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迪瓦首都,科特迪瓦:曾经的“西非明珠”,为什么却被外国移民搞垮了?

▲象牙海岸,这个国名或许更顺口

科特迪瓦首都,科特迪瓦:曾经的“西非明珠”,为什么却被外国移民搞垮了?

科特迪瓦的经济发展水平曾一度享誉非洲,首都阿比让获得了“西非小巴黎”的美誉,该国更是因其经济奇迹而被誉为“西非明珠”,吸引了许多外国劳工。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特迪瓦的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因外国的穆斯林移民和本地基督徒居民的冲突,使得国家陷入内战。为什么外国移民会使得曾盛兴一时的科特迪瓦迅速滑坡?

▲法国殖民者通过和当地部落酋长签约的方式获得了土地保护权

欧洲人确立殖民统治后,由于沿海与欧洲的经贸交流较多,沿海地区兴建了一批教堂,基督教得以在沿海占据主流地位。但由于殖民势力对内陆地区的控制薄弱,所以内陆地区的宗教信仰还是以伊斯兰教为主。

南北不同的宗教文化差异,给后来科特迪瓦的内乱埋下了种子。

▲几内亚湾沿岸的国家“南基督教、北伊斯兰教”

进入19世纪后,法国加大了在西非地区的扩张力度。到1846年,整个科特迪瓦沿海均已沦为法国保护地,并逐步向内陆推进。

1893年,法国正式把科特迪瓦划为自治殖民地,并在两年后将其划为“法属西非”的一部分。

▲1913年的法属西非

值得注意的是,科特迪瓦并不是全境都适合种植咖啡和可可,这些产业主要局限在南方,南方沿海主要以信仰基督教为主,南方人的的经济情况比较好。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发展,使得北方劳动力大量南迁。

法国为了尽可能地开发种植园经济,不断从其他西非殖民地,如布基纳法索、马里、几内亚引进劳动力,这些殖民地身居内陆,主要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这种移民政策进一步改变了科特迪瓦的人口和宗教构成。

▲2017年的科特迪瓦宗教信仰比例图

眼见着外国的穆斯林移民越来越多,竞争对手在北方获得了更广泛的民意支持。为了击败竞争对手,贝迪埃及其所属的科特迪瓦民主党开始推动“排外政策”,不但在政治上限制外来移民的权利,还在土地资源上限制外来移民的所有权。

贝迪埃政府推行“科特迪瓦性”政策,强调着生活在科特迪瓦土地上所有居民的共同特性,意图重新建构国族认同。

贝迪埃政府以瓦塔拉的父母有一方不是科特迪瓦人为由,取消了瓦塔拉的被选举权。对南方人而言,他们已经受够了外来移民“雀占鸠巢”行为,所以不出意外地十分欢迎贝迪埃政府的“排外政策”。

这对瓦塔拉为代表的北方人来说,是完全难以接受的,很多在科特迪瓦有产业的外来移民,都成为了“被排斥”的对象。这些北方人团结在受到排挤的瓦塔拉周围,在北方逐渐形成了一支不服政府管辖的叛军势力。

▲瓦塔拉(中间)

瓦塔拉的穆斯林身份,为他争取了不少穆斯林兄弟的支持。随着“科特迪瓦性”政策的推广和经济环境的恶化,该国国内的矛盾也不再局限于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而是逐步朝着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转化,演变成了宗教矛盾。

1999年,两大宗教势力之间的冲突越来越烈,最终引起了军人对现状的不满,而军人也选择发动了军事政变,并成立了军人掌权的过渡政府。

但军政府却也维持多久,竞争仍然围绕在巴博(信仰基督教)和瓦塔拉之间展开。不过最高法院裁决,瓦塔拉并没有获取参选的资格,最终胜利者仍是巴博(总统任期2000年-2010年)。

▲科特迪瓦民众高举支持瓦塔拉的标语

瓦塔拉于2010年上台后,客观上促进了科特迪瓦经济的恢复。现在的科特迪瓦以伊斯兰教占主体,穆斯林执掌国家大权。不过,由于瓦塔拉政府执政能力突出,所以当年大选他获得了高达90%以上的选票,而这足以证明以基督徒为代表的本土居民,也对这位穆斯林总统赋予众望。

目前科特迪瓦的社会经济已基本恢复稳定,居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当权者和异见者也正在寻求暴力以外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长期作者|德克萨斯红狼

文史作家|近现代世界政治与历史研究方向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