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酒的酿造工艺和历史

多数中国人喝酒,关注的不是酒本身,而是一种酒之外的心情,一种难得糊涂的境界。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谈到饮酒的心情和环境:“法饮宜舒,放饮宜雅,病饮宜小,愁饮宜醉,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

古人对酒器非常重视,“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我国早期的先民在生活中利用匏瓠类植物的果壳、打猎取得的兽角饮水,同时也用于饮酒。后来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渐渐地改进了酒器。近代考古出土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专用的酒器,系属龙山文化晚期,可说明我国酒器很早就存在了。

难得糊涂酒的酿造工艺和历史

新石器时代 黑陶高柄杯 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早期古陶器制作的记载,《周礼》中就有所提及,“神农作瓦器”,“瓦器”指的就是古陶;《吕氏春秋》中也有“黄帝有陶正,昆吾作陶”的记述。但是当时的陶器质量较差,烧制温度低,做工也比较粗糙。泥条盘筑法是当时比较典型的陶器制作法之一。将制作陶器的黏土搓成细条状,然后从器底起依次将泥条盘筑成器壁直至器口,再用泥浆把缝隙抹平黏合。为了使器壁均匀结实,人们一手在器内持陶垫或卵石顶住器壁,一手在器外持陶拍打,然后再入窑烧制。尽管如此,器型不规整、不均匀仍是泥条盘筑法制陶的最大特点。

新石器时代的酒器,从材质上看,以陶制酒器为大宗。陶制酒器从色彩上可分为彩陶、灰陶、红陶、白陶、黑陶等;有一些较珍贵精致的酒器,如灰陶大酒尊、蛋壳黑陶高柄杯、袋足陶鬶以及黑陶罍等。但是不同地区出土的陶制酒器,器型和组合差异较大。中原地区出土的酒器,以长颈陶鬶、陶盉、单柄杯、高领尊等为代表;山东地区出土的酒器,主要有兽形鬶、彩陶觚、磨光黑陶罍、蛋壳彩陶碗等;东南地区以良渚文化为代表,主要有鸮形陶盉、禽鸟纹双耳壶等;西北地区出土的酒器,多以罐、壶、杯等为主。

难得糊涂酒的酿造工艺和历史

唐 三彩凤首壶 故宫博物院藏

此时期瓷制酒器品类较多,样式也极为新颖奇特,主要有联体壶、执壶、盏、注子、杯、碗等。自唐中叶以后,已盛行用酒壶装酒,这反映了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六朝时期人们席地而坐,器皿多放在地上;唐代以后,器皿可以放在床上或桌上。放的位置高了,安上把手可直接携取。这时的壶类多加以短嘴,较为常见的是一种多棱形式圆柱形短流执壶。壶柄也由以前的龙柄变为曲柄,盘口壶壶口也由盘口变为喇叭口,壶腹一般作椭圆形,有的呈瓜形,这就是唐代文献中所说的“注子”。

隋唐时期金银酒器也是异常丰富。器型有金杯、金碗、金铛、银杯、银碗、银铛、银盘、银执壶等。其中有一件“掐丝团花金杯”并不常见。所谓掐丝团花技艺,即把黄金锤延成细丝,编成花朵,并把金珠焊接在花朵的周边,把团花焊接在杯体上。这种手工艺绝活儿,非技艺高超娴熟的匠师难以完成。团花中心镶嵌宝石的工艺技法,被认为是明代景泰蓝的前身。

难得糊涂酒的酿造工艺和历史

北宋 钧窑天蓝釉盏托 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酒器的造型与装饰,以及饮酒的风俗,也与当时的诗词书画一样,不再注重大气、粗犷,而是更加着重准确、细腻,颇有“伫倚危楼风细细”“淡烟流水画屏幽”的感觉。宋代的陶瓷酒具以俊美清秀著称,一改前代丰腴与豪放之态,形制秀雅端庄,简洁大方,严谨理性,精致而有韵味。以宋代的执壶为例,宋代的执壶是由唐代的注子演变而来的,唐代的注子壶身较圆润,流较短,把手呈扁状,整体给人以浑圆饱满之感;而宋代的执壶,壶体修长俊朗,流较细长,把手较精细,处处体现出它的清秀高雅。这一时期,注子一般与温酒用的碗两件组合使用,浑然一体,构思巧妙。五代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详细展示了宴饮时成套使用注碗的情形。

难得糊涂酒的酿造工艺和历史

南宋 卷草纹银经瓶 南京市博物馆藏

辽、金、元时期,早期的酒具适合游牧生活,如鸡冠壶、葫芦形倒装壶、马镫壶以及各种瓷扁壶等。后期逐渐受农耕文化影响,酒器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辽金墓葬中出土的各种瓷制酒器,如青花凤首执壶、玉壶春瓶、温碗、注子等,都与宋代瓷制酒器的风格类似。

