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秋水长天诗歌的长尾词标题:赞美秋天的秋水
#头条创作挑战赛#
秋水美诗文五篇,庄子的恣意,王勃的瑰丽,李白的仙美
秋水,顾名思义是秋天的水,大的涵盖,包括了秋天的降水,地表水,小的是指的秋天江河湖海的水。
古代是秋季,是从立秋或者农历七月开始,到农历九月底或者立冬交节结束。
虽然秋天也有暑热和雨水,但是太阳南行,北方的凉冷空气逐渐占据古代中国大陆,气温逐渐走低,空气和云层的水汽减少,降雨减少,长江黄河源头的雪山逐渐封冻,上流流下的流水也少了,江河湖泊逐渐水位降低,水流平缓。
所以,在古诗文中,秋水多以明澈而安静的面貌出现。
最早写“秋水”的名篇是庄子。
“秋水时至, 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 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他是站在一种时空的高度,写早秋的秋汛。
晚夏到早秋,由于河流上游的降水,流往下游,会有一个时间过程。积攒了充沛降水的河流,流往下游时,叠加在河流本身之上,形成秋汛。此时会形成河流水量的高峰,甚至发生洪涝灾害。流水之大,塞在河道之间,甚至溢出河流之外,连接江湖,滚滚东流,茫茫一片,甚为壮阔。
主管河流的神,河伯欣然陶醉,认为天下水的美景,尽在此时,他得意洋洋顺着江河东飘,直到看到大海,才发现,比如沧海的波澜壮阔,他的秋水,黯然逊色。
这里的秋水,是秋天里最宏大的秋汛。是秋水中的一部分,也基本是全年最壮阔的内陆水貌,但是从整体秋季而言,这样的水,不会持续整个秋天。
而庄子写秋水,是带着沉淀后的感悟,可以分明看到他谈论秋水壮阔时的那种高瞻和冷静,后人赏读他的秋水,也多在秋汛之后宁静的秋天。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的《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洞庭湖远不止俗话说的八百里,在当代,洞庭湖的面积就有2700平方公里,在唐朝应该远超6000平方公里,是古代云梦大泽的遗留。
没准庄子中的河伯,看到的是云梦泽而非沧海。
到了唐朝,湖南虽然得到开发,但是也仅仅是洞庭和长江交汇的水陆地带,所以晚年李白,在夜郎途中返回湖南,游历洞庭,他所看到的秋天的洞庭,远比今日浩瀚广阔,且带着极其原始而仙意的面貌。
洞庭湖早秋会迎来长江的秋汛,成为长江天然的调节水域,也就更开阔。
就算是非汛期,洞庭湖也极其浩瀚。
相对于江水和海水,湖泊水更加稳定,寂静。
也就更有秋水之浩瀚静美。
那洞庭湖的秋水,没有一点污染,连空气也是,在秋夜,空气干净,水光澄明,连烟雾都不起,只有月光如纱如银,笼罩水面。
这样银色的梦幻的水,直达天边,水天一色,仿佛一只船,就可以飘到水天相接之处,直接飘上天海。
我愿意沉醉在洞庭湖的月色里,带着酒,任由小船飘荡到水天相接的白云处,一醉上天啊。
在非汛期的洞庭,水体相对稳定,比起春天的潮涨,万物蓬勃,秋水洞庭,宁静舒缓,夜色月光下如仙如梦。水波清凉,湖光潋滟。时有鸥鹭,夜半飞落,让人坐卧两忘。何况水边待久,虽有寒气,但是李白却深知水上旅游的乐趣,就是多带酒,可以驱逐寒气,另外就是,激发灵感。
这五首诗文,庄子高瞻大气,秋水写得汪洋恣意,骆宾王的有帝都华美,王勃的瑰丽,宁静中有雄奇,杜甫的深邃细腻,李白的则是月光仙意。但是整体而言,都是静,或静在骨,或者静生动。你喜欢哪首,哪篇?
秋水也多用于形容美女的眼睛和眼波。
那么和春水不一样的是,当用春水形容眼睛烟波,表达的是一种浪漫多情,而用秋水形容眼睛烟波时,就是一种深邃,明澈,知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诗词#
长绳系日,古诗五首,赏读李白李商隐壮阔的时光之叹
八月槎古诗五首,谈谈古人秋天,对于海洋和银河的想象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