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shu gong zuo zhi nan
甲午海战纪念馆位于威海市刘公岛南岸,背山临海。从整体环境考虑,甲午海战馆摒弃了对称式布局。取西向作为主要入口,以迎接由码头上岛的人群。同时面向威海市方向,游人自威海上船后从很远的地方便可以一览馆的全貌。
进入大门后循着一条弯曲道路来到主体建筑前,紧接着便登上一部宽大的台阶上到二层。从这里可以进入主馆的序厅,也可以走向宽大的观海平台,观众可在凭吊当年古战场的同时调整情绪,做好入馆的精神准备;进入序厅后,由此向左沿顺时针方向依次参观各展厅;最后来到尾声馆,内设巨大铜钟,警示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出馆后一个下沉后院,由二层建筑覆盖而形成巨大的敞廊,既陈列了海战遗物的复制品如火炮、铁锚等,又可供游人在此小憩。
项目信息/Credits and Data
主创建筑师/Chief Architect: 彭一刚/PENG Yigang
设计团队/Design Team: 张华,马贵祥,杨大禹,李友生/ZHANG Hua, MA Guixiang, YANG Dayu, LI Yousheng
合作方/Collaborator: 山东威海管理委员会/Administration Committees of Weihai, Shandong Province
设计时间/Design Time: 1993
建成时间/Completion Time: 1994
2
天津大学建筑系馆
门厅位于东部便于出入,庭院居中可为大家所共享,既有利于自然通风,又可使走廊获得充足的自然采光。展厅置于二层,全部敞开。门厅之中增设了一部通往二层的“Y”形开敞式楼梯,通过它把人流送往二层,再引导至南北两个楼梯,形成一个完整又短捷流畅的交通流线。建筑结构柱网极其规则、整齐,只有3.6米和4.2米两种类型,除大绘图教室采用井字梁结构体系外,其它部分均为7.2米。
项目信息/Credits and Data
主创建筑师/Chief Architect: 彭一刚,邹德侬/ PENG Yigang, ZOU Denong
设计团队/Design Team: 朱长青,王淑琴,荆子洋,卞鸿滨/ZHU Changqing, WANG Shuqin, JING Ziyang, BIAN Hongbin
合作方/Collaborator: 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
设计时间/Design Time: 1988
建成时间/Completion Time: 1989
3
浙江省舟山市沈家门小学
从基地现状看,教学楼、图书馆、综合教学楼等主要教学建筑宜布置在比较开阔的西部,其它辅助性用房如食堂、托幼、健身房等分别放置在基地的北部和东部,体育运动场地则沿着基地南部靠城市道路一侧安排。
基地十分局促,只有把平面设计得尽可能紧凑,才能使建筑物与城市干道保持适当距离,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噪音的干扰。将主体部分安排在两条相互平行又比较邻近的矩形平面之中,南北两条各为18层,从而形成两片短板的体形,南北两部分各设一个交通枢纽,以较短的走道连接各工作房间。全部用房均为南北向,具备良好通风、采光条件。
由于门厅夹在两大板块之中,过于隐蔽,从城市干道的方向几乎看不见到,为克服这一缺点,在入口前设置了一个形式独特的门廊,借此,既可适当突出入口,又可将人流引导至入口门厅。由于基地低洼,主入口门厅设在二层,未端设有台阶,经由它方可到达门廊,气势十分壮观。依据室内功能对采光要求的不同,开窗形式也多种多样。建筑主体部分过于高耸且属于匀质性空间,为避免单调,借助独特的墙面处理形成极富光影变化的韵律感。
项目信息/Credits and Data
主创建筑师/Chief Architect: 彭一刚/PENG Yigang
设计团队/Design Team: 张益勋/ZHANG Yixun
合作方/Collaborator: 郑州高新技术管委会/Zhengzhou High-tech Management Committee
设计时间/Design Time: 1997
建成时间/Completion Time: 1999
5
南安革命烈士纪念碑
建碑的地址选择在南山公园南门附近,地形起伏变化很大,局部地段十分陡峻,特殊的基地情况给方案构思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灵感和启示。做成一组碑群继而形成一个清晰的序列和程序的想法油然而生。
主体部分设立一座竖碑,其下部由三个立方体叠摞在一起,上下之间略作扭转,底下的一块饰以红军战士头像浮雕,并1927-1936;中间的一块饰以新四军战士头像浮雕,并1937-1945;上部的一块饰以解放军战士头像浮雕,并1946-1949。寓意这三个历史时期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基础,其上部则象征着新中国的建立。横碑,也即辅碑,呈曲线形式,中部镌刻碑文,端部饰巨大革命烈士头像,三男一女,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它的下方镌刻“南安革命烈土纪念碑”并1927-1949字样,向人们昭示它所要纪念的内容和主题。
下部为碑林,呈正方形,环列着百余根立柱,中部留出一个方形场地,中置石雕花圈,花圈背后镌刻400多位烈土姓名,供游人对先烈的追思和哀悼。如果说主体部分凸显“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气氛的话,这一部分所呈现的则是低沉和悲壮。两相对比,人们自然会心潮澎湃,情绪起伏跌宕,而这正是纪念碑建筑所应当具有的艺术感染力。
项目信息/Credits and Data
主创建筑师/Chief Architect: 彭一刚/ PENG Yigang
设计团队/Design Team: 吴放,李伟,蒋志强/ WU Fang, LI Wei, JIANG Zhiqiang
合作方/Collaborator: 南安市/Nan’an City
设计时间/Design Time: 2007
建成时间/Completion Time: 2009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