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情天聊天室,“睦邻点”串起“熟人社会”
【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上海嘉定桃园社区有个“老爸爸聊天室”,十几位“老爸爸”既不打牌打麻将,也不唱歌跳舞,他们坐在一起,清茶相伴,却聊出了幸福感。每次聚会,“老爸爸”们都会围绕国际国内时事政治、党的建设与创新理论和街道社区新近发生的大事小事学习讨论。他们还会将讨论成果进行梳理,参与社区宣讲。
“老爸爸聊天室”是嘉定区嘉定镇街道首批挂牌的睦邻点之一。嘉定镇街道地处嘉定区的老城厢,是上海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常住人口近10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就占了户籍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基数庞大的老年群体是街道开展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体之一。2007年,一对空巢老人找到居委会,主动提出要在自家的住所内设点开展邻里活动,嘉定镇街道顺势而为,搭建了社区建设与治理的创新载体——社区“睦邻点”。9年时间,嘉定镇街道已陆续培育和建立各类睦邻点近400个,其自治性和草根性吸引了大批社区居民参与。
聊天议事、健康养生、书法绘画、矛盾调解……睦邻点里,居民们彼此畅谈心声,其乐融融。陌生的邻居熟悉了起来,疏远的邻居亲近了起来,寂寞的楼道热闹了起来,不但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多变动的生活需求,“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贫病相扶”的传统邻里文化也在这里得到有效传承与弘扬。“邻里有情”睦邻点、“歌声与微笑”睦邻点、“活力妈妈”睦邻点……嘉定镇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睦邻点大致可分为地缘、趣缘、志缘、业缘四大类型。作为“草根性”组织,睦邻点串起“熟人社会”,也渐渐自然“生长”出了社区共治的居民参与平台,创造着自下而上建构社区共同体的新经验。
2010年以来,街道又成立了“睦邻文化研究会”,开设“睦邻大课堂”,举办“睦邻文化节”“睦邻文化论坛”,推出《睦邻之歌》等一批睦邻文化标志,开展“美丽睦邻人”等评选表彰。一系列实践,让以“向上、向和、向乐、向善、向美”和“相识、相知、相助、相亲”为追求的睦邻文化扎根社区,给社区工作带来了活力,也为推进社区建设与社会治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报记者颜维琦 曹继军)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