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齿冷

什么是齿冷

“文革”中的走资派和反动权威是否也犯下过被人所不齿的错误甚至罪衍?从“文革”以后兴盛一时的伤痕文学直至今天,用文学作品清算“文革”中那些被社会浪潮裹挟着越过人兽界限的有错者或罪犯的篇数不在少数,可是,将这一群人的辈分上推到红卫兵的上一辈亦即走资派和反动权威,好像不多。

什么是齿冷

在大众忙着议论红卫兵该不该向“文革”中的受害者谢罪时,张悦然将其新作《茧》构筑在这样一桩案情上:程恭的爷爷是医学院的副院长。“文革”来了他成了走资派被批斗至昏厥后被关进了医院的死人塔,在那里,程爷爷的脑袋被钉进了一颗铁钉成为植物人至今还躺在医院特意为他劈出的一间医疗室里。李佳栖的爷爷李冀生则是医院的学术权威,也许在“文革”中也靠边站过?反正,当程恭和李佳栖作为《茧》的男女主角分头叙述今事揣测往事的时候,李爷爷已是不苟言笑、努力工作的院士。虽然不愿受此大辱跳楼自尽,汪露霞的父亲还是被定罪为钉钉子的那个人。案件似乎有了结论,可是,医院里一直暗潮涌动:李爷爷才是钉钉子的那个人。是或不是,那颗钉子给程家和李家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看得见是,程恭的父母不知去向,这个得不到父爱和母爱的少年成长在因丈夫成为植物人而乖戾的奶奶以及因父亲成为植物人而无法得到爱情的姑姑身边,耽于幻想,肉乎乎得似乎早就成了没了追求未来的迟暮之人;李佳栖因父亲离家出走成为单亲家庭的独生女,母亲是个生活的失败者这让李佳栖厌烦所以女孩生活的很大部分是用来寻找父爱的。在寻找的路途中,李佳栖因为失望而放纵,用随便的外表掩藏着一颗因缺乏父爱而脆弱不堪的心……刊登《茧》的那一期《收获》出版至今已经半个多月,关于《茧》的评论也一篇篇地见诸报章,我发现人们关注的总是,李爷爷的一颗罪恶的钉子对他们的孙辈“80后”的程恭和李佳栖以及李佩萱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以及反思这种能产生涟漪效应的罪恶的社会价值。

这样的评价,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作为“80后”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悦然,凭借一部用功多年而成的《茧》开始摆脱“80后”作家只注重小我只看得见沟渠里月亮的标签。不过,也让我疑惑:为什么看不见《茧》中受伤害最深重的李牧原?也许,评论者多为“80后”的缘故,这个在《茧》中出场次数不多所占篇幅不大的人物,我以为是张悦然的《茧》塑造得最走心的人物,被忽视了。

什么是齿冷

(《茧》的作者张悦然)

推测了一下李牧原的年龄,他应该是1950年代出生的,当程爷爷的脑子被钉进一颗钉子的时候,这个10来岁的少年很有可能知道了真相,眼看真正的罪犯自己的父亲没有得到惩罚反而依凭所谓的学术成就越来越顺风顺水贵为了院士,李牧原从两难境地(是作为父亲的儿子为维护父亲的尊严假装不知道案情的真相任由汪露霞的父亲替罪而死,还是站出来揭开真相)过渡到叛逆乃至大叛逆:坚决不肯留在父母身边苟且而是选择远离家庭到农村插队,明明知道父母会反对也要娶一个农民的女儿为妻,明明知道父母会为他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为荣就是要辞职北去俄罗斯做个体户,明明知道父母反对他离婚还是抛家舍子做了一个不归家的浪荡子……这个知道真相又做不到大义灭亲的男人,或许,刚刚开始叛逆的时候还希望父亲能从他的叛逆中警醒过来从而觉悟过来去程爷爷的床边忏悔,可是,父亲却对儿子的牺牲视若罔闻照样为所谓的医学事业鞠躬尽瘁,彻底失望的李牧原除了帮助穷困潦倒的汪露霞一家以替代父亲赎罪外,完全放弃了自己,酗酒酗酒酗酒,最后酒驾致死。一个深知父亲罪不可赦的有良知的人,就这么替父亲告别了人世,让读者深感齿冷的是,李冀生这个李牧原原罪的制造者却在儿子命丧黄泉之际还能处之泰然——这样的书写我以为才是《茧》的价值和意义:人都有年轻的时候都有可能做过混蛋,当一个混蛋年纪老了也许在非道德层面上做出了对人类有贡献的伟业,他在是一个混蛋时犯下的罪过,就能因此被我们忘却吗?

李佳栖在寻踪父亲的路途中慢慢遗失了自己——有人这样一句话地总结《茧》的主题,那么,为什么不是因为随着父亲李牧原的死一种忏悔精神也随之飘散而去让李佳栖冥冥中感觉精神失落从而迷失了自己?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