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类活动保护可持续发展,非常河蟹
(三)河蟹的形态结构
1、河蟹的外部形态
河蟹身躯扁平宽阔方形,由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组成。河蟹的头胸部由于进化演变的原因,头部和胸部连在一起,成为蟹的主要部分,上下披上一层坚韧的甲壳。上面为头胸甲,一般呈墨绿色;下面为腹甲,呈白色;5对胸足,伸展于头胸部的两侧,左右对称。
(l)头胸部。河蟹的头部与胸部是合在一起的,合称为头胸部,是河蟹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因其背面覆盖着一层起伏不平的坚硬背甲,故又名头胸甲,俗称“蟹斗”。头胸甲前缘平直,有4个棘齿,又称额出,额齿的凹陷以中间1个最深。左右各有4个棘齿(又称侧齿),其中第一侧齿最大。头胸甲中央隆起,表面凹凸不平,额角后方有6个突起,为瘤状脊,左右两侧又有3条龙骨形的突起,又称龙界脊。头胸甲表面的凹凸与内脏位置相一致,因此形成6个区:胃区、心区、左右肝区、左右鳃区。
头胸部的腹面为腹甲所包被,腹甲一般呈灰白色,又称胸板。中央有一凹陷的腹甲沟,腹甲周缘生有绒毛。生殖孔开口于腹甲上,开口位置因雌雄而异:雌蟹的l对生殖孔开口在愈合后的第三节处;雄蟹的l对生殖孔开口在最末节处。腹甲前端正中为口器,口器由1对大鳄、2对小颚、3对颚足层叠而成,组成口器的6对附肢,都属于头胸附肢。
(2)腹部。河蟹的腹部由7节组成,腹部已退化成一薄片,紧贴于头胸部下,俗称蟹脐。雌蟹脐呈圆形,俗称团脐;雄蟹脐呈狭长三角形,俗称尖脐。雌、雄蟹的明显区别就在这于此。打开腹部可见中线有一条突起的肠子,从第一期幼蟹开始,可见腹部附肢,即腹肢,因性别而异。雌蟹有4对双肢型腹肢,着生于第2~5节腹节上。内肢生有长而规则的刚毛,是河蟹产卵时黏附卵粒之处;外肢虽有刚毛,但短而分支,与内肢不同,起保护腹部卵群的作用。雄蟹的腹肢已转化为两对交接器,外肢消失,呈单肢型。其第一对交接器已骨质化,形成细管,顶端生有粗短的刚毛,用来输导精液。第二对交接器,形状较小,长约为第一交对接器的1/5~1/4,顶端生有细毛,交配时可上下移动,将精液送出来。
(3)胸足。腹部两侧有左右对称的5对胸足,其中第一对胸足特别坚固,呈钳形,具有捕食和防御能力,称螯足。雄蟹的双螯较雌蟹大而强壮有力,并在掌部密生绒毛。第二与第五对胸足结构相似,称步足。第三、四步足扁平,并生有许多刚毛,其结构适于河蟹游泳。步足具有爬行、游泳、掘穴等功能。胸足可分底节、基节、座节、长节、腕节、前节和指节。
2.河蟹的内部结构
河蟹体内具有完整的神经、感觉、呼吸、消化、循环、排泄和生殖等系统。
(1)神经系统。河蟹的中枢神经高度集中,前端的神经节聚合成为脑,从脑神经节共发出4对主要的神经。前方一对非常细小,称第一触角神经。第一对神经最为粗大,通到眼睛,称为视神经。第一时为外周神经,分布到头胸部的皮膜上。第四对通至第二触角,称为第二触角神经。
河蟹的脑神经节由围咽神经和胸神经节相连,由围咽神经发出1对交感神经,通到内脏器官。胸神经节贴近胸板中央,从胸神经节发出的神经,较粗的有5对,各对依次分布在螯足和步足中。由胸神经向后延至腹部,为腹神经。河蟹腹部没有神经节,只有一条由胸神经节发出的腹神经,分成许多分支,散布在腹部各处,因而其腹部的感觉也是十分灵敏的。
(2)感觉器官。河蟹对外部世界很敏感,这是由于它具有高级的视觉器官——复眼。复眼位于额部前侧的一对眼柄的顶端,由数百个至上千万个单眼组成。眼柄生在眼眶内,分为两节。第一节细小,隐蔽在触角之下。第二节粗大,以关节与第一节相连,复眼生于第二节的末端。复眼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由眼柄举起突出于头胸甲前端,因而视觉较广阔,视角达180°;二是由两节组成的眼柄活动范围较大,眼柄可直立,也可卧倒,灵活自如。最新研究表明,河蟹眼睛对其蜕壳和成熟有调节作用,切除单侧眼能促进河蟹蜕壳、生长及性腺发育。
平衡囊是转化的触觉器,位于第一触角的亚基节内,囊后皱褶,由几丁质形成,内缺平衡石,开口已经闭塞,囊后内面一簇感觉毛。
