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刑史上最恐怖的案例
中华千年历史上,从来都不缺少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杰出代表,上到一代女皇武则天,下到三迁的孟母和刺字岳母,都为后人留下了相当多的财富。
就这样,武则天发现了掖庭中聪明伶俐的上官婉儿。她十分欣喜,想要打破困局,那就得先出现打破困局的人。于是武则天按照科举殿试的样子,命人将上官婉儿带到面前。
这个年仅14岁的姑娘一出现,群臣便表现出一副鄙夷的样子,直到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的一问一答流畅漂亮,群臣惊讶之余,也不免暗自感叹上官婉儿的学识丰富。武则天又让她写下文章,这下更是让群臣闭了嘴。
上官婉儿文不加点,提笔而就。文章华丽流畅,温婉又不失个性,处处流露出精明与干练。武则天大喜,当着群臣的面免去其罪奴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诰命。在绝对的实力面前,群臣见状也不好说什么。
不过《控鹤监秘记》成书于明朝时期,内容大多都是以民间流传进行的汇总和编撰,多少夹杂了一些老百姓的看法,并不能当作参考。
而且张昌宗是有记载的软骨头,武则天的为人朝野皆知,张昌宗不求情还好,但凡他敢求情,武则天就敢带着他一起收拾了,所以,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并不高。
第二种说法来源于段公路的《北户录》,这本书编撰的时间正是在唐代,可信度要比前者高很多。书中描述每当武则天跟随唐太宗李治上朝之时,面见朝臣议事都会让上官婉儿偷偷藏在桌案之下,悄悄记载议事的内容。
野心显露
无论两种说法的可信度如何,上官婉儿受到“墨刑”史书中确实有记载。总之经过此事后,上官婉儿更加尽心伺候,曲意迎合,再次讨得武则天的欢心。
可是李唐皇室的真心拥趸者并没有放弃为故主夺取权力,宰相张柬之等人先是密谋策划逼宫,到了神龙元年果断抓住机会发动政变,威逼武则天还政于李氏子孙。自此一代女皇的时代结束,唐中宗李显得以重新回到龙坐上。
此时的上官婉儿犹如一艘即将沉没的船上的老鼠,极其敏锐。她立刻起草诏书,拥护李显登上皇位。李显登上皇位后,对上官婉儿信赖无比,转而将其母亲封为沛国夫人。
上官婉儿抓紧一切时机讨好李显,不仅趁机与韦后和安乐公主搭上了线,还替祖父平反。武则天大势已去,上官婉儿毫不念及情分,想尽办法斡旋于各个势力之间,完全没有想过武则天会有怎样的结局。
为了达成自己的野心,上官婉儿居然怂恿韦后做下一个武则天。
景龙四年,太平公主势力日渐强盛,上官婉儿再度更换了依附目标,投靠了太平公主。没过多久,唐中宗李显突然驾崩,韦后抓紧时间将权力握在自己手中,将朝中要职全部安插了自己的党羽亲信。
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联手起草遗诏,准备立李重茂为皇太子,并让李旦辅政,韦后作为为皇太后掌摄政大权,想以此平衡各个势力。有了武则天这个成功的案例,以宰相宗楚客为首的臣子们想要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
这些人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倘若韦后真的称帝,那么他们就是开国功臣。可是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不这么想,李唐宗室无论如何也再不能经受下一个武则天了。他们决定出其不意、棋走险招,发动政变杀死了韦后和安乐公主,两者党羽全被围杀殆尽。
上官婉儿再一次于权力的漩涡中进行周旋,拿出遗诏证明自己始终站在李唐宗室这一边,李隆基早就看透了朝局混乱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女子争权夺势所造成的。于是李隆基二话不说,将上官婉儿斩于旗下。
但李隆基不愧是未来引领大唐走上巅峰的帝王,他虽然对上官婉儿的所作所为十分厌恶,却没有忽略上官婉儿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他名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了起来,编成文集,只是可惜这本诗集已经失传。
总而言之,上官婉儿在政治方面的建树,给朝廷和百姓都带来不少好处,比如将男子定为23岁成丁,不可过早地从事徭役,又提出59岁免除劳役,称得上是古代的退休制度。文学方面,她重视文才,鼓励创作,并制定了诗词评定制度,甚至专门制定了爵位。
可惜的是,在权力面前,上官婉儿失去了本心,她的野心和欲望渐渐吞噬了她本该拥有的高洁与雅望,着实让人唏嘘。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