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再爱你了不再想你了,我终于可以不再爱你了什么歌

“最近半年多来,我经常会感到心慌、烦躁。哪怕是有人放杯子的声音有点响,我都会觉得心跳得厉害。平时跟其他人相处也有问题,常常会为一些小事情跟别人争执。我看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觉得自己可能有问题。你看我是不是心理有问题?”蒋洋(化名)是上海市青浦监狱的一名服刑人员,一见到心理咨询师,蒋洋就迫不及待地说起了自己的情况。而在看似简单的情绪困扰背后,是他复杂的成长经历和现实的情感问题。

我不再爱你了不再想你了,我终于可以不再爱你了什么歌

在青浦监狱的心理咨询师看来,了解服刑人员的过往,找到问题症结,抚平他们的情绪波动,不仅是为疗愈心灵打开一扇窗,也是为他们的“重生”提供一点助力。

缺爱的童年

青浦监狱的心理咨询师王枫记得初见蒋洋时,他年近半百,神情焦虑,眼里满是对心理咨询的期待。

一到咨询室略作适应后,就急急地描述了自己遇到的问题,还不等咨询师接话,蒋洋又自顾自地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在蒋洋的讲述中,他的童年非常“缺爱”。

7岁时,蒋洋的父母离婚,母亲带着妹妹走了,蒋洋跟着父亲生活。自那以后,蒋洋就几乎没见过母亲,直到他工作后,自己去找母亲,才发现母亲已经再婚。

蒋洋的心情很复杂,最后只带着妹妹出去走了走,还给她买了新衣服。

后来,蒋洋和母亲的见面次数也不多,甚至他结婚时,母亲也没有参加他的婚礼。

在母爱缺席的童年,蒋洋获得的父爱也不多,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我跟着父亲,但印象中,我都是自己一个人住的”。

最终的和解

逐渐平息蒋洋的“报复”念头后,对于他提出的“自己可能有心理问题”的疑问,咨询师分析,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是受多方面影响的,蒋洋一直以来的经历让他容易产生极端的想法,做事不管不顾,缺乏考虑。尤其是在前妻提出要分开的情况下,他更是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心情烦躁。情绪波动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对人际关系、行为模式都起着不良作用。

“人际关系问题是表象,与前妻的关系是内在,而他一贯的行为模式则是导致问题的根源。”察觉到自身存在问题不是坏事,咨询师也希望能够通过心理咨询帮助蒋洋弄清楚他是怎么会走到这一步的。

通过后续咨询,咨询师发现蒋洋需要改变的地方很多,比如,蒋洋说当与他人发生矛盾争执时,要是选择冷静处理或者避开会显得很没有面子,而自己是一个很看重面子的人。

“什么是真正的面子呢?”对于咨询师提出的这个问题,蒋洋却说不清楚了。

“我们接触过不少服刑人员,一开始都是为了面子,后来却连里子都没有了。还有那些为了面子一时冲动的,最后更是后悔不已。”咨询师希望蒋洋能够在维护“面子”和妥善处事中找到平衡点。

除此之外,咨询师发现在蒋洋的过往经历中,有一种很明显的行为模式:蒋洋觉得对方对自己有意见,会越想越生气,和对方交流时就不由自主地带着愤怒的情绪。对方自然也不满蒋洋的态度,大多也会用愤怒的情绪回应。而在蒋洋看来,对方的反应就证实了他最初的想法。

“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自我实现预言。”咨询师介绍,比如在成长的过程中,蒋洋觉得父亲不关心他,但是他从未与父亲有过深入的沟通或倾诉,而是将这股怨气藏在心里。

在发生矛盾时就以争吵发泄情绪,之后也没有解释,甚至赌气不回家。蒋洋的这些举动会让父亲会觉得莫名其妙,同时也会对他的行为感到生气,父子关系更加疏离。而在蒋洋心里,这就验证了父亲不关心他的想法。

后来蒋洋更是为了发泄不满,故意不好好工作,弄丢工作“报复”父亲,让父亲为他的安排感到内疚。这种模式,在他的两段婚姻中都得到了重演和复制,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每一个决定。

在后续半年的多次咨询中,咨询师不断引导蒋洋发现自己在性格、思维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寻找理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接受前妻要离开的现实。蒋洋终于逐渐从焦虑的情绪中解脱,人际关系有所改善,也终于想明白了“报复”的念头有多不可取,选择与小露“和解”。

“与小露和解,其实就是跟自己和解。我的问题太多了,如果不是性格上有问题,也不会走到今天这步。以后,我会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最后一次咨询时,蒋洋这样告诉咨询师,他脸上的焦虑情绪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平和。

来源: 上海法治报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