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细腻感人至圣体会,至情至圣
时任兖州司马杜闲托人向司农少卿杨怡提亲,希望长子杜甫能够迎娶杨府千金。杨怡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满口答应,但女儿杨氏有几丝犹豫。毕竟此时的杜甫只是一介布衣,尚无功名在身。还是杨怡的一番话,打消了她的顾虑:“杜家奉儒守官,未坠素业。杜甫才华超群,他日定会金榜题名。且他一脸忠厚,不似轻浮狡黠之徒,值得托付。”
杜甫的诗,对妻子的描述多达36首之多。深处乱世,朝不保夕。唯有对妻子的思念从不停止。这样大抵可以说明很爱妻子吧,对妻子的眷顾之深。想来没有什么可争议的。
杨氏的名字基于万恶的封建时代,无从考究。至于样貌亦不会有画像,连老杜的相貌都只能从其自己、好友、偶像的诗中推迟,常自言老丑。杨氏的相貌也只能从《月夜》、《一百五日夜对月》等诗中推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相比能用这些形容杨氏相貌应该是美女。虽说这或许是杜甫“情人眼里出西施”,但想来也不是无的放矢。“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尽管战乱生活困苦,杜甫还是不忘给妻子买一些女人的物件。杨氏出身官宦家庭,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如《客夜》言“老妻书数纸”。新婚时,家境还不错,没有安史之乱的荼毒。从《进艇》诗“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的泛舟偕游的雅兴可窥见一斑。二人泛舟、形影不离,身无彩凤双飞翼。安稳于世,享人间欢乐,夫复何求。
唐后期的动乱,物质生活的艰辛,杨氏能安之若素,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住着茅屋,打着补丁,勤俭可见。同丈夫吃苦受累主动分担丈夫的忧苦,面对“入门依旧四壁空”家徒四壁的困境,她没有丝毫怨尤,而是“老妻睹我颜色同”。可时代还是悲惨的”幼子饥已卒”,虽然没有让妻子过上安稳的生活。却还是她的依靠。“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兵祸战乱之久,再见到的喜极而泣,”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久别夜深之后的悄然对视,恍然如梦。较之李白的刘氏妻子“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的举动,杜甫能有如此贤妻当是他悲剧人生中的最大幸事。
谁不想“有妻如此,夫复何求?”用现在的说两人是来电的,是有化学反应的。吸引这对方,情感上的互动,付出在得到了呼应,无语是最好的催化剂。
杜甫是一位专于情、深于情的至情至圣之人,他与杨氏的夫妻恩爱之情不能为时代遗忘,爱情的模板,应为世人景仰。
最后,最近的林某某事件,为我不耻,羞于同一片天地下。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