元代在瓷器发展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代表这一重要时代的特点的景德镇窑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创烧出了诸如高温颜色釉瓷、卵白釉瓷和成熟青花等新的品种,不但“釉彩明亮”,而且还采用描金技术,在中国瓷酒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蓝釉描金是景德镇窑在元代首创的新工艺之一,装饰方法有蓝釉白花和蓝釉金彩。安徽歙县出土了一件蓝釉爵杯,釉质腴润,呈色鲜艳,犹如蓝宝石,给人一种高贵典雅之美感,堪称景德镇窑蓝釉金彩瓷器之代表。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瓷爵是元代瓷爵,因此,歙县爵杯应该是为数极少的几件早期瓷爵之一。

难得糊涂酒的酿造工艺和历史

元 蓝釉爵杯 安徽省歙县博物馆藏

另外,辽元金时期酒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酒器普遍向两极化发展,贮酒器形体较大,如元代生产的渎山大玉酒海,重达六千五百千克,堪称酒器之王。而饮酒器则形体较小,可能与酒的浓度较高有关,且原料极为珍稀,不少酒杯用金银、玛瑙、水晶、玻璃等原料制成,小巧玲珑,可谓“高低适中,宽圆相应”。

七、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瓷酒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明初制瓷业以永乐、宣德年间为最盛,不论数量和质量都超过前代。江西景德镇成为陶瓷的中心,所烧造的白釉、青花瓷器颇为著名,不但享誉国内,而且成为国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另外,此间生产的“斗彩”“五彩”“冬青”等均为瓷器新品。

难得糊涂酒的酿造工艺和历史

明 宜兴窑塑贴莲花纹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的青花瓷十分引人注目,所绘图案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给人以清淡典雅的感觉。青花酒器传世颇多,如各类青花的梅瓶、高足杯和压手杯等,再现了明代匠师们极高的艺术境界。清代瓷器又新创制了“粉彩”“珐琅彩”“软彩”和“硬彩”等。清代的瓷制酒器最常见的器型主要有梅瓶、执壶、高脚杯、压手杯和小盅等。其中景德镇窑厂产的各种釉彩大瓶,是清代乾隆年间烧制,素有“瓷母”之美称。这种瓷器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

除了瓷制酒器外,金银酒器、玉石酒器和竹木牙角酒器也很常见。例如万历年间合卺玉杯、濮仲谦雕松树形壶等,都可以称得上酒器佳品。清朝时皇宫设有“造办处”,专为皇室制造各类物品,其下所设金银作和玉作便是承做金银器和玉器的重要作坊。目前故宫所藏的不少原清宫酒器,如雍正双耳玉杯、乾隆双童耳玉杯、“金瓯永固”金杯等即为造办处所制。

难得糊涂酒的酿造工艺和历史

清 金瓯永固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的瓷、金银和玉石等质地的酒器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多仿古器。如清宫御用的珐琅彩带托爵杯、铜彩牺耳尊、双贯耳瓷壶和天蓝釉双龙耳大瓶等,皆为清代仿古酒器。以爵为例,作为饮酒之器,陶爵流行于夏、商,铜爵流行于商和西周,西周以后便罕见爵杯的踪迹了。到了秦汉时期,人们几乎不知爵为何物了。宋代以来,以古物为研究对象的金石学兴盛起来,人们才重新开始认识商周爵杯的原始面貌,随之而来的仿古之风大作。这些仿古爵杯也常常出现在当时的绘画作品中,明代画家陈洪绶的《蕉林酌酒图》中就有用仿古爵杯饮酒的形象。

明清酒器彻底的专用化,基本上不会出现一器多用的情况。以前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一器多用,比如说商代青铜酒器中的爵既是饮酒器又是温酒器,觥既是盛酒器又是饮酒器,宋代瓷制酒器中的注碗既是温酒器又是斟酒器,而明清时期基本上都是功能专一的专用酒器,比如瓶仅用于盛酒,执壶仅用于斟酒,酒杯仅用于饮酒等,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反映了我国工艺美术生产的专业化和标准化。

难得糊涂酒的酿造工艺和历史

夏 乳钉纹铜爵 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洛阳市博物馆藏

千百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酒器的生产也不断发展变化,故而产生了种类繁多、璀璨瑰丽的各种酒器,这些酒器标志着我国的酒文化和工艺水平,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表现出他们非凡的创造力。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的半坡彩陶罐,到青铜器时期的壶、尊、爵等,从汉代以后历朝各代陶瓷酒器的推陈出新,到金银、玉石、玻璃等各种材料、各种形状的酒器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中国的酒文化可谓渊源深远,历史悠长,不但内涵宏富,而且硕果丰繁。早在四千多年前的上古时代,中国的诗林经典《诗经》中即首唱出了“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清音雅韵。不承想,仅这些简简单单的酒具,竟能如此奇妙地映射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谱写了中华民族酒文化中的华彩篇章。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