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推迟结婚
平均初婚年龄逐年推迟,原因何在?这种现象的改观要靠什么?
文/吴其伦
如今,一个普遍且公认的现象是:我国人口结婚得越来越晚了,并且结婚的人越来越少了——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9.38岁,女性27.95岁。而在十年前,我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4.89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5.75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24岁,有一些地方的平均初婚年龄甚至到了30岁。
十年的时间里,平均初婚年龄延后了四岁,男性平均延后3.63岁、女性平均延后3.95岁。从数据来看,不仅平均初婚年龄在下降,总的初婚人数也在下降:2010年初婚人数多达2200.9万人,2020年则降低到了1288.6万人。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仅813.1万对,同比下降了12.2%,这是连续第七年的下降。
第三、教育不断内卷。
本科生能找到好工作的年代早已一去不返了,本科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无限增大,毕业即失业。为谋求更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一步升学,考研、考博……每一道坎都需要多年的时间,受教育年限的延长自然推迟了结婚年龄。
第四、女性意识增强。
一些男性结婚后便做起了甩手掌柜,更是有许多家暴的新闻不断被曝光,让女性对婚姻产生恐惧;工作岗位上女性歧视现象越来越多,亦越来越明显,女性在没享受到相应的社会权利的前提下,便拒绝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
第五、思考更加理性。
婚姻稳定性这一问题被人们以更理性的方式思考,从前早婚盛行,很多人对彼此的了解不够,对婚姻的理解片面且不成熟,于是出现很多离婚事件。如今,人们的思考越发的充分与谨慎。
第六、观念逐渐改变。
从前的时代,科技与医学水平并不发达,人是平均寿命比现在短,结婚在并不长的生命里成为一个迫切的事情。在当下的时代里,丁克一族越来越多,人们对自由与自我的寻求愈发广泛,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想更多地享受单身自由时光,认为婚姻是笼子、是坟墓,认为一个人照样可以活得精彩,于是趋势性晚婚出现。从前结婚与生孩子是“尽孝道”,如今已经大为不同。
晚婚不婚危害众多,想要改变现状,需要多方入手。
晚婚与不婚的危害众多,如女性可能错过最佳生育年龄,继而导致生育风险的提高。而不婚不育对经济也会造成打击,尤其是母婴类、教育类领域将遭受重创,如此产生经济的恶性循环——晚婚不婚导致购买力下降,购买力下降导致经济实力下降,经济实力下降导致民众心理安全感下降,安全感下降导致晚婚不婚……
想要改变,需要多方入手解决:
首先要严格执法,保障女性员工权益,不要搞性别歧视。男性要多履行责任,承担家庭责任,并且要严于律己;女性要正确看待婚姻,不要被大搞性别对立的言论影响。学校应该普及性教育,媒体要起到正确的舆论作用,倡导婚姻、家庭、生育的重要性,消减部分人群对婚姻、家庭、生育的负面印象。
其次,要大力发展经济,晚婚不婚的本质在于缺乏安全感,只有经济提升,物质安全感才能随之而来。房价的调控需要进一步加强,房住不炒仍需进一步落实。就业环境要进一步改善,严厉打击996与无休止的加班,还大家以个人时间,优化升级婚育环境,提升婚姻市场服务供给和质量,扩大年轻人的交友圈,促进更多成功的婚姻匹配。
最后,要破除糟粕文化,整治天价彩礼等不合理婚俗,甚至取消彩礼制度,让大家能够真正的自由婚嫁、轻松婚嫁。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