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双辫发型头顶分叉髻,非主流发型名称

现在,理发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美观大方的发型能够引领时尚,彰显个性。与如今相反,在古代,理发曾被认为是野蛮和落后的象征,也曾出现人们被强制理发的事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养成了经常理发的习惯。

超长双辫发型头顶分叉髻,非主流发型名称

上图_ 女真人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明末,努尔哈赤强势逆袭,锐不可当。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女真八旗入关,明朝大势已去。与汉族绾发盘髻不同,女真男子只留头顶铜钱那么大一块,梳成的辫子要穿过铜钱方孔才算合格,官方称之为“金钱鼠尾”。

为了加强自身统治,摧毁汉人的自尊心,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6月15日,摄政王多尔衮颁布了“剃发令”,规定清朝民众在十日内削发垂辫,不从者斩。清朝强推剃发制度,俨然成为国家意志的一部分。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清朝在广州颁布剃发令,辩称:“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这套说辞明显与传统儒家思想背道而驰。史籍《思文大纪》痛陈:“时剃头令下,闾左无一免者。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有《断发》诗云:“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中原百姓对剃发令表示强烈不满,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清军对此进行了无情镇压,犯下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等恶行。

上图_ 晚清路边理发编辫子的百姓

受到西方的影响,民国有了专门的理发店,里面放着靠背椅,挂起大镜子,称为“厂子铺”。民国名人林森和冯玉祥在理发店理发,每次给三块钱。孔祥熙用专车把理发师接到家里理发,理一次发工钱加倍。

经常理发,能够避免头发分叉,有助于头发新陈代谢,保持发质光泽柔顺。理发看似事小,实际上它满足了个人对美的追求,体现了世俗文化的成长史,见证了古代思想开放的发展史,见微知著,可见一斑。

文:计白当黑

参考资料:《清俗纪闻》《思文大纪》《断发》《夷坚志》《颜氏家训·勉学》《三国志》《汉书·地理志》《榖梁传》《孝经》《事物纪原》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