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读诗如何提升情商
“我原来想整部电影一镜到底,是不是很大胆?整部电影一镜到底!”
片中有一个长达42分钟的长镜头,在一个叫荡麦的地方展开。镜头追随主角,沿路展示了贵州独特的地貌、气候和绵延的小路,又让主角遇见了死去的妻子、长大的侄子;长镜头与时间的流逝是同频的,能够最大程度地贴近现实,毕赣却用这种现实去表达梦境,使得稳定与碎裂,真实与梦幻,在对峙中获得了诗性的统一,最终拓宽了长镜头的美学意义。
不过《路边野餐》毕竟只是使用了长镜头,远非“一镜到底”。毕赣自有考量,他会在一部有限时长的电影里,为每一段内容安排最合理的镜头形式。
而张艺谋,同样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放弃“一镜到底”。
在采访中,他提及了两点原因:
一是节奏达不到。尽管编剧陈宇用秒表掐算了人物的空间转场,但在拍摄现场,演员、摄影、灯光等所有部分的调度,很难一击即中,毫不瘀滞。稍慢一秒,就损失了电影的节奏。
二是会损坏演员的表演。正常剪辑,可以让演员正反打,拍特写、近景、中景等,极尽可能地展示演员的魅力。而一旦只用一个镜头,势必会舍弃部分演员的角度。
张艺谋没有说出来的是,《满江红》是一部商业电影。商业片要求节奏、要求表演,甚至在春节档这个位置,就必须要求一定的娱乐性。表现在这部电影里就是它的喜剧色彩与燃爆场面。
要求“喜剧”,就不能让沈腾所饰演的小兵张大隐身,带领观众去见识这个云谲波诡的世界,正如电影《1917》里的士兵一样;而是必须充分展示沈腾,用各种角度呈现他的喜感,让他打闹、出丑,最后再义无反顾地死去。
要求“燃爆”,就不可能有最后的“秦桧读诗,全军复诵”的场面。试想,镜头对准秦桧,一句“八千里路云和月”出口,镜头飞速穿过宅院,到达军阵,等全军复诵过后,镜头再立马折返,回到秦桧身上。中间的时间流逝会使得“读诗”变得结结巴巴,从而沦为一场笑话。
所以,张艺谋最终放弃了“一镜到底”。
反观那些以“一镜到底”而成就美名的电影,《夺魂索》是借用悬疑外壳的艺术电影;《鸟人》是史诗笔法的艺术电影;《1917》虽以战争为形、实则是探究生死人性的艺术电影;《俄罗斯方舟》则像是博物馆宣传片般华贵的艺术电影;它们几乎不要求票房,只是就艺术的表达,而选择了“一镜到底”这种可以让人身临其境、无限逼近现实的拍摄方式。
所谓: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70多岁的张艺谋,物质与名气、地位早已不缺,他只是想尝试自己还没尝试的,只不过他这次拍的是商业电影,《满江红》还不能让他完全从心所欲。
文/李瑞峰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