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终结篇
正面管教终结篇
本篇是《正面管教》最后一篇了,对应的也是书中最后两章,算是一个总结,其实很多内容都是之前讲过的,这里我讲一些印象深刻且适用于我们中华文化的内容。
一 决定自己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在家庭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孩子经常不按照父母想法去做,给父母多添了不少麻烦,还总是改不了。比如吃饭吧,叫吃饭的时候,不想吃,还在玩闹或者睡觉啥的,等到吃完饭了,他又要吃饭了,这时候家长还要重新拿出来,甚至还要重新热一下,而下一次又是这样,耽误收拾餐桌。父母肯定很想让孩子按时吃饭,但是直接让孩子按时吃饭往往没有什么效果,这就可以用到“决定自己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这个方法了,首先跟孩子一起商量一下,以后吃饭是在什么时间段,过了时间就得等下一餐了,达成一致以后就开始执行,当小孩又没有按时吃饭的时候,为了长远的效果,需要和善而坚定地让孩子等下一餐,而不是担心孩子饿着,又给他拿吃的,或许第一次并没有效果,我们还需要坚持下去,大概两三次,小孩会发现这是“玩真的”,自然就会做到按时吃饭,这期间我们从不要求孩子按时吃饭,把选择权交给他自己。其实这个方法就是我们之前讲的自然后果或者逻辑后果的一种运用,主要是注意前面的沟通,不要让孩子觉得这是在惩罚。
二 不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
家里如果有多个孩子,而且年龄差距不大,那么兄弟姐妹之间起争端那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这个事很让父母头疼,其实让孩子之间减少争端很简单,就是置身事外,其实大部分时候,都是孩子之间在寻找关注。关键是大部分家长会说教大的,觉得他(她)作为哥哥姐姐,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其实有时候是弟弟妹妹故意挑逗哥哥姐姐,然后生气了,打了弟弟妹妹,甚至还没打,弟弟妹妹就大声喊叫,吸引父母过来,如果父母按照上述方式处理,弟弟妹妹就找到了“存在感”,成了这种行为的受益者,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错误观念,而哥哥姐姐内心也会觉得委屈。从而打架这种行为就成了孩子寻求关注、权力或报复的方式。当然,也有哥哥姐姐在弟弟妹妹没有招惹的时候打弟弟妹妹的,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年龄比较小的时候,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哥哥姐姐觉得弟弟妹妹分走了自己很多的爱(因为父母总是对小的要花更多时间照顾,但是小孩子又不理解这些),这些情况,父母最好的办法就是置身事外,哪怕看到了,也把自己关到房间里去,告诉他们,要自己解决问题,慢慢地孩子们发现打架吵架得不到父母的关注或别的,慢慢就会用别的方式处理问题了,当然,有时候需要出面处理的时候,也一定不要偏袒任何一方,而是要把一碗水端平。比如将两边分开,各回各的房间冷静一下,这样不会让孩子形成“受害者”心理,另一个也不会形成“欺压”心理,老师在学校处理学生矛盾的时候也非常适用,因为自己真的很难清楚事实是什么样子的。
三 在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中,避免偏离能体验到爱、欢乐和满足的轨道的三个提醒。
①我们做什么永远不如怎么做重要。我们行为背后的感觉和态度会决定我们怎么去做。而小孩对我们感觉和态度是非常敏感的,能从我们的言行举止中感觉出来,在生气的时候去处理问题,是很难处理好的,容易让孩子产生抗拒、畏惧或委屈等心理。因此,有必要在自己平静之后再去处理,要保持那种尊重和善的态度,这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
②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这个我们之间就讲过几次了,不仅仅是对小孩有用,对大人也是非常有用的,可以说是必须让孩子学会的一件事了。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小时候家长在我犯错的时候,也是打骂,长大后也没什么呀,我也没有犯那些错误了,其实如果家长和善而坚定的方式,其实你可以变得更好的,这个书上也有例子,大家可以去试一试,这次就不再多说了。
③有时候,我们必须反复学习同一件事情。对教育孩子来说,不要总想着孩子一遍就能遵守家庭共同约定的规矩,这个需要反复去说。“你还要我说多少遍”这句话有的父母经常讲,这说明了他们对孩子失去了耐心,其实这是不好的,不但难以培养孩子好习惯,而且还有可能会让孩子也变得没有耐心,其实孩子遵守一两个星期之后可能又会违反一下,这很正常,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就行了,比如前面说的按时吃饭,可能孩子按时吃饭了一个月,又有一次没有按时吃饭了,咱继续收拾饭桌,等孩子问了,还是和善而坚定地告诉他要等下一餐了。其实这远比天天让他按时吃饭要好的多,而且那样还未必有效果。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自己也要不断重复,这本书虽然看完了,但未必书中的方法就都掌握了,有时候在面对小孩的时候了,可能就又忘记了,这个需要自己不断地理解书中的概念和方法论,将其运用到管教孩子中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