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在哪个朝代,曾是“打虎”英雄的清官和珅,为什么会一步步走向史上第一巨贪
提起和珅,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一个“贪”,而且不是一般的“贪”,甚至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贪官。于是,人们也就想当然的认为和珅从一开始就为官不正,无恶不作。其实,拨开历史的面纱,往往会令人大吃一惊。原来,年轻时的和珅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憎恨贪吏,一心相当清官的人。然而,事与愿违,到底是什么使他变成了史上第一巨贪呢?
乾隆皇帝_图
这事还得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说起,此时乾隆皇帝刚过古稀之年,便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地准备南巡。而这时呢,和珅才30岁,年轻有为,深得乾隆喜爱。于是,便让和珅随行。可是,走到半路时,乾隆皇帝和和珅却分道扬镳,让和珅独自带着一队人马前往云贵。乾隆不是下江南吗?按理来说是不会跑到这么边远之处的。那么,和珅究竟去那里干什么呢?
原来,乾隆皇帝听到了云贵总督李侍尧贪赃枉法的传言,于是便派和珅去探个究竟。说起这个李侍尧可真是不简单,此人是乾隆皇帝最赏识的干吏。不仅办事效率高,还善于揣度皇帝的心思,尤其是会办理进贡事宜。他的祖上更是了不得,其祖上是明末将领李如柏。他的四世祖叫李永芳,本来是大明派往镇守抚顺的最高军事长官。后来,献城投降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不仅授予他三等副将官衔,还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因此他也就成了“驸马爷”。此后他为努尔哈赤立下赫赫战功,这也就意味着为子孙后代铺平了晋升之路。
《满洲实录》中李永芳投降图_图
乾隆八年,李侍尧以荫生的身份补得“印务章京”,自此开始步入官场。别看这个官小,但李侍尧也是有两把刷子的,乾隆皇帝每次召见,他都能过目不忘,对答如流。后来就一路飙升,最后在中央做到户部尚书。后来又被外放,先后担任过湖广总督、两广总督。到了乾隆四十二年,更是以大学士身份兼任云贵总督。
就是在这个当口,乾隆皇帝风闻李侍尧为官有不良之风。他可是把李侍尧倚为股肱之臣,称赞他和阿桂是当朝最会办事的两个人。于是,乾隆皇帝便派遣办事得力的和珅前往云贵,一探究竟。话说和珅到达贵州以后,找到了巡抚舒常,企图在他那里找到点蛛丝马迹。为什么找舒常呢?因为他可是个有名的清官。可惜和珅这次如意算盘打错了,这个舒常死活是不开口。为什么呢?因为他混迹官场多年,也算是懂得官场的这趟浑水有多深。他明白李侍尧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即便是他有天大的罪行,也会免他一死的。如此,自己以后的日子恐怕就不好过了。相比之下,此时的和珅则比较天真,认为自己只要掌握了铁证就能扳倒李侍尧。能把李侍尧扳倒,这得是多大的政绩啊,和珅想想就觉得美滋滋的!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_图
这个舒常看来是要明哲保身,不肯做那出头鸟了。这一盆冷水顿时使和珅觉得事情远没有他想得那么简单。但和珅虽说是年轻,到底还是老道的。他给舒常传达了皇上的密旨,一顿威逼利诱,彻底让他断了后路。于是,两人当下当成共识,前往云南搜集证据。二人到达昆明后,按提前商量好的策略当众对李侍尧宣读了圣旨,将他革职查办,令其闭门思过。谁料,这个李侍尧根本就没把和珅放在眼里,当下就大声呼喊冤枉,说自己是被小人陷害的。
这一下,和珅也没了脾气。毕竟人家李侍尧混迹官场的时候,自己还在和泥巴玩呢!于是和珅就以退为进,劝说道:“李大人,您不必担心。我这也不过是例行公事。您看,这不有圣旨在这吗?如果您真是清白的,等案情水落石出的时候,自然会还您一个公道。可是现在,还得委屈您一下。”李侍尧也觉得理屈,只能乖乖的被革职查办了。
李侍尧(?一1788年),字钦斋_图
前面的挫折使和珅吸取了教训。他明白这个李侍尧之所以有恃无恐,一是仗着皇上的宠幸,二是有一批党羽,整个官场官官相护,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自己很难下手。于是心思缜密的和珅决定使用“诱敌之计”,自己装扮成一副游山玩水、浪荡公子的模样,见谁都笑哈哈的,好让他们彻底放松,觉得自己就是皇帝派来走个流程。可是和珅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其实暗地里早就派心腹前去四处查访了。虽然李侍尧是被禁足了,但他的威力还在。所有的官员也都明白官场的规矩,李侍尧是不会那么容易被扳倒的,因此都在望风,作壁上观。整个云贵官场,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结成了稳固的“利益共同体”,简直就是铜墙铁壁一块!
