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站和b站哪个电影多,为什么豆瓣和B站能在同类的平台里有着特殊的地位?
豆瓣和B站,这两个平台我们的影迷和网友都绝对不会陌生,哪怕不是其资深用户,但都会或多或少将其当作工具网站使用过。同时,他们分别在自己同类的平台里有着特殊的地位。
豆瓣,是中国老牌的社交网站、“书影音”数据库网站。其中豆瓣电影更是中国互联网上影迷心中最权威的影视评分平台。Bilibili,即B站,是中国最早一批的弹幕视频网站、现在最火的ACG视频交流网站,也是新兴影视平台、直播平台中的佼佼者。
就在昨日,索尼投资了B站4亿美元
我们只把这些标签和介绍罗列出来,并不会觉得他们和同类别网站有多大区别,但实际上隐藏在这两个网站背后让其它平台对手最不能望其项背的优势在于:他们的用户粘性极高。
和其他平台只是给用户提供服务并赚取流量、会员费或广告费这种简单的利益关系不同,豆瓣和B站的用户与这两个网站的关系更加“亲密”。它们的用户都对网站有感情和忠诚度,也绝对不允许外人侮辱或攻击该网站,给人的感觉是发展到了一种类似宗教狂热的境界。
换句话说,豆瓣和B站的核心用户不只是用户,而是粉丝。我们今天就想要深入的研究一下这批网站的宗教信徒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为什么这两个网站的用户会对网站有这么高的粘性?以及,这个类型的用户又有一些什么样特点。
豆瓣评分最权威?
2005年,网友阿北在北京创建了豆瓣网,成为中国互联网上第一批对音乐、书籍、电影、电视剧等文艺娱乐产品进行档案整理和评分收藏的网站。不过它最初热门的功能并不止是简单的网络档案馆,还是以主打互联网社交为主。因为在豆瓣上可以很轻易的就找到和自己品味相同的人,即使是在那个社交聊天和社交论坛百花齐放的年代,豆瓣还是靠它独有的“易聚集性”收获了一批忠实的用户。
2005年的豆瓣
在所有网站都在疯狂发展的时候,豆瓣并没有走得太快。它没有太多商业植入,也没有太多铜臭味,页面上看不见什么广告,这也是豆瓣能够保留用户的一个重要原因。豆瓣用了7年时间,到了2012年才达到1亿注册用户。这个用户增长速度在中国绝对不算快,像后来与它属于相同类别的猫眼,突破1亿注册用户只用了半年时间。
但是这看似细水长流的7年其实也并不平静。2009年年初的时候,豆瓣因为小组栏目存在大量色情内容而被列入了第四批互联网扫黄名单。虽然涉嫌违规内容的小组被第一时间清理,但这件事依然对豆瓣后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豆瓣小组的自由度过高,不易管理,最终豆瓣不得不把网站的重点发展转移到影视评分上。豆瓣也因此从「重社交、重交流」转移到「重评分、重影视」。
现在的豆瓣电影
豆瓣最初就是一个让用户交流读书和音乐的平台,要转向电影和电视剧也并不困难,因为这两者的用户重合度很高。我们现在绝大部分人会觉得豆瓣影视是中国最权威的用户评分网站,不过在豆瓣开始注重影视评分之初它们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2011年初,有一部叫做《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也进不去城堡》的国产电影被打出了8.9的高分,并且5星率高达88.8%,同时还有2457个人表示想看。这个评分在当时超过了卡梅隆的名作《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号》,一度与当时最火的电影《让子弹飞》持平。可是事后网友们发现,这部“神片”竟然是被捏造出来的,现实中根本不存在这样一部电影,这就很扯淡了,因为在那部电影的豆瓣评论中还不少人对电影的情节做出了详细的影评。后来网友雪盲承认了这是自己的一次恶作剧行为,并且进一步在微博上解释,认为很多网友的影评也只是一种幽默,想让事情“变得更好玩”而已。但这无疑对豆瓣影视的评分和资料整理的权威性和专业性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一直到2016年都还有人把这件事翻出来质疑豆瓣影视的公信力。
如今这个电影词条已经找不到了(来源见水印)
