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八一广场属于哪个区,带着时代烙印的老照片,和你穿越到不同年代的八一广场
八一广场,对于南昌人来说,是特别的存在:70年代广场主席台下一次次的集会,80年代四块草坪上的闲情逸趣,90年代的车水马龙,承载了几代南昌人最珍贵的记忆。
南昌鸟瞰图(熊卓然摄)
20世纪70年的人民广场,是市民拍照留影“圣地”(资料图)
“以前这里就是特别繁华的市中心,最时兴的东西,都在这,我们小时候虽然兄弟姐妹多,偶尔也能看回电影,下顿馆子。八一广场这一带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国史、城史、文史、家史、商业史、革命史六段珍贵情怀。作为红色革命时代过来的人,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认为八一广场就是市中心!”
——老李,78岁,退休干部,南昌人
“那个年代,穿着白衬衫,不管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爱在人民广场展览馆前合影。这在当时是一件很潮的事情。”
——50后老张
“每到盛夏的夜晚,广场草坪上就人头攒动。一踏进草坪,温度似乎马上就降了两三摄氏度。有些人天还没黑透就会早早地去占位置,有带竹床的,有铺草席的,星星点点可谓壮观。广场周围还有卖冰棒的、摆照相摊的、经营套圈游戏的,好不热闹。”
——市民邵百鸣
“记忆中的八一广场,是由四块大草坪组成,绿油油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那是儿时的天堂,邀上一群小伙伴,在草地上追逐打闹,嬉笑玩耍,或是带上一只自制的风筝,满世界狂奔。”
——小熊,土生土长南昌人
“从小时候到现在,提起逛街,八一广场商圈都是我的第一选择,在那里总能买到最时髦的衣服和最新潮的电子产品。”
——“80后”市民李群
根据档案资料记载:明清时期,该地域是顺化门外的护城河和沼泽地;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清政府在沼泽地开辟出训练新兵的大校场;宣统三年(1911年),革命军于大校场整集,推翻了清政府在江西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江西政府。
民国元年(1912年)10月28日,孙中山在大校场检阅了李烈钧部的江西革命军;民国十七年(1928年),南昌城市改造,拆去顺化门,填塞护城河,修建绕城公路(今八一大道),使之具备了广场的雏形。
1956年,人民政府在城建工程中,正式命名“人民广场”,并加扩充拓展,广场作为城市中心的地位得到确定。1977年8月1日,省、市政府决定,在省博物馆前兴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同时,广场进行大整修,人民广场正式改名为“八一广场”。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场经过多次改造和扩建,一直是省会城市中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解放初期,省、市各界举行的各种集会、庆典等重大政治活动,均在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前的大马路上进行,大会主席台和观礼台设在纪念堂的门楼上和楼的两侧。(图/汪伟光、赵国兰)
1959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大会上,江西拖拉机厂生产的首批50辆“八一”牌万能拖拉机行驶在人民广场主席台前,接受省、市领导的检阅。(资料图)
20世纪60年代的南昌人民广场,难得的彩色照片,广场上的人们列队欢迎,应该是有重大接待活动。(资料图)
1965年10月1日,江西省、南昌市的各界群众在南昌人民广场庆祝新中国成立16周年。(图/汪伟光、赵国兰)
1973年冬,省、市欢送首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会在南昌人民广场举行。
许多知青家长到会场送别自己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亲人。(图/汪伟光、赵国兰)
1977年8月1日,省、市政府决定,在省博物馆前兴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同时,广场进行大整修,人民广场正式改名为“八一广场”。图为建设中的“八一起义纪念塔”。(图/汪伟光、赵国兰)
文革结束后,在八一纪念碑下晒太阳的老人。(刘兆江摄)
经历了六七十年代的喧嚣,八十年代的广场显得格外的宁静。
许多南昌人对八一广场的印象,停留在夏天,因为有太多美好:纳凉、逛夜市、嗦螺丝、放风筝……(熊世柱摄)
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了令人瞩目的改革开放,为振兴江西经济,广场有了新的用途——展览会、展销会、订货会、交易会……图为1988年上半年全国百货商品交流会在江西省展览馆举办。(欧阳萍摄)
八一广场上的西装、蛤蟆镜、红色电话。(欧阳萍摄)
2000年12月31日,八一广场留给人们上世纪结束时的最后瞬间。(摄于2000年12月31日上午10时31分)(图/汪伟光、赵国兰)
2017年,正值八一南昌起义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为进一步弘扬八一精神,传承英雄基因,八一广场又一次进行了提升改造。焕然一新的八一广场,集标志性、休闲性、开放性为一体,不仅是南昌市的城市新地标,更是英雄城的‘城市客厅’和‘文化之魂’。(资料图)
岁月变迁
沧海桑田
不管时光如何流逝
八一广场将一直会是南昌
这座英雄城的标记
和南昌人心中的精神寄托
来源:江西档案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