(3)呼吸系统。河蟹的呼吸系统是鳃,俗称“蟹胰子”。河蟹头胸部的两侧各有1个藏鳃的牵腔,称为鳃腔。鳃腔有l对入水孔和1对出水孔,使鳃腔与外界相通。水孔在螫足基部上方,孔边缘着生刚毛,可防污物进入鳃腔。出水孔在第二触角基部下方。水由入水孔进入鳃腔,在其中回流一周,然后经出孔而排出体外,这样就进行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当河蟹所处环境水质污浊时,第二颚足的上肢可以暂将水孔封闭,防止污水进入鳃腔。当河蟹离水到陆地时,鳃腔中的水只出不进,逐渐减少。为了保持一定量的水分,第一颚足的内肢将出水孔封闭,防止水分大量流出,以免河蟹鳃部干燥而死亡。
河蟹共有6对鳃,均为颚足和步足的附属物,根据着生部位不同分为四种:
①足鳃:在第二、第二对颚足底节各有1对。
②关节鳃:生于第三颚足及附肢底节与体壁间的关节膜上。
③侧鳃:又称胸鳃,着生在第一、第二对步足基部的身体侧壁上。
④肢鳃:着生于3对颚足底节外侧。
从结构上看,以上四种鳃都属叶鳃,各鳃中央有一扁平的鳃轴,两侧密生鳃叶借以扩大表面积,有利于气体变换。鳃轴上下各有入鳃和出鳃血管,静脉血由入鳃血管进入鳃叶内腔,透过上层细胞层吸入氧气而排二氧化碳,变成动脉血,而后流入出鳃血管。
(4)消化系统。由口、食道、胃肠、肛门等组成。
口在大颚下面,外围有三片瓣膜,上方一片称上唇,下方左右两片称下唇。上唇粗大,型似鸟喙,下唇较小,各有一枚突起,突起内缘多毛。
口后连一短的食道,内部有3条纵褶,此系上下唇的延长物。
胃与食道的末端相接,附着在蟹斗前端中央。胃分成前后两部分,前为贲门胃,后为幽门胃,中间以间板为界。贲门胃较幽门胃大,贲门胃的后半部有1个咀嚼器,称“胃磨”,用来磨碎食物。幽门胃的胃腔很小,从横切面看呈三叶状,幽门胃有机械磨碎和过滤食物的作用。
中肠很短,在其背面有细长的突出物,称盲管。消化的食物进入中肠,不能消化的粗大残渣经过漏斗直接进入后肠。由腹侧又发出1对中肠腺,即肝脏。只要打开河蟹的背甲,就可以看到河蟹的肝脏,体积较大,分成左右两叶,由许多细支组成。各叶以一短的肝管将分泌的消化液输入中肠,最终与食物混合。肝脏还有贮藏养料的机能,以便在食物缺乏或生殖洄游时供给营养。
中肠之后为后肠,很长,在腹部的一段,外围被有厚膜,未端是肛门,周围肌肉特别发达,开口于腹部末节。
(5)循环系统。由心脏和一部分血管及许多血窦组成,属开放式循环系统。河蟹的心脏位于头胸部的中央,略呈短方形,宽度大于长度,外围一层薄膜,称为围心膜。围心膜与心脏内的空隙叫作围心腔。心脏有3对心孔,即背面2对,腹面l对。心脏与围心腔的伸缩相互协调,当围心腔收缩时,心脏舒张,血液经心孔由围心腔流归心脏;当围心腔扩张而心脏收缩时,一面将心脏内的血液压入动脉,一面将鳃静脉中的血液引入围心腔。
从心脏发出的动脉共7条,其中5条向前,还有2条自心脏后端通出,一条向后,另一条流向身体腹面。河蟹的循环系统为开管式,也就是说,动脉、静脉并不直接相连。血液从心脏流经动脉,就分散在组织和细胞间隙中,血液到达血腔。与组织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再进入较大的血窦内。静脉血汇集到较大的腹血窦,通过入鳃血管,进入鳃中,气体交换后,变成动脉后,再经出鳃血管和鳃静脉流入围心腔,最后回归心脏。
(6)排泄系统。河蟹的排泄系统是触角腺,又称缘腺,为两块椭圆形的薄片,被覆在胃的背面,包括海绵组织的腺体部和囊状的膀胱部,开口位于第二对触角腺的基部。
触角腺分为球型的末端囊与长而盘曲的排泄管两部分,后者近端部分膨大成为囊,形成肾迷路。末端囊位于肾迷路北侧,并埋入肾迷路内,这两部分内部都有褶皱,将内腔分隔成许多沟道。末端囊与肾迷路的外层也有很多褶皱,这样扩大了其面积,可以加强与循环系统的联系。河蟹血液中的氮废物透过末端囊与肾迷路的壁,积聚在内腔中,最后经排泄孔排出体外。河蟹蛋白质代谢的最终废物主要以氨的形式排出,只有一小部分为尿素和尿酸。有些排泄物还可通过河蟹的鳃排出体外,鳃除具呼吸功能外,还有一定的排泄功能。
(7)生殖系统。雄蟹生殖器官包括精巢、输精管和副性腺。精巢1对,为白色,位于胃和心脏之间,左右有一横枝相连,后端各与一条输精管连接。输精管分为三部分:前为细而盘曲的腺质部,中间为扩大而成的贮精囊,后为射精管。射精管直达三角膜的内侧,与副性腺汇合后,穿过肌肉,开口于腹甲的第七节。
雌蟹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和受精囊。卵巢1对,呈葡萄状,位于头胸部内肠道背侧,左右由一横枝相连。成熟的雌蟹,卵巢非常发达,充满在头胸甲下,并可延伸到腹部前段,卵巢左右两叶各有一短的输卵管,位于胃的后端,末梢与受精囊汇合,左右分别开口于腹甲的第五节上,开口上有突起,交配时雄蟹将交接器钩在该突起上,以行输精。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