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哥老范演员表 全部演员及作品介绍
文/印记
看到标题,很多人应该都会发出疑问:称范伟是国宝级的演员,这种赞许是否过誉?是否言过其实?坦白讲,如此称谓,此前应该从未有人在范伟身上用过。原因不说自明,贴在范伟身上的喜剧标签太深刻了,深刻到仿佛烙在了他的脸上一样。
脑袋大脖子粗的“伙夫”形象,经常是人们想起范伟时首先投射在脑海里的第一张剪影。诚然,那个被忽悠到大脑缺氧的实诚人确是他塑造的经典人物之一,但这真的不是作为演员的范伟演艺生涯的全部。他的戏路之宽,是眼下华语影坛少有的,他能驾驭的不仅是喜剧,悲剧正剧全能、主角配角也都信手捏来。
范伟的职业是演员,也是他唯一从事的事业。他不抽烟不喝酒,三十多年的演员之路上零绯闻,唯一的爱好就是下厨,剩下的时间全都用在了琢磨戏、琢磨人物上面。
衡量一个演员的业务水平,应该用什么标准?有的演员演了几百部,却只是混了个脸熟,让人记住的只有他的名字;而有的演员,每当人们想起他时,浮现出的是一个个被他成功创作的角色。
他曾说过,很多观众喜欢的人物都是通过在生活中的观察、体会,再通过自己的加工、反复推敲,才塑造出来的。也正因如此,人们不仅记住了范伟,也记住了范德彪、药匣子、王木生、丁务源等等鲜活的人物。
配角篇
前几天刚过了57岁生日的范伟,1962年9月2日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并不是从事艺术工作的,但范伟从小就对表演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尤其是相声。
16岁那年,一心向往舞台的范伟,拜在了沈阳曲艺团相声演员陈连仲门下学习相声表演,并于1983年考入了辽沈阳曲艺团,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也没想太多,就是喜欢,喜欢在台上给别人演节目。”
上世纪80年代,东北地区的新型二人转演出方兴未艾,赵本山、潘长江、巩汉林等人凭借着自己改良的拉场戏、说唱小品等节目极速走红,相声在东北地区的受众逐渐减少,慢慢的沦为各种舞台演出的陪衬。而相声演员,自然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配角。
于是,这个声音沉稳、面相憨直、热爱相声的青年,就开始了自己长达十多年的配角生涯。此间,范伟自己创作并表演了多个相声作品,虽偶获奖项,却了无名气。现在回看他当时的演出视频,也的确相对“主流”,很多包袱脆而不响,也就是还没“开窍”。
到了90年代初期,无奈于不景气的相声市场,范伟开始尝试演小品了。折腾了几年,吃了不少苦,也始终没有得到太多机会。但踏实的为人、扎实稳健的舞台功力,也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1993年,已经名满全国的赵本山找到了他,二人开始合作小品。面对着大红人赵本山的邀请,范伟自当尽心尽力,仔细背词,认真准备每一场演出。可赵本山从来就是一台“随机台词机”,情绪上来了,在台上的时候常常是天马行空,“现挂”满台飞。
几场演出下来,认真惯了的范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找到赵本山说:“我总怕跟不上你。”得到的回答同样让人不知如何接话:“慢慢你就习惯了,就跟上了。”
两年后,已经被赵本山磨得差不多的范伟,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他配合赵本山演出了小品《牛大叔提干》,演的是一位秘书。
这是一部近乎独角戏的电影,讲述就是铁路职工王抗美退休第一天的日常。有着“东北贾樟柯”之称的导演张猛,用酷似纪录片的形式,将吉林集安这座小城中的一个普通人的平凡一天,呈现在观众面前。
当时的集安,还没有如今这么有名气(多年后,一个叫董成鹏的集安孩子,在家乡拍了一部《缝纫机乐队》),听说范伟来到集安拍电影,成了这座小县城的头等大事,人们有事没事就到拍摄现场去参观,这其中也包括王抗美的人物原型“王大耳朵”王连昌。
王连昌在剧组里是助理导演,几乎每天泡在现场,有记者问他:“范伟演你演得像不像啊?”
