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备考技巧

导语

自从隋唐出现科举开始以来,寒门学子就有了“一步登天”的机会,在如此巨大的“诱惑”我们面前,学子们犹如过江之卿,纷纷投入到科举的大潮之中,到明清时代,科举制度更是已经达到了顶峰,学子们为了取得好成绩,可谓是做足了考前功课,丝毫不比当今为各种“大考”而准备的学子逊色,甚至可以说我们今天很多的考前学习方法就是借鉴了这些先人的经验。那么下面我们就看一看明清两朝学子有哪些备考经验。

乡试备考技巧

清朝末年北京的贡院照片

既要有的放矢,又要全面“无漏洞”

首先要知道科举的考试大纲,然后选取好考试的范围以及知识点,这跟我们中考、高考一样,并不是平时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考,要看官方给的考试大纲范围,这样会有助于缩小复习范围,有的放矢,这样备考会更加有效率。有的同学这时可能就说了:啥?这个还用问吗?不就是考四书五经那点东西吗么?你要信这个可是要吃大亏的哦。在明清两朝,四书五经确实是科举考试内容的核心,但这只是核心。这就好比一辆汽车的核心是发动机,但是你只有一台发动机,你也不能发挥出他的作用。所以科举考试内容也有其他的“配件”,比如说你所在朝代以前的正史,以及各朝各代那些经典的法律条文、案例甚至也要会写各种各样的朝廷文书,这些都是考试中必须用到的内容。所以说在立志参加科举前就要知道自己的考试范围,要不然你就会严重的“偏科”,导致考中的几率渺茫。

乡试备考技巧

考前交流学习

不要小看科举中的“卷面分”

再者,在你十年寒窗苦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专心做学问,而且还要练好自己的“书法”。与我们现在的考试不同,现在的考试卷面要求能认清辨别即可,即使阅卷老师好心会给一些“卷面分”,但也不会有决定性的影响。明清两朝的科举,尤其是殿试这一环节,没有誊录这道程序,而且还要求两日内出评选结果,这样一来阅卷老师将会直面你的“书法”。由于能进入殿试这个环节的学子,只要策论内容不“出格”,文采能力上都是没的说,再加上有时间限制,阅卷官员为了稳妥起见,便将评判试卷的重点放在了书法上,特别是方正简洁的楷书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所以当学子到了殿试这个环节,书法几乎决定了他的考试名次高低。虽然乾隆在位期间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谕诫阅卷大臣们:

廷试士子,为抡才大典。向来读卷诸臣,率多偏重书法,而于策文,则惟取其中无疵颣,不碍充选而已,敷奏以言,特为拜献先资。

但是这种重“书法”之风不久之后又再次兴起,所以说在科举中写得一手好字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就要求学子们必须把“书法”列为一门必修课。

乡试备考技巧

《钦定四书文》书影

别让“小事”影响你的考试

最后,如果前面的这些都已经万事俱备,胸有成竹的进城赶考,此时还有一个“特别”的注意事项,那就是待考试前一定要控制饭量,或者说不能乱吃食物,因为你一旦进入你自己的考试房间里,这个房间也叫做“号”,你就不能随意出来走动,一待就是三天,这三天里的“吃喝拉撒睡”都要在那个小地方进行,“吃喝”肯定没问题,“睡”虽然不够学子学子平躺的但也能克服,就是这个“拉撒”确实需要注意一下,虽然科举考试中有“入敬”“出恭”的规定,可以凭借“出恭”牌去上厕所,但是与现在高考一样,出入次数过多必然引起监考老师的“注意”,甚至遭到监考老师的拒绝。如果因为这种“小事”影响了考试结果实在是可惜至极。当然,“号”内也有个小桶,但一般是用以小便,即使这样,屁大点的地方,你要是来点“气味”熏陶一下,这个画面不要太美,当然你要是想利用它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这也是一个“独辟蹊径”的办法。

乡试备考技巧

科举放榜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