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哪个版本好看,再读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浅析其笔下的姚木兰形象
"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赖着金钱。"这句话便是出自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这本书,书如其名,历史如烟。
在1938年的春天,林语堂先生突然想去翻译一下《红楼梦》看看,但是后来因为《红楼梦》中的古典诗词和许多古典内容没有办法用英文来正确表达,而放弃翻译。最终决定参考《红楼梦》一书的结构去创作《京华烟云》。
这本书一出世就被改编成电视剧,有两个版本,但都差强人意,不过这也不能阻止我们去观赏原著。
虽是佳作,但也美中不足
林语堂先生出品,必属佳品,但是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这本小说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在于人物的刻画。比如说里面的女主人公姚木兰,她的优点有很多,比如说嗓音,容颜,身躯,这在文中是反复赞美过的。不仅如此她受姚思安影响思想先进,光是在思想内涵这一点上,便是很多人都达不到的高度。
她不仅治家有方,而且还能从容应对各种家事,坚韧如钢。她浪漫却不失规矩,虽然心里有立夫但是在婚后能处理好彼此的关系,不越雷池一步却又丝丝相连……怪不得后来就有人说当女就如姚木兰。
对于木兰的缺点,书中从来都没有很清楚的交代,林语堂先生对其也很是偏爱。从木兰给荪亚纳妾这一事中都看不出林语堂先生的笔下有批判之意。
这可能是爱屋及乌,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木兰近乎完美,似乎没有人能够影响她。这也得益于小时候姚思安对她的教育,各种人和事的冲击,只会使木兰越来越强大,内心升华。
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就算有也是无限接近的,也许是女主人公的形象太完美了,不够丰满和立体,小说也被冠上了玛丽苏嫌疑。但《京华烟云》并不是只有一位人物的。
姚木兰的性格形象
笔者认为,可能是因为小说篇幅太长,出场人物又很多,才导致木兰的的人物刻画比较单薄,不够生动,但不足以"致命",不足以影响其根本。
而这本小说的根本在于对传统道家思想文化的体现。比如说老庄的"无为而治",而且文中关于"出世"的描写也有很多。姚思安就是最大的例子。
比如姚木兰的性格也是受他父亲的影响,比平常的姑娘们多了一份稳重和洒脱,这也是其性格的一大亮点。
其性格的第二个亮点,在我看来是自省,女主姚木兰可人的感情和性格是相辅相成的,不可能由于自省的性格而束缚住感情,这是违背人的天性常理。
在原文中,她思念立夫,怀念过去与立夫相处的美好时光。但最终她不得不选择与荪亚结婚,是不想辜负家人的期望?不敢抗争与曾家的婚约?不,都不是!她只是知道以她的绵薄之力抗争不过这封建社会下的礼教纲常,她看不到任何一点点的希望罢了,那是林语堂先生为她预见的她努力一生都逾越不了的天堑——封建时代。
所以她不得不选择服从。但我相信,如果木兰生在现代,必然会奋起抗争,追寻她性格以及生命中的挚爱!
至于性格的第三个亮点,那便是一身的侠气,为救立夫周旋于两派之间。
其性格的第四个亮点,在我看来是懂得变通不古板,没有那么的世俗。
在早期的时候她受到姚思安的影响,对富贵喧闹的生活没有那么渴望,反倒是对田园山水情有独钟,这看出道家思想对她的影响之深。
但这种向往太过于片面,对于现实生活并没有那么深刻的认识,直至在战乱中辗转,见到了真实的人生,这才对自己的向往有了新的认识。
姚木兰的性格就如同这句话一样"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赖着金钱。"自己才是自己的底气。
在曾家衰败之时,也能独挑大梁,社会虽然动荡,但是我主沉浮。
如何评价《京华烟云》?
第一,历史与小说紧密结合。《京华烟云》不单单以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恩怨情仇为故事主线。其社会背景也是和现实历史紧密联系起来。
比如袁世凯篡位、激进的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全方位的描述中国现代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小说中的人们在这动荡的三十多年里兴兴落落、生生死死,以他们的视角为读者再现了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第二,习俗、地域文化的传播,有浓厚的老北京味儿,有天桥的戏棚子,热闹的茶馆,各种变戏法的……四面八方的文化汇聚在一起,透露着浓厚的中国味儿。
第三,纷繁杂复,荡气回肠的内容。它描绘了三代人的故事,可谓是三世同堂。一代人年事已高又面对着新文化思想的冲击,逝去。而另一代人小说记录着他们的成长老去,是新旧文化交接的载体。还有一代人,他们是新生,是民族的希望。
小说中的人物经历大起大落,就像是在永不改变的古老的北京的一个刹那,是时光自己书写下来的故事。
确实如此,不管个人的人生经历是有多么的精彩,最终还是要被历史的大河淹没。
回顾整部书都充溢着浓厚的道家文化,让读者在感受精彩的故事情节中又能感受道家文化的无穷魅力。
我想这也是林语堂先生的写作目的吧。
其实整本书中我认为最有趣的人设便是姚思安,之前也是一个浪荡公子,但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幡然醒悟入了道家的世界。
人物的故事情节虽然老套,但是这对木兰以后的经历埋下了伏笔。
虽然他自己不能摆脱时代的局限,观念还是守旧,但是他愿意让儿女去接受新事物,尤其在培养女儿这方面,唱戏、识字、认甲骨,基本都是超脱当时的人。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对后代人的进步也不干涉,能做到这一境界的人屈指可数,
毕竟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赖着金钱。人才是主体,其它的只是附加值。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