“像,比我自己还像。”
那个春天,范伟的腰伤刚刚痊愈,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每天骑个“大二八”穿梭在集安的大街小巷;由于剧情大概说的就是王抗美一天的所见所闻,所以配演演员有很多,范伟不厌其烦的每天和这些演员对戏,时不时地还会去征求王连昌的意见,这时的他,已经完全变成了王抗美,很多现场观看的群众甚至失望地说:“这也不是范德彪啊,也不像药匣子。”
他就是这种具有变身能力的人,一旦进入角色中,就不是范伟了。
2008年,温情喜剧《即日启程》上映,2011年,主演《跟踪孔令学》,加上最近一部《不成问题的问题》,范伟一共有六部真正意义上的主演电影,这六部电影,每一部都获得了表演类的奖项,这种获奖概率,是国内男演员中前无古人的。
2004年 第2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最佳男主角奖 看车人的七月(获奖)2006年 第30届开罗国际电影节 特别表演奖 芳香之旅(获奖)2009年 第9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演员奖 耳朵大有福(获奖)2009年 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男演员奖 即日启程(获奖)2011年 第3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优秀男演员奖 跟踪孔令学(获奖)2017年 第7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男主角奖 不成问题的问题 (获奖)
范伟完成了从舞台演员到影视演员的华丽转身,这种成功,并不是靠着之前积攒的观众缘,而是从零开始,认真对待每一个新角色。
悲剧篇
当有人问范伟:“在你自己的性格中,是偏悲剧多一些,还是偏喜剧多一些?”
他沉稳的答道:“我性格更偏悲剧一点,但是我演喜剧较多,所以这些喜剧人物,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点的小悲情。从技术上说,对我而言,悲剧更难一些,喜剧相对更简单。”
正是这种“悲喜交加”的内心活动,让他塑造了多个“悲喜交加”的戏剧人物。
总憋着想找到一条出路,结果是弄出了一场场闹剧。
喜得让人忍俊不禁,悲得又那么的无以复加。
而《看车人的七月》中窝囊、懦弱的杜红军,不像范德彪还要肩负搞笑的使命,他只需考虑把悲呈现地更加淋漓尽致,因而悲得更加的凄凉、彻底,更加无能为力。范伟的夺泪手段,从来不是靠苦大仇深、拧眉怒目,常常一个小小的技巧,就会让人泪水决堤。
有一场戏,范伟是这么回忆的:“那是一场杜红军要当着儿子的面哭的戏,开始就是打算让眼泪簌簌的流出,后来我觉得要给杜红军最后的一丝尊严保住,开拍时,我腾的站起来,走向脸盆,边洗脸边哭。”
常言道悲剧难,喜剧更难,把人逗笑,要比催泪难度大得多。而对范伟来说,喜剧却更容易,只因他掌握了技巧。这个现实生活中略显沉闷的演员,却将搞笑技巧研究的无与伦比的透彻。
这样会演喜剧的人,不是喜剧大师,谁是呢?
文艺篇
2016年11月26日,台北国父纪念馆,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即将揭晓,范伟坐在台下和其他大碗一起等待结果,显得镇定自若,当听到《不成问题的问题》范伟这几个字时,也是气定神闲,步履稳健的走上台来,心平气和的致辞答谢。
其实,他紧张地要命,等待开奖的过程中,脑袋就已经一片空白。连他自己可能都不会相信,这个当了十多年配角的小品演员,竟然能荣获金马奖影帝,这个在华语影坛中可谓举足轻重的殊荣。
《不成问题的问题》被称为人人看得懂的文艺片,范伟第一次尝试此类型的片子,没想到上映之后口碑爆棚,在谈到这部电影时,范伟说道:“这部片子,导演拍的淡,我们演的也淡,很有可能会被忽略。”尽管如是说,我们却能看到,范伟对这部电影的用心。
主旋律篇
有人不爱看喜剧,认为轻浮;有人不爱看悲剧,觉得阴郁;还有人对文艺片更是嗤之以鼻,觉得矫情。不要紧,还有别的类型的范伟供您喜爱。从09年的《雷哥老范》开始,几乎每年都有一部正剧类型的电视剧作品,《小宝与老财》 、《老大的幸福》、 《老家门口唱大戏》、《先结婚后恋爱》、《上阵父子兵》,还有今年的《乡亲乡爱》。
他对生活的琢磨还在继续,对演技的探索也并未停歇,我们不知道他还会在头上箍起几座影帝桂冠,还会带给我们多少笑声,亦或多少眼泪,但我们知道他依旧是那个人人都喜爱的国宝演员,总会塑造出更多的人物,他是范德彪、他是李宝库、他是王抗美、他是杜红军、他是孔令学、他是王木生、他是丁务源、他是范春雷、他是砖头哥……他,是影帝范伟。
这里是印记电影,感谢阅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