这可把和珅愁坏了,眼看着这份差事就这么砸在手里了。于是,他又故技重施,对云南巡抚孙士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明利害。但这个孙士毅也在望风,不敢吐露太多,只给他提供了一条线索。什么线索呢?就是让他去查李侍尧的管家张永,好从他这里打开缺口。和珅于是立即派人将张永抓起来,但这个张永也是见过大世面的,软硬不吃,除了一些废话以外,一点有用的信息也没有吐露。事情就这样陷入了僵局,和珅也没办法了!
孙士毅(1720年—1796年),字智冶_图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俗话说得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然这等好事不是人人都能碰上,可还是让和珅给碰上了。是什么呢?就在这时,乾隆皇帝六百里加急传来谕旨。原来是这个张永往京城里悄悄捎了7000两银子,被官员给查获了。这笔银子可不是个小数目,按照《大清律》,盗银120两就是死罪。而他一个奴仆,哪来这么多钱?乾隆皇帝不得不令和珅刨根问底。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在和珅的猛烈攻势下,终于突破了张永的心理防线。于是,他便松了口,承认这笔钱是别人受贿自己的,接着又把向李侍尧行贿的一众人等全部交代清楚。有了这份供词,和珅顿觉信心倍增,于是按照名单一一问询。
众人眼见形势大变,纷纷倒戈,开始揭发李侍尧的罪行。这些人交代了以后,和珅就开始着手提审李侍尧。面对这人赃并获,李侍尧自是抵赖不过,认了罪。但前前后后,统计下来,李侍尧也不过收了35000两银子。但这也足够判他死刑的了。可和珅毕竟办事稳妥,没有判他斩立决,而是判了斩监侯,这样就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康熙写给孝庄皇太后的福字碑,和珅秘密地从皇宫内偷了出来_图
后来,在抄家后报上来的清单中银子确实不多,但奇珍异宝着实不少。例如“黄金佛”三座,“珍珠葡萄”一架,“珊瑚树”四尺者三株,如是等等。乾隆皇帝本来就有意放过李侍尧,查他也要查,放他也要放。因为“使功不如使过”,查他是威,放他是恩,如此恩威并用才是帝王之术、驭人之道。于是乾隆皇帝就以这批珍宝是李侍尧为自己进贡为由,示意底下的官员为李侍尧求情,从而法外开恩,只把他关了起来。
可是,就在李侍尧坐牢的第二年,甘肃就爆发了动乱。于是,乾隆皇帝便让李侍尧戴罪立功,前去平叛。李侍尧平叛以后,乾隆不仅免了其罪,还让他做上甘肃总督的位置,并加封“太子太保”!
这件“李侍尧”大案,对和珅可是一次震撼。使他彻底明白,做一个清官远不如做一个贪吏。官官相护,结成利益共同体就扳不倒。但最重要的还是把皇帝伺候高兴了,只要让他觉得离不开自己,哪怕犯下滔天大罪,也根本没事!
于是,就这样,和珅一步步走上了他的巨贪生涯······
文:甪里先生
参考文献:《清史稿》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