不过即使有上述事件的影响,豆瓣到2012年的时候也已经用户过亿,发展成为了中国互联网上不可忽略的一大平台。而彼时正好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票房连年攀升,看电影的人群也不断增加。这个时候作为老牌评分网站的豆瓣占有了天然优势,他们有中国元老级的一批文艺青年,又有最早的评分体系,再加上巨大的用户数量,一切都让豆瓣成为中国第一评分网站显得顺理成章,也正因如此,豆瓣的评分对电影造成的影响也会很大。
2016年底,人民日报提出豆瓣评分对贺岁片《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评分过低,有不少豆瓣用户报复性打出1星差评,让许多普通观众因此拒绝看国产片。由于这个帽子在当时实在是扣得太大了,让豆瓣创始人阿北都第一时间出来发声并写下了《豆瓣电影评分八问》来解释豆瓣评分的机制它们不可控,一切都只能交给用户。从这一事件能进一步看到豆瓣给予用户的自由度极高,也因此加大了豆瓣用户的粘性。
从此豆瓣网友和人民日报杠上了
而2017年暑期档,一场因为豆瓣评分影响更大的事情发生了——就是电影《逐梦演艺圈》被豆瓣网友打出了史上最低的2分,导致影片仅上映5天就因为口碑太差而撤档。时候该电影的导演毕志飞将影片失败的矛头直指豆瓣,并声称“一个青年导演花十二年心血认认真真给中国拍电影,被豆瓣一天毁了!”不过由于这种指责实在是太没有逻辑,最终豆瓣反告毕志飞诽谤。这次事件,再次可以看到豆瓣评分系统背后,用户的影响力有多大,且豆瓣可以说是不顾一切的在保护这批用户。
现在依然是全网最低
但是一味地保护用户,总有失控的时候出现。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大放异彩,豆瓣评分一度高达8.5。可后来却突然出现大量评价改为1星差评的状况,并且许多评价都写着“分数太高了,改成1星平衡一下”,让《流浪地球》的评分逐渐下落。这让不少《流浪地球》的粉丝十分愤怒,于是也开始报复性的去各大商城平台给豆瓣的app打差评,并且讽刺的使用了“给个差评平衡一下”的评语。这场无厘头的针锋相对,又一次让豆瓣的评分公信力被质疑。到底豆瓣的用户是爱电影,还是更爱表达自己的特立独行,这样的局面让其它网友十分困惑。
豆瓣app被刷差评
豆瓣给予用户的高自由度、以及它在互联网上存在足够长的时间,让它拥有一批忠实的拥趸,这批忠实用户每次在豆瓣出事的时候也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维护豆瓣的名誉。但是用户的肆意表达和电影评分的权威性是否能共存?这个问题依然要打一个问号。
“此生无悔入B站”?
如果说豆瓣集结了中国互联网最元老级的一批文艺青年,那么中国互联网最年轻的群体无疑在B站上。
说起B站的诞生,其实非常突然,2010年以前中国最火的弹幕ACG网站无疑是A站(ACFun),但当时A站的用户⑨bishi因为觉得A站的用户体验实在不好,于是决定自己做一个用起来更舒服的弹幕网站,就这样,Bilibili诞生了。
测试版B站首页
和其它视频网站不同,像B站这样的弹幕网站最初就有很大的“舶来品”气息,上面的视频内容几乎都是外网的视频搬运,再加上大量日本动画的资源整理。不过由于看外国视频和动画实在是太方便,让B站一开始就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再加上B站一开始没有铜臭味,十分自由,无需注册就可以观看最高清的资源,而且还没有广告。这让当年饱受优酷土豆等网站的广告折磨的用户仿佛找到了一片圣地。
除此之外,初次涉猎弹幕文化对当时许多网友来说也十分新鲜,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种全新的网络社交形式,而B站的弹幕里也确实传播和诞生了许多互联网的经典梗。不过弹幕的管理相对较严格,不是注册用户无法发送。但是B站的注册十分不容易,早年一定要有用户邀请才能注册,就和玩内测游戏一样,后来也要答题才能注册,十分麻烦。总之成为B站的注册用户的门槛比其它视频网站高出许多,但或许这是这种反压的猎奇设定,反倒刺激了许多人对于注册B站账户的向往。
B站的注册题
B站的建站思路很明确,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它最初通过许多动画资源吸引了一大批观众,现在虽然因为版权问题很多动画资源已经下架,当最初B站确实靠游走在灰色边缘建立了网站在ACG圈的地位。后来因为大量外国视频搬运的刺激,也让许多国内的视频创作者开始到B站寻求机会,因此B站的内容开始越来越多元化,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只是看动画。UP主这个概念开始普及,而像鬼畜这类视频一度成为B站才有的标签。近两年B站也开始挑战其它影视网站的地位,诸如视频直播、Vlog和平台独占的综艺、电影、电视剧也开始在B站兴起。
