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雨事件细节真相大揭秘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韩春雨事件细节真相大揭秘

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学向媒体提供了一份题为《关于舆论质疑韩春雨成果情况的回应》的书面材料,对舆论和学界的质疑作出正面回应。该文大致的意思是:有机构已经重复了实验,双方正在洽谈合作事宜;因为科学发现需要较长的验证周期,希望大家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时间。

此前,已经有多位科学家或研究者声称重复了实验,但是他们需要进一步测序去确认。如此看来,现在人们关注的焦点不是实验是否有重复的可能,而是韩春雨研究成果是否真的取得了重大突破,即NgAgo系统比CRISPR-Cas9系统更有效率,并且这种结果是否恒定。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对偶然或必然的探寻。上述材料中没有公布具体的机构名称,缺乏说服力。校方用“已经有独立于我校之外的机构运用韩春雨团队的NgAgo技术实现了基因编辑”这样众所周知的消息作为挡箭牌,显然满足不了公众的胃口。那什么时候有关方面才能给公众和学界一个明确的交代?

理想状态下,论文发表后属于学界探讨、交流的时期,本不应该花费过多的时间在验证方面。韩教授长达几个月,不恰当地消耗着公众和学界的注意力,不管结果如何,都有失责之实。当然,笔者不反对给科技工作人员更多的时间和支持。不过这种支持应该是对于实验过程中的研究人员而言,不能因为急功近利,就对尚无成果的研究者加以斥责。韩春雨教授已经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研究工作可以说已经成熟,正是“投资人”验收成果的时候,为何还要给他更多的时间和支持?

科学发现的验证周期的确较长,但是验证应该在成果交流之前完成。若顺着校方的思路,韩教授远近闻名后,还需要较长的验证周期,无疑颠倒了研究的步骤,恐怕发表论文之时成果还没定型。不得不说,没有严谨、反复的试验,可能出现偶然性和干扰因素影响最终结论的情况,这是科学家需要警惕的。好比某人今天出门无意捡到100元,结果他就向世界宣称自己找到一份最轻松的工作,岂不可笑?

既然争论和质疑已经出现,花费时间去验证无可避免。因此,校方提出给韩教授更多的时间,也有一定合理性,但究竟是一个月、一年还是十年?舆论绝不可能在一个话题上停留较长时间。厘清真相需要时间,却万万不能让时间成为校方打游击战的武器,最后不了了之,而得过且过。如果始终没有定论,那就需要有关方面进行长期的监督,失误便纠正,证实就进入后续的应用阶段,否则史书上只会记载:这是一场没有结尾的闹剧。不过,为了当事人和公众少点烦心事,还望韩教授别让我们等太久。

文/孔繁兴(同济大学)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