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和膏滋哪个效果好,膏方是药还是补品,该怎么吃?医生归纳这些知识点
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对健康的重视和对养生的需求,从某种程度上推动着各大中医院和中医门诊部的膏方门诊一年火爆于一年。不过说到底,膏方的成分毕竟还是药材,要不要吃,还是应该听听专业医生的建议。以下是笔者归纳的一些膏方基本知识,不妨先了解一下,再来挂号也不迟。
什么是膏方?
膏方,又称“煎膏”、“膏滋”,也是由中药熬制而成,是中医方剂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大剂型中的一种。虽说近现代膏方主要在江浙沪以及广东使用较广,尤以上海为首,其实膏方的历史非常悠久,上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中医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膏剂的记载,在汉唐、宋、明清均有大量使用。
膏方发端于江南,兴起于沪上,与当地名医大家汇集,以及特殊的经济、文化和地理气候均密切相关,由此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如今,膏方以其兼具预防、治疗和保健作用的优势广受青睐,应用已不仅局限于江浙沪地区,全国多地也在日渐风行。
膏方到底是药,还是补品?
膏方一般由20~40味中药组成,属于中医的大方、复方范畴,剂量为一般汤剂用量的10倍左右,加入阿胶、龟版胶、鳖甲胶、鹿角胶等胶类中药,经反复熬煮浓缩收膏,加工而成半流质的膏体。一料制成,每日一勺可服近2月。所以有“一勺膏方十碗药”的说法。开具膏方,有如量体裁衣,这件“衣服”最后做出来是否合身,全看医家本事。故中医界素有“宁看十人病,不开一膏方”的说法,就是因为要开出一剂辨证精确、配伍严谨、补虚扶正又能防病治病的大复方,非常考验医家的功力,耗费医家的精神。
所以,再不要把膏方当成普通的补品了,膏方同样是需要医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充分考虑患者的体质或疾病的性质而开出的既具有滋补功效,又兼具治病防病作用的“个体化治疗”中药复方。
膏方适合什么人吃?
近年秋冬,门诊常碰到没有基础疾病,体质也无大偏颇的年轻人要求开膏方,俨然把冬令进补视为一种时尚。如前所述,膏方归根结底是有补益作用的中药,并非人人都需要或者都可以开而食之。
膏方主要适用于各种慢性虚损类疾病患者或者体质偏虚的人群,如慢性疾病已经稳定或久病体虚者,或为增强体质而巩固疗效,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患者;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而出现精力透支、疲倦乏力、脱发白发、失眠健忘、月经不调等未发现器质性疾病的中青年亚健康人群;各类手术后、出血后、大病后、产后身体虚弱者;身体各项功能逐渐衰退,需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老年人群等。
但需注意:慢性病患者在急性发作阶段、外感急性疾病时、传染病患者在急性期和活动期、妊娠者(尤其是前三个月之内)不宜服用膏方。
吃汤药好?还是吃膏方好?
这是门诊经常被患者问到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中药汤药和膏方哪个更好的说法,而是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当下最适合患者的剂型。比如患者是需要短期内起到治疗作用的病症,汤药药效发挥相对较快,并且根据病情的变化可随时做出调整,就需要选择汤剂治疗。又或者患者虽然是慢性虚损类疾病,但是舌苔厚腻、消化不良,也不适合以滋腻的膏方直接进补,就需要先开具中药汤剂起到开路方的作用。膏方配方中尽管药味众多,但折算到每天的剂量并不大,药力比汤剂更为缓和,作用持久,适合于慢性疾病的长期调治。
膏方通常会加糖、蜜及大枣、核桃、龙眼肉等食材作辅料,口感好,适合怕服汤药者,尤其是儿童更容易接受。一料膏方可服用近两个月(注意密封冷藏保存),也免去汤药每次煎煮的麻烦,这些也是在同等调补需求情况下,膏方比中药汤剂的优势之处。但膏方还是补益为主,不能算治疗疾病的“刚需”,所以还是属于自费的“奢侈品”,这也是需要中药调补类人群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膏方只能在冬季吃吗?
冬季多寒湿之邪,且人体阳气相对不足。冬季也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阳气、阴性均藏而不泻,营养物质能充分吸收、利用和储存,因而往往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在这段时间以膏方调补,能最大限度发挥药效,使来年阴阳平衡,五脏六腑协调,气血和顺。
但并不是说其他的季节就不能吃膏方。膏方开具讲究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只要辨证得当,顺应四时节气,春季平补、注重顺气养肝;夏季清补、注重养心补脾胃;秋季润补、注重滋阴润肺;冬季温补、补肾填精,也可一年四季服用,比如就有冬病夏治,适合夏季服用的“清补膏方”。(朱蕾蕾)
来源: 澎湃新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