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乐器,哈萨克族传统乐器,不光只有冬不拉
在五彩斑斓的天空下,在四季流转的旷野上,在每次转场的路途中,每一次的演奏与聆听,每一个自由且美丽的灵魂,无不因传统乐器的陪伴而升华。
▲用冬不拉抒写着生活的苦辣酸甜 源自公众号 文旅海淀、最后一公里
郭沫若曾在《白鹭》中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乐器冬不拉亦宛如一首精巧的诗——悦耳的音色,美丽的外形,无不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在新疆,民间传统的冬不拉根据其音箱的形状大致可分为两种, “阿拜冬不拉”和“江布尔冬不拉”(也译作“加布冬不拉”)。
这两种冬不拉的名字源自于两个名人,阿拜冬不拉是以近代诗人阿拜的名字命名的。
▲阿拜与阿拜冬不拉
江布尔冬不拉是以即兴吟唱艺术家江布尔的名字命名的。
▲江布尔与江布尔冬不拉
用两个名人的名字给两种冬不拉命名,既起到区分的作用,也是对他们崇高的敬意和纪念。
▲江布尔(加布)冬不拉和阿拜冬不拉 图源 《世界民族乐器》
阿拜冬不拉的琴箱略微有棱角,呈现出线条感,中部较宽,上部和下部较窄,近似五边形。江布尔冬不拉的琴箱呈椭圆形。
音量较小的阿拜冬不拉适合用来自弹自唱,音量较大的江布尔冬不拉适合用来演奏乐曲。
视频中,哈萨克音乐大师沙依拉西·加尔木哈买提正在用江布尔冬不拉演奏经典名曲《白哈巴河的波涛》(Ak kabanin tolkini)。
于“轻拢慢捻抹复挑”间,音符像白哈巴河里的朵朵浪花,拂着我们的耳膜,抚着我们的心房,一曲终了,余音绕梁,很难不感叹一句“此曲只应天上有”!
情深义重“歌唱家”——节特根(Jetigen)
冬不拉不负众望的表演结束后,随之而来的是“嗓音洪亮”,音域宽广的“歌唱家”节特根。
哈萨克语中“Jetigen(节特根)”由词根“Jeti”和构词词缀“-gen”构成,意思就是七弦乐器。
节特根也称节特曼、节特康,属于齐特类(zither)乐器。汉族的传统乐器古筝和维吾尔族的传统乐器卡龙等都属于此类。
节特根无松紧琴弦的琴轴,用马尾丝固定的7根弦下,由7枚髀(bì)石(羊或其他动物后腿膝关节的骨头)作为琴码,通过来回移动作为琴码的髀石,来调节音调的高低。
▲萨孜斯尔那依
私语般的美妙之音如同说不尽的知心话,徐徐流淌进我们心中。
非同凡响“小天鹅”——库布孜(Kobyz)
阔别“少女”斯尔那依,“天鹅”库布孜(Kobyz)“拍一拍翅膀”,悦耳动听的乐声就是它在天空飞过的印迹。
具体情况我们不得而知。纪念邮票上的库布孜和骆驼,似乎暗示着二者之间可能真的存在一定的联系,等着我们去发现。
思考过后,我们来听一下库布孜深沉、细腻、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吧。
P.S.现代库布孜类目下的“小提琴式”面板库布孜与西洋乐器小提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的琴身、弓子的形状和小提琴相同。
世界文明的长河里,中华文化是灿烂的一颗星。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它们同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一道,装点着人类文明休戚与共的历史舞台。
▲《冬不拉曲圣——胡尔曼哈孜》斯尔哈孜·巴依居玛油画作品,图源:小红书
想要挖掘哈萨克族传统乐器的内核,更深入地钻研和考证是不可或缺的。这次所谓的小科普只是为了抛砖引玉,如有疏漏,敬请谅解。欢迎批评指正,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END-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