的主流选择,包括接下来登场的荣耀 Magic Vs 以及 OPPO Find N2。而据目前流出的信息,两款大屏折叠手机同样主打极致轻薄。

数码博主@i 冰宇宙爆料称,OPPO Find N2 主打轻薄,重量不到 240g,同时刘作虎也暗示 Find N2 采用了全新的材料。考虑到 Find N2 继续保持前代的长宽尺寸,除了新材料的替换,最大的优化应该将机身整体做薄,以达到「减重」的目的。

事实上到这就能明白,从去年底开始,手机厂商就不再埋头专注折叠屏手机的「长板」——大屏,而是把更多的目光放在改善折叠屏手机的「短板」,也就是握持体验,即便是三星也在 Fold 4 上将重量降到 263g。

唯一的例外是 vivo X Fold/Fold 。

首先,手机厂商和消费者都希望折叠屏手机能做到保证握持体验,同时硬件又要是最顶级的配置,这也是折叠屏手机高定价应有的。但是先保证基本的握持体验,还是顶级的硬件配置,就考验厂商对消费市场的洞察和取舍了。

vivo 选择了与小米截然不同的方向,不仅在硬件上全面使用了顶级配置,甚至是在折叠屏手机普遍「降级」的影像配置上也做到了目前的天花板,代价则是 15mm 的厚度和 311g 的重量。

缺点是显然的,311g 的重量足以劝退很多潜在消费者,但 vivo 也打出了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吸引更看重折叠屏硬件配置的高端手机消费者。这样的策略成功与否,还是要看后续的市场表现。

软件唱戏

就像在上文中提到的,我们想要更大的屏幕不只是在于「大屏」,本质上是大屏能满足更复杂的消费需求和更多的应用场景。

理想情况下,大屏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应用,比如微信和淘宝,可以同时和朋友「购物」;也可以实现一个应用的复杂功能设计,比如视频剪辑软件;还可以实现信息跨应用的流转,如图片和文档跨应用的拖拽。

但现实是,当折叠屏手机遇到第三方应用,大部分情况都是扑街。折叠屏的总体销量还不够大是一回事,各自为营的 Android 生态又是一回事。

追踪309号火车的旅行体验

响应式布局,图/谷歌

今年 3 月,谷歌为 Android 12L 正式版单独召开了一场发布会,可以视作谷歌终于重视起折叠屏手机市场了。根据介绍,Android 12L 是为大尺寸屏幕与折叠屏设备设计,不仅重新改造了多任务和多窗口体验,系统 UI 也针对不同尺寸的大屏设备进行了适配,更重要的是面向开发者提供了响应式布局、平行视界等 API。

但 Android 12L 发布的时间点距离 Android 13 太近,以至于几乎没有厂商选择跟进。上半年发布的 vivo X Fold 也只是搭载 Android 12,去年底发布的 OPPO Find N 甚至直接跳过 Android 12L,直接开始适配 Android 13,只有三星宣布了基于 Android 12L 的 OneUI 4.0 更新计划。

不过谷歌发布 Android 12L 可能早就「志不在此」。伴随 Android 12L 的发布,谷歌陆续更新了针对大屏设备的开发标准文档、设计资源以及开发工具等,如果只是如此,真正响应的开发者恐怕寥寥无几。而一个专门适配折叠屏和大屏设备的 Android 12L,则是谷歌提供给开发者和手机厂商的试验场。

追踪309号火车的旅行体验

响应式布局,图/谷歌

到 8 月的 Android 发布会上,谷歌宣布 Android 12L 的特性都将并入 Android 13。手机厂商和开发者终于可以往一个方向使劲了。

在此之前,手机厂商只能基于 Android 系统自行开发针对折叠屏的功能,比如平行视界、响应式布局等。问题是各家厂商太过分散,功能和提供的 API 都不尽相同,即使开发者看到了折叠屏手机在高端市场的快速增长,也不可能针对每一家厂商都进行一一适配。

越努力越尴尬。手机厂商在系统层面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和定制工作,不断改进多任务、多窗口等功能,但没有第三方开发者进入,整体的折叠屏生态就无从谈起。当然,手机厂商也尝试过从主流 Top 100 的应用下手,主动上门求合作,包括微信、网易云音乐、小红书等,甚至华为和 vivo 还做了 UI 自适应引擎,实际效果和应用范围依然太小。

整个 Android 生态,也只有谷歌能做到了。谷歌提供统一的 API 和设计规范开启之后,开发者也有了一个明确的适配目标,不需要针对各个手机厂商进行适配。

目前,谷歌旗下主要的应用都已经基本完成了折叠屏的适配,第三方跟进的也不少,在国内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是淘宝和微信。这意味着所有折叠屏手机不需要专门适配,直接就能使用面向大屏交互优化的淘宝和微信。

前者是所有大屏设备的噩梦,不仅是 Android 平板,包括 iPadOS 也基本放弃适配,适配平行视界后才稍微能用。相比之下,微信针对折叠屏及平板做了较多的适配,不仅折叠和展开状态下自动改变应用布局,也支持了平行视界,可以分屏同时查看朋友圈和小程序,又或者聊天窗口等。

无论从哪个角度,微信对折叠屏的适配,对于国内折叠屏用户都有极大的正面意义。

作为一款国民级应用,微信在国内移动互联网生态中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小程序生态的间接适配同样提高了折叠屏手机的日常使用体验。而微信的适配也直接拉开了常规手机与折叠屏手机在使用微信时的体验,遑论微信引起其他第三方应用的关注。

写在最后

手机不只是硬件,就像 iPhone 的成功还在于 iOS 和 App Store。折叠屏手机当然也是,脱离硬件或软件谈体验都是不切实际。

今天回顾折叠屏手机的短暂历史,会发现手机厂商从早期专注「大屏」的体验和宣传,已经逐渐过渡到对折叠屏的「短板」补足,开始从基础的日常握持体验出发,不断改善折叠屏手机的折痕、系统体验,以及搭载更多的顶级配置。

追踪309号火车的旅行体验

小米 MIX Fold 2,图/小米

但手机厂商始终无法解决应用生态的问题,当然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手机厂商在整个 Android 生态的位置决定了,市场份额如三星也始终无法主导开发者的生态。

不管如何,折叠屏手机发展了两年,谷歌总算重视起来,越来越多第三方应用开始适配折叠屏和平板设备,微信的适配,也是对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更是一剂强心针。

不过,国内手机厂商希望通过折叠屏手机抢占高端手机市场依然不容易,除了彼此之间的竞争,苹果依然是悬在所有厂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苹果在做折叠屏一点也不让人意外,然而谁也不知道苹果何时推出。但凭借对整个生态的控制力以及对开发者的号召力,苹果一旦入局势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应用生态的适配,届时折叠屏手机的市场必然又是一番腥风血雨。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