网站建设的成功离不开上面说的一步步操作,不过B站最成功的一点还是抓住了中国那批热爱亚文化的网民。纵观国内所有视频网站,B站是分类最多做细致的那一个,它不仅有其它网站都有的主流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兼并了那些别人没有的亚文化内容。本来ACG就属于亚文化圈里的一个大分支,B站不仅囊括了ACG圈,还把普通人喜欢的生活、数码、原创等内容也发光做大。可不要小看这些接地气的内容的影响力,这两年抖音的成功已经证明了网友就是喜欢看这些东西。
B站首页分类极多
而B站的用户对于B站也有绝对的忠诚度。从统计上看B站这几年来经历的争议事件绝对不算少,都已经多到可以弄一个维基百科的词条出来了。但是每次事件背后,都有B站粉丝对于B站的无条件支持,甚至所有本来会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最终只会变成B站的一个梗,最出名的莫过于蔡徐坤告B站,最终只留下了一个“律师函警告”的经典梗和弹幕。
B站争议事件维基百科
B站的用户非常喜欢B站,就是因为B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能的网站,在上面可以看到一切内容,实在是方便极了。甚至是电视剧或者电影太长,没有时间观看的网友也可以轻松地在B站上找到相关的“X分钟看完”系列的视频来节约时间。在B站逛一天,几乎可以看完一个普通人要用一周才能看完的内容。
B站这样快餐式消费文化与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谋而合,这也是B站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原因。它方便、简介、全面,还无拘无束。也难怪没到B站的拜年祭,大量的用户都会刷那句“此生无悔入B站”,因为B站可以说就是他们的梦想乡。然而这样的快餐文化也不可能没有弊端,许多网友都批评B站用户低龄、幼稚、不爱思考,其实也和看了太多快餐视频相关。
网站不应成为唯一精神寄托
无论是豆瓣和B站,它们作为网站来说都十分成功,也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这批用户都把网站当作精神家园一般寄托情怀,当作信仰一样的膜拜。造成这样的网站与用户如宗教般的关系也和这两个网站甘愿给予用户最大程度的自由体验有关。
但是反过来说,良好和自由的用户体验,难道不正是网站应该给予用户的吗?从这个角度去看,豆瓣和B站都有一种“时代造英雄”和“全靠同行衬托”的运气在里面。豆瓣的火热,恰好赶上了中国电影的崛起,顺势成为了中国最权威的评分网站,而后来不管是时光网还是猫眼都出现的比他晚,而且没有老用户积累,自然就被比下去。B站的火热,也是恰好赶上了弹幕网站的崛起,以及2011年开始中国开始引进日本动画新番,再加上后期对于“什么内容火就做什么”扩建思路,以及爱优腾三大视频网站糟糕的用户体验,让B站成为了视频网站中的清流。
在B站才能尽情调侃偶像
无论是豆瓣还是B站,它们最初都还是把它当作一个产品在做,而产品注定要服务于人。它服务的好我们可以赞美它,而不是去崇拜它,更不要把它当作自己人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好像不会有人在夏天的时候崇拜空调,在冬天的时候崇拜电热毯,并把它当作一个精神寄托的对象一样。豆瓣和B站这些网站它们也只是被用户在“使用”而已,除此之外没有更进一步的关系了。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比以前的人们眼界更宽,看到的东西更多,但是却不像以前的人们那样关注身边的人与事。无论是豆瓣还是B站,甚至是互联网,也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必要对它如此较真。就好像你看完一部感动电影,拥抱的还是坐在旁边